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博物馆在近现代时期,收藏与展示的艺术品沿袭传统,注重历史价值。通过古代艺术品表达文化传承的象征意义,发挥博物馆艺术藏品的社会教育功能。回顾这些历史片段,有助于理解我国博物馆藏品与艺术品观念的发展,及其所蕴含的物质文化遗产思想。

  • 标签: 中国博物馆 古代艺术品 艺术博物馆 美术馆
  • 简介:1989年10月。北京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最广泛,最丰富地汇集了有关中国书法及书法家资料的辞典。在149l页上,李灏辞条一拦写着:“李灏小传(1930—1978):号中善,四川华阳人。工书,师法谢无量。通经史,有哲学著作《浮沉篇》。善诗。惜埋名一世,穷愁而逝。好启迪后贤,蜀中书坛仍有遗响。”同页,配刊李先生《论书札》作品一幅。“《论书札》简介。现代李灏书。纸本,行书,语一则,凡六行,

  • 标签: 李灏 书法艺术 中国 生平 艺术风格 思想品德
  • 简介:泉界将民国以前历朝历代的金属铸币(包括金、银、铁、铅等)统称为古钱币。王莽当政时铸造的大泉五十、货泉、布泉等铜币,其“泉”字含有“钱”意,所以古钱又被称为古泉。中国三千多年造币史上,方孔圆钱占绝大多数,被国人戏称为“孔方兄”。小小的一枚古钱,往往包涵着大量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宗教有关的知识信息,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印迹,折射出灿烂的艺术光彩,值得人们探讨。

  • 标签: 文化艺术 古钱币 中国 “孔方兄” 金属铸币 大泉五十
  • 简介:在中国的名山中,庐山始终是一座显眼的坐标,耸立在世人的视线。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庐岳”,位尊天下。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出了这座山峰的恬淡诗意……进入20世纪,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连。近代,庐山曾是国民政府“夏都”,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解放后,伟人毛泽东于1959年、1961年、1970年3次登上庐山,主持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暨闻名中外的3次庐山会议,居住137天。庐山开会,除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外,历史、文化、教育、宗教、政治名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庐山的秀美与崇高,历代大文豪、书法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更是打动他老人家心灵深处。

  • 标签: 庐山会议 毛泽东 书法家 艺术鉴赏 诗词 天地
  • 简介:2018年7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师:澳大利亚树皮画艺术家“展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刘万鸣.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安思捷,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马修·特利卡等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白云涛主持开幕式。

  • 标签: 澳大利亚 艺术家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文物局
  • 简介:中国最早的文字石刻应是利用天然石块或石壁刻成,并没有为刻铭而对岩石进行形状加工。秦代以后,依照铭目与用途的不同,逐渐分化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固定外形的石刻类型。这些外形式样有些出自建筑构件,有些来自实用器物,有些受外来文化影响,从而形成今天能见到的各类古代铭刻。

  • 标签: 石刻 铭文 石壁 器物 秦代 汉代
  • 简介:“陈坚画意书法钱币艺术作品展”于10月14日在上海举行。陈坚.60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后长期工作于上海造币厂。任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的各类金银纪念币、大铜章达300余种。其设计的83年版熊猫金币,曾荣获当年“世界最佳金币奖”。如今退休后探索中西绘画和书法。

  • 标签: 艺术作品 书法 陈坚 钱币 画意 上海造币厂
  • 简介:2003年12月刚刚庆祝了建馆70周年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位于堪萨斯市,密苏里州),正在进行整修和增建新馆.基于未来规划,全部馆藏品正在清点之中.在过去数年中,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一直从事中国藏品的评估工作,为艺术馆的整修、重新布置和出版做准备.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可能是中国以外最完善的收藏之一,特别是建筑(如北京智化寺藻井和天花板)[1]、绘画(如许道宁《渔父图》)及佛教造像(如龙门宾阳中洞皇后礼佛图)[2].

  • 标签: 艺术博物馆 纳尔逊 收藏 造像碑 中国艺术品 东魏
  • 简介:非洲面具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为企望获得助佑、慰藉心灵、祈求福祉、彰显等级进行的再创作和再建构,其寓意取自生灵世界万象,源于传统宗教信仰,并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望。丰富的动物形象及其文化涵义折射出非洲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追求等等,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现实与虚幻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交融。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非洲面具为例,试析在多变的外在形式特征的审美观照下,各类动物形象所蕴涵的非洲传统文化语义及其艺术表现特质。

  • 标签: 非洲 面具 艺术
  • 简介:20世纪末期,我国博物馆简朴、直观、形象的传统设计形式受到冲击,装潢包装、商场饭店、园林建筑、舞台歌厅、旅游景点等设计手法闯了进来。于是乎人造景观和场景等多了起来,各种怪现象迭出。文物、标本等主要展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附属物,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弊端层出不穷。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 陈列设计 陈列艺术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 简介: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内容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文化界和科技界的一个共同研究热点,也是我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山石湾陶瓷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了非接触式光学三维扫描设备进行表面反光的陶瓷作品三维数据扫描和形态整合的问题。同时研究了利用HDR技术进行陶瓷表面色彩纹理信息采集和复原的技术方法,得到完整的陶瓷作品数字化模型,达到了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内容建设的目的。最后,讨论和研究了文物数字化内容的宣传和推广方法,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案例。

  • 标签: 数字化文物保护 数字内容 石湾陶瓷 文化创新
  • 简介:中国的艺术传统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先哲智慧的结晶.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奇特的艺术.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继承、发展及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位又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就有一位最具个性,独领风骚的书法大师--王铎.

  • 标签: 王铎 书法艺术 创新精神 草书 行书
  • 简介:范成大在书法史上与陆游、朱熹、张即之并称“南宋四大家”,其书法温润典雅,俊伟清新,具有动态美,充满了生命力。可是我国文艺界多只重视他的诗歌,却往往容易忽视了他在书法上的成就。

  • 标签: 书法艺术 范成大 南宋书 考析 书法史 动态美
  • 简介:2015年5月26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来我馆参观。刘奇葆同志来到。学艺融通——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展厅仔细观看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作品和学术著作。在参观过程中.吕章申馆长向刘奇葆同志汇报了饶宗颐先生学术成就、书画艺术特点和这次办展的目的和意义。

  • 标签: 饶宗颐 刘奇葆 艺术展 同志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
  • 简介:大同华严寺是现存保护较好的辽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其中又以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最为著名。殿内现存彩塑34尊,其中29尊为辽塑,其余5尊为明塑,堪称辽代彩塑艺术高峰的代表,本文以殿内彩塑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下华严寺 辽代 彩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