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社区居民感冒后使用抗生素的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社区850名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进行感冒与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感冒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为抗生素能缩短病程和减轻病情,自认为必须用抗生素,医生建议应用抗生素等。结论社区居民感冒应用抗生素治疗状况存在严重误区,必须大力做好合理应用抗生素宣传工作,逐步改变社区居民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感冒现象,减少或杜绝耐药菌的产生,提高疾病治疗质量。

  • 标签: 社区居民 感冒治疗 抗生素 使用情况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伤害(损伤中毒)是威胁居民健康和引起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近6年来余姚市居民因各种伤害引起的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对余姚市2003-2008年居民死因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居民伤害 余姚市 死亡分析 居民健康 损伤中毒 死亡情况
  • 简介:北京市自1985年发现第1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6年年底,全市18个区县均发现了HIV感染者,累计报告HIV感染者3690例。据北京市监钡4资料显示,北京市户籍居民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为性接触传播,北京市艾滋病疫情存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为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防止HIV在一般人群中的流行,同时为了解西城区一般人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危险行为的现状,评估一般人群感染肝炎和艾滋病的风险,对西城区社区居民与在校学生进行了肝炎和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居民 学生 肝炎 艾滋病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河区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现况,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辖区28个乡镇办事处年龄段在15-69周岁的1865人开展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百分比为8.36%。结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采取以健康教育为抓手,以政策和环境改良为措施,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标的健康促进策略。

  • 标签: 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140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并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居民自主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研究组70例,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以及医院急诊室参观等教学模式对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比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社区居民心肺急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社区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可有效促进社区公众应急能力以及急救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居民 心肺复苏知识技能 技能培训
  •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居民30多年来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连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年代的心脏病死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981-2013年心脏病粗死亡率波动在72.99/10万~177.99/10万之间,呈上升趋势(t=6.08,P〈0.001);标化死亡率波动在65.38/10万~139.74/10万,呈下降趋势(t=-9.48,P〈0.001)。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心脏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13.44%~24.56%。从80、90年代的第3位死因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死因。男女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性粗死亡率大于女性(X^2=49.52,P〈0.001)。结论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大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加的今天,应加强心脏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 标签: 心脏病 死亡率 死因顺位 趋势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慈溪市5年间人群伤害死亡水平及特点,为伤害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或ICD-9)对2001—2005年慈溪市居民病伤死因报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年间伤害死亡率年平均为55.19/10万,在全死因中次于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居第4位,男女性之比为1.63:1,老年组和青壮年组人群的死亡率较高。交通事故、淹死和意外跌落成为居民伤害的前3位死因。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危害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伤害 死亡率 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选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某社区的806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社区的疾病防治现状进行调查,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社区展开关于慢性疾病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措施,1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防治慢性疾病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建立社区居民慢性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疾病防治效果,值得关注。

  • 标签: 社区居民 慢性疾病 防治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居民高脂血症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研究,证实综合干预疗法的确切疗效。方法以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126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名,按照综合干预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51名,按照一般方式管理,在治疗14月后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经过半年的干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血脂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患者血脂水平控制良好;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脂血症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把高脂血症患者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纠正过来,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以提升,它在降低血脂水平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社区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并探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供建设性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成年居民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水平。方法于2014年11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以1264例成年居民为样本数据,对他们进行例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7.8%,男性患病率为48.6%,女性患病率为46.8%,性别无显著差异,(x2=2.2,P>0.05)。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岁年龄的递增呈递增趋势,45岁以后的增长率较快。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家庭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等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高血压是受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成年居民应秉承理性的生活理念,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治高血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2002-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为149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 标签: 伤害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农村居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行为习惯、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1年后,对其进行干预效果调查。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行为习惯改变率、药物治疗依从率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宾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恶性肿瘤人群分布特征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方法利用宾阳县疾病监测系统收集宾阳县2010年居民全人群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10年宾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年宾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1435人,死亡率为151.78/10万,标化死亡率160.80/10万,居首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22.63%。前5位死因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结肠及直肠和肛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3.94%。男性死亡954例,女性死亡48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90.64/10万和108.08/10万(P<0.01),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06.50/10万和100.10/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不论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5岁以后上升迅速。肝癌居死因的首位。除女性特有肿瘤外其余肿瘤男性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是宾阳县居民的首位死因,控制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和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是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

  • 标签: 居民 恶性肿瘤 死亡率
  • 简介:摘 要: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人获取并理解健康信息,同时,能够借助这些健康信息维护并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与每个人都有紧密的联系,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提高居民健康指数并促进其形成健康素养是提高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职能,通过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健康观念以及健康行为等干预,提升居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本文介绍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内涵,分析目前居民健康素养的现状,以及促进居民健康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了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 标签: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健康素养 问题及对策
  • 简介:高血压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威胁日趋严重.为了解我市市郊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状况,为今后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2000年底对吴中、湘城两区3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苏州市 农村 居民 高血压 调查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红旗西街社区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红旗西街社区≥40岁的常驻居民作为目标人群。按照统一设计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表,对符合入选标准者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一般项目及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危险因素暴露率及颈部血管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房颤或心率不齐,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体育锻炼很少或无,明显超重和有脑卒中家族史的暴露率分别为15.14%,0.42%,13.28%,9.28%,4.6%,42.89%、14.1%和0.8%。结论该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中缺乏体育锻炼、明显超重、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暴露水平较高,高血压暴露率较高是慢病中需主要管理的病种。

  • 标签: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暴露水平 调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