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智能柜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高值医用耗材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手术室高值耗材1500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管理模式;选取本院2022年手术室高值耗材1500种为观察组采用智能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不同管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耗材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错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管理耗材的精准性、库量与效期管理、秩序与环境、工作效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智能柜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中均有优势性与便捷性,结合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减少出错率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高值医用耗材 智能柜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合理用药管理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21.1.31-2021.12.31期间收治的132例抗菌药治病患者,以2021.1.31-2021.6.31采用常规用药管理的6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7.01-2021.12.31采用药剂科合理用药管理的6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应用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情况少于对照组,且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剂科 合理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68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使患儿的安全性提高,并且护理质量较为优异。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 头皮静脉输液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S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们对36名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探讨6S护理风险管理在骨科手术中的具体操作及效果。结果:6S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骨科手术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结论:在骨科手术护理配合中广泛应用6S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及术后康复效果。

  • 标签: 6S护理 风险管理 骨科手术 护理 配合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出本院的96例宫颈癌患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效果。结果: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得分为76.06±9.79,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1%,护理满意度为97.9%,患者PHQ-9得分为2.33±3.10,SSRS得分为29.74±2.56,获得的社会支持度一般,与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质量与患者特征、护士风险识别能力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与PHQ-9呈负相关,与SSRS得分、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呈正相关,护理满意度与患者的年龄、PHQ-9呈负相关,与SSRS得分、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呈正相关,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与患者的年龄、PHQ-9呈负相关,与SSRS得分呈正相关。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护理管理中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有益于优化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患者的情绪和年龄影响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进而影响风险管理的效果,提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多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对非显著患者特征的关注,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不断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宫颈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风险管理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们收集了78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数据。其中,39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另外39例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估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显著降低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并且他们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可以改善临床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我们建议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科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论ICU护理风险管理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实施ICU护理风险管理,而B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结果:A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住院天数更短(P<0.05)。结论:ICU护理风险管理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ICU护理风险管理应用 常规护理管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药剂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情况并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抗菌药物处方5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5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应情况,并开展中药剂科合理用药管理,比较实施管理措施前后不合理处方出现几率。结果:通过实施合理用药管理措施,不合理处方出现几率与实施管理措施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前后,不合理处方计分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发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的因素主要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以及超常处方,针对这些情况实施中药剂科合理用药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中药剂科不合理处方的出现风险,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药剂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在门诊人流术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98例人流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满意度为83.67%,观察组为95.92%,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的数据为2.04%.对照组的数据为12.24%,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应于门诊人流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极佳,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人流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6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加强用药管理后)491例和对照组(加强用药管理前)4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0.81%<2.77%)/医院感染发生率(0.61%<2.35%)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17.11%<43.92%)以及相对更低(P<0.05)。在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以及大环内酯等,用药方式以单独用药为主。结论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对于提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用药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药物 应用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护理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行核磁共振检查的86例特殊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43例)与观察组(n=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特殊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应用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配合度,并且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特殊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以13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无痛胃镜检查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无痛胃镜检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护理前及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生命体征变化程度及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体征,缩短检查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无痛胃镜 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78-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68例开展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措施,将其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之后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其提供循证护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够良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心功能分级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