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根据1990年以来的青海省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对不同年份的地震预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年度预测在基本准确标准以上的的预测依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频次、水氡、应力应变、缺震、GL值、b值、震级平静、能量蠕变曲线、地温、震群等10个测项在基本正确的预测中出现的比例相对高一些。

  • 标签: 青海省 地震测项 地震参数
  • 简介:电力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震时电力设备是否完好是保证电网正常安全供电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针对供电系统抗震防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以往震害经验,通过对电力设备抗震能力分析,对其地震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 标签: 电力设备 抗震性能 减灾对策
  • 简介:对青海省地震局前兆仪器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概述,对2010-2014年期间所运行前兆仪器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故障出现的原因多为数采故障及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对及时发现目前仪器运行存在的隐患、保证前兆设备正常运行提出了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前兆仪器 仪器故障 青海 对策
  • 简介:介绍了新疆实施的安居工程现状及其在地震灾害中减轻房屋破坏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临时转移安置人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区各类结构建筑物典型震害现象和特征。根据皮山县安居工程概况,对比分析了安居富民房震害特征和各类结构建筑物震害特征,总结安居工程在本次地震灾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的震后重建以及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皮山6.5级地震 安居工程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分析了2009年2月20日柯坪5.2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柯坪5.2级地震前5、6级地震异常平静,4级地震平静达到了“十五”项目总结的异常指标,且震前1个半月2级以上地震“成片”向震中附近地区迁移;震前乌什水管仪、阿合奇地倾斜和巴楚土层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和临震异常。

  • 标签: 异常分析 前兆异常 柯坪地震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月至9月记录到的全部地震与非地震事件作初步统计,并扼要介绍其分析处理情况。

  • 标签: 事件 分析处理
  • 简介:循化县南山一带共发育了17条泥石流沟,严重影响了县城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南山泥石流群物源丰富,沟道纵坡降大,因此只要有足够的降雨就可以形成泥石流。在对循化泥石流群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泥石流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泥石流 灾害特征 对策
  • 简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是评估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精细方法,但分析过程比较繁杂且非常费时。为了较快地评估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首先利用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获得结构倒塌能力的初步估计值aS*,然后将每个地面运动记录调整到aS*,对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记录结构的动力时程反应,利用IDA的思想得到结构的中值数倒塌谱强度?CTS。该方法与传统的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相比较,可提高计算效率,计算精度也满足要求。

  • 标签: IDA 地震动记录 中值数倒塌谱强度SCT 倒塌易损性曲线
  • 简介: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区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情况以及生命线系统与各行业的受损情况。通过分析此次地震的灾害特点,指出了灾区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地震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农牧民抗震设防意识,加强农牧区房屋建筑的指导和监管等建议,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尼泊尔8.1级地震 西藏地区 地震考察 震害特征
  • 简介:成都平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受近场中强地震和外围大地震的影响.成都平原内的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河流相的砂卵石层夹粘土、粉土层.这种地层在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个峰值,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本文共收集了107组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资料,统计分析了粉质粘土和粘土两种粘性土的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它们在不同深度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然后,选取1个典型钻孔,建立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别运用本文“统计值”、“十五结果”、“规范值”、“推荐值”进行地震土层反应计算,从反应谱形状、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方面,验证了本文“统计值”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结果表明在盆地内使用“规范值”和“推荐值”时应谨慎,不然可能会对工程的抗震设防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的“统计值”比“规范值”和“推荐值”更适用于成都平原地区,对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粉质粘土 粘土 土动力学参数 成都平原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 简介:本文对福建省水氡观测资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试图利用相对均方差、拟合噪声水平和相对年变幅等三项指标,对福建省8个水氡点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水氡 观测资料 变化规律 质量分析 福建省
  • 简介:本文通过对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现状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对比数据仓库的优越性,分析了建立数据仓库综合预报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而简要介绍了其功能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分析预报 数据仓库 数据库
  • 简介: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表明楼层侧向刚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其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开展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对结构易损性的影响分析。以3层和6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等效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研究了竖向刚度不规则性对砌体结构易损性的影响。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反应参数,借助增量动力分析及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的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改变楼层的侧向刚度值来模拟薄弱层,研究了楼层刚度变化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分析了底部刚度突变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规则结构相比,当刚度突变位于结构底层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相对较高;随着底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从0.5增大至1.2,结构易损性逐渐降低。当刚度比为1.5时,结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至二层,结构整体易损性增加;当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倒塌易损性要显著高于规则结构。

  • 标签: 砌体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刚度比 易损性 薄弱层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3.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3.2m气象地温异常对中强震有一定的中长期前兆意义,作为预报地震的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 标签: 昆仑山口西地震 气象地温 异常特征
  • 简介:为精细化模拟桥梁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在深入分析纤维梁柱单元模型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ABAQUS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精细化纤维梁柱单元模拟平台FENAP,开发了与其相适应的材料模型库FENAP/MAT,涵盖了多种材料本构模型,能够有效考虑构件的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等损伤效应,以及模拟轴力和弯矩的多维耦合效应等复杂非线性动力行为,且可考虑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等。利用该FENAP平台数值模拟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悬臂梁,进行了Pushover分析,考虑了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约束效应的影响,并与OpenSEES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ENAP平台可有效模拟桥梁构件的多种复杂非线性行为,且具有很好的计算效率和求解精度。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纤维模型 梁柱单元 非线性 滞回特性 约束效应
  • 简介:利用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选取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进行中强地震前兆定量的异常识别探索。探索中先是对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数据进行数据分布及各区间参数有震对应分布的研究,然后利用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滑动平均概率,从而检验地震对应概率谱在定点形变前兆异常的预报效能。

  • 标签: 地震对应概率谱 滑动平均概率 定点形变 卡尔曼滤波
  • 简介:通过对格尔木地震台地磁组合仪FHDZ—M15近5年所记录到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各种典型干扰分析,找出仪器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干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

  • 标签: 地磁仪 干扰因素 格尔木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