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内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 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剩余 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护理管理方式开展,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可能出现风险事件的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3月至 12月收治的 10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 5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医院将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手段,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医院将采取护士分层管理手段。在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要调查统计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最后再对这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2%,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80%,数据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护理分层管理技术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鉴于此,该项技术应当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推行。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妇产科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年 3月 1日到 2019年 6月 30号收治及输血治疗的患者 3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A型共 66例,占 22.0%; B型共 87例,占 29.0%; AB型共 30例,占 10.0%; O型共 117例,占 39.0%; Rh阴性共 3例,占 1.0%;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阳性共 3例,阳性率为 1.0%。 结论: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意义重大,可以极大的提高输血安全,所以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着重分析和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对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我们医院在 2018年 4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80例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使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平均各有 40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采取风险防范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程度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而在风险事件发生机率方面,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两组之间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实践,要着重采取风险防范护理措施,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以此为基准提出更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改进策略,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得到充分提升,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使患儿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护理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12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和观测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模式),并通过数据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对比组的综合护理满意程度为 83.3%,观测组的综合护理满意程度为 93.3%,观测组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耳鼻喉科的患者采取综合干预的模式,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减少患者与护理工作人员的纠纷,提升患者对于综合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耳鼻喉科 护理工作 危急安全隐患 护理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硝唑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效果。方法:将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共有 6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盆腔炎患者 30例,对照组:盆腔炎患者 30例,对观察组给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莫西沙星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病原学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原学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P<0.05)。结论:应用甲硝唑治疗盆腔炎,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甲硝唑 盆腔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简称 PAH )患者行西地那非治疗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主体为 64 例 PAH 患者。以治疗方法为标准, A 组行西地那非治疗, B 组行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A 组的心脏指数(简称 CI )、平均肺动脉压(简称 mPAP )水平优于 B 组;不良反应率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为 PAH 患者选用西地那非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动脉压,恢复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替奈普酶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9年 7月我院收治的 112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替奈普酶组与常规组,替奈普酶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常规组行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 3级比率、治疗后的 CK-MB峰值以及 cTnI峰值。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 7d与 28d时左室射血分数与 6min步行距离。结果:替奈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 3级比率高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后替奈普酶组 CK-MB峰值与 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后 7d与 28d的左室射血分数和 6min步行距离均要显著高于常规组( P< 0.05)。替奈普酶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不显著。而两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衰发生率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阿司匹林以及肝素静脉注射治疗联合替奈普酶溶栓急性心梗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应用能有效提高梗死相关血管血流 3级比率,可较好地改善治疗后近期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诊 替奈普酶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疸型肝炎应用藏医泻下疗法治疗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黄疸型肝炎患者 70例(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8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35例)与藏医泻下疗法的观察组( 35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P< 0.05。结论:给予黄疸型肝炎患者藏医泻下疗法,能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黄疸型肝炎 藏医泻下疗法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在近些年骨科临床案例和治疗的过程中,因为医疗事故产生的数量逐年上涨,作为临床医生,面对如此多的情况,不得不引起重视。不断总结和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高危病例,寻找其共性或发生规律,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失败机会,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揭示。

  • 标签: 骨科 临床治疗 风险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 PDCA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对安全屏障构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自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尚未开展 PDCA管理模式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择自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已经展开 PDCA管理模式的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0.05);观察组的直接护理风险以及间接护理风险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0.05)。结论:采用 PDCA模式应用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屏障构建中,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 急诊护理 安全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当前我国公民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日常认知与防护状况,为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流行疾病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在疫情防控的现阶段,为方便随机采样,采用自主设计问卷并通过网络发布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问卷共收回 171份,大众对于一般健康知识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均表现出较高的知晓率。不同性别对于是否认为自己掌握充足的健康知识、如果社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是否会参加以及出门是否会佩戴口罩共 3项均呈现出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地区对于是否认为自己掌握充足的健康知识,对于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关注自身 BMI指标等的了解以及出门是否会佩戴口罩共 5项呈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大众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较为高并且防护意识较高,但仍然有些人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以及这次的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尚不全面,为进一步加强全民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认知,在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到针对性宣传、信息透明化以及及时发布权威消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公共卫生安全 认知 防护状况 我国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发生锁骨骨折的病患,使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可节省病患的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术 锁骨骨折 内固定 安全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卵巢囊肿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卵巢囊肿患者 5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25 例病例,参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手术相关指标中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 P < 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卵巢囊肿治疗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方法,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囊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回顾性研究实验,统计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来我院妇产科住院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并从临床顺应性、心理焦虑状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预防方案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与预防防范实施之前相比,预防方案实施之后患者的临床顺应性、心理焦虑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总满意度均明显改善,且两者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是患者的顺应性、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药物因素、消毒隔离措施等几个方面,针对这几个方面提出预防对策,使得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大降低,临床效果显著,可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妇科月经疾病调治当中,探讨运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的成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88例月经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4例。其参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行中医健脾补肾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中医健脾补肾疗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 健脾补肾疗法 月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方法: 集合本院 2017.3-2018.12 收治病患 140 例,分为普通组( 70 例普通护理)及观察组( 70 例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对策实施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 P < 0.05 )。 结论: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内科 住院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在 手术室细节护理过程中 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抽取 90 例在 2018 年 3 月到 2018 年 4 月 医院收治的 手术治疗病患 作为分析 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 对照组病患采用 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将 两组的病患 接受的手术室护理品质 以及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两组病患 的手术室机械 设备管理、准备、消毒等品质和护理人员搭配 技术 等护理的品质 进行对比评分 。结果对照组的评分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细节护理对于手术室的安全应用效果产生重大作用,还保证了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运用。

  • 标签: 手术室细节 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00例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采纳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同时,新增强化护理干预。并且在护理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的护理干预模式,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起着极其显著的作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及满意度。非常适合推广到临床护理之中。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分析 常规护理 防范对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的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一项回顾性、分组研究,纳入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 pci手术进行治疗,术后 3个月均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根据 ST段回落程度进行分组,其中 ST 段回落< 50%共 14例,设为 A组, ST 段回落≥ 50%共 32例,设为 B组;根据术后 T波是否倒置进行分组,其中术后 T波未倒置 12例,设为甲组,术后 T波倒置 34例,设为乙组。评价不同分组患者术后 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内径 LVD)和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 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 AM水平值。 结果:B组 LVEF( 54.12±5.09) %、 EM/AM比值( 1.13±0.21),明显高于 A组 (p< 0.05) ;B组 LVD( 53.09±3.11) mm,明显低于 A组 (p< 0.05); 乙组LVEF( 54.08±5.14) %、 EM/AM比值( 1.14±0.25),明显高于甲组 (p< 0.05) ;乙组LVD( 52.77±3.24) mm,明显低于甲组 (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心电图 诊断价值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