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用同一规格的简单几何图形来铺满整个平面,况且还要受到一些限制,那么用同一规格的复杂的具象图案来镶嵌整个平面,那将是一个多么高难度的构思与制作。

  • 标签: 平面镶嵌 几何图形 规格 同一 难度
  • 简介:已知平面上n条直线l1,l2,l3,…,ln,最多可以把平面分割成多少个部分?此时有多少个交点?

  • 标签: 平面 分割 直线
  • 简介: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时常因为背英文单词而苦恼?今天,我就带你认识一个有趣的单词游戏,叫"寻找‘图形字母’"。盒子里像积木一样的立体图形代表着不同的英文字母,对于书中的三个图形,你能在盒子里找出相对应的三个字母吗?答案就是"Y"、"A"、"K"。

  • 标签: 立体图形 考克斯 《无题》 上下左右 字母顺序 线条画
  • 简介:摘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方法与空间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分析各独立空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的空间结合方法,以此来实现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目前,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结构正在不断复杂化,而在满足建筑物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对有效空间进行利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价值。所以,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对建筑物平面功能及平面组合进行研究,并对组合方法进行探讨,从而给平面组合设计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平面 功能 平面组合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石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104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和观察组(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每组5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术后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由麻醉前至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结束时,两组MAP、HR逐渐降低,但观察组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结束时MAP和HR高于对照组(F=3.28、4.82,P均<0.05)。术后6、8、12 h,两组VAS评分随时间延长依次减少(U=125.49,P<0.05,P调整后<0.017)。术后24 h内,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总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TAP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可稳定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剂量。

  • 标签: 腹股沟疝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改良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MTLIP)对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32):超声引导下MTLIP组(M组)、对照组(N组)。M组在手术目标最下一个节段腰椎水平线两侧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胸腰筋膜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N组仅在同样胸腰筋膜位置双侧注射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前1 d(T1)、术后2 h(T2)、术后1 d(T3)及术后3 d(T4)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T1、T2、T3、T4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M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57.0±10.0) μg比(67.8±11.7) μg]、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19.7±6.6)比(36.6±13.4)]、术后PCIA舒芬太尼用量[(39.4±13.2) μg比(73.2±26.8) μg]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1、-6.399、-6.399,P<0.05)。两组在T1时刻的血清TNF-α浓度[(19.7±2.9) ng/L比(20.5±2.3) ng/L],IL-1β浓度[(4.1±0.3) pg/ml比(4.0±0.3) pg/m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5、1.200,P>0.05),在T2、T3、T4时刻与N组比较,M组的血清TNF-α浓度[(26.8±4.5) ng/L比(29.6±4.4) ng/L、(35.9±3.1) ng/L比(37.9±3.9) ng/L、(29.1±2.4) ng/L比(32.0±2.3) ng/L]及IL-1β浓度[(4.5±0.5) pg/ml比(5.9±1.1) pg/ml、(5.5±0.5) pg/ml比(6.8±0.8) pg/ml、(4.7±0.6) pg/ml比(6.0±0.6) pg/m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2.175、-4.802、-6.905、-7.630、-8.366,P<0.05)。T1时两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对比[(1.8±0.8)分比(2.0±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P>0.05),T2、T3、T4时与N组比较,M组Christensen疲劳评分[(3.8±1.5)分比(5.0±1.9)分、(3.3±0.5)分比(4.7±1.0)分、(2.7±0.9)分比(3.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6.821、-2.082,P<0.05)。结论MTLIP用于腰椎融合术老年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减少POFS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神经阻滞 腰椎融合术 术后疲劳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侧路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TAP阻滞在高危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高危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侧路TAP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TAP阻滞组(联合组)和侧路TAP阻滞组(侧路组)。比较两组手术切皮(T1)、打开腹外斜肌腱膜(T2)、游离疝囊(T3)、分离腹膜前间隙和置入补片(T4)、缝合腹横筋膜(T5)、缝合腹外斜肌腱膜(T6)、皮肤切口闭合(T7)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后2、4、6、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比较补救镇痛药的累计消耗量;比较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3~T5时联合组VAS疼痛评分低于侧路组(P<0.05)。术后4、6和8 h联合组活动时VAS评分低于侧路组(P<0.05)。术后24 h内两组静息时VA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补救镇痛药的累计消耗量低于侧路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两点阻滞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术中替代性镇痛方法。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疝,腹股沟 超声引导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择期喉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行L-E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4分,静脉注射地佐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C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1 d、术后1 d、3 d、5 d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5 d内POD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t=-6.80、-5.23,均P < 0.05),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率明显降低(χ2=4.32、5.46,均P < 0.05)。观察组术后拔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4±2)min、(21±2)min、(2.4±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min、(26±3)min、(2.8±0.7)d(t=-6.64、-7.18、-2.51,均P < 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POD、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3.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6.7%、20.0%(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t=3.32、2.97、4.33、3.81、3.10,均P < 0.05),BCS评分均明显升高(t=9.20、8.62、5.73、5.72、6.28,均P < 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10.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33.3%、30.0%(Z=-3.41,χ2=4.81、5.46,均P < 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3、5 d两组PSQI评分均升高(F=116.80、325.64,均P < 0.001),观察组术后1、3、5 d 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26、-6.41、-11.17,均P < 0.001)。两组术后头晕、嗜睡、尿潴留、肺不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可降低POD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转归。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检查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谵妄 康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脊柱术后镇痛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本文就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和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TLIP)的解剖、操作方法、局麻药剂量、阻滞范围以及在脊柱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术后镇痛 脊柱手术 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5例):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组(RD组)、罗哌卡因+生理盐水组(R组)和对照组(C组)。RD组、R组在麻醉诱导前分别以0.5%罗哌卡因20 ml+地塞米松2 ml(10 mg)、0.5%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2 ml行双侧ESPB,C组不行阻滞。记录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比(D1/D2)、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D组和R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少于C组(P<0.05);RD组和R组术后2、4、8、12、24 h静息和翻身VAS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RD组24、48 h静息和翻身VAS疼痛评分低于R组和C组(P<0.05);RD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R组和C组(P<0.05),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低于R组和C组(P<0.05),D1/D2高于R组和C组(P<0.05),补救镇痛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R组和C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ESPB可为腰椎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

  • 标签: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腰椎手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在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TAP阻滞麻醉,观察组40例接受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超声引导TAP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切皮后、娩出胎儿后、腹腔清理时、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4、8、16、24、36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牵拉反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2.50%、10%,低于对照组57.50%、32.50%,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功率,术后有良好持续镇痛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入路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90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为45~70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TAPB,根据入路方式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腋中线入路法组、肋缘下入路法组和侧方入路法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阻滞有效率、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3组阻滞持续时间、VAS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阻滞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肋缘下入路法组阻滞T6、T7、T8节段的有效率分别为93%(55/60)、100%(60/60)、100%(60/60),有效率最高(P<0.05);阻滞持续时间为(10.9±1.3)h,时间最长(F=11.348,P<0.05);而术后1、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08±0.37)、(1.18±0.48)、(1.81±0.27)分,分值亦最低(F=64.153,31.477,3.617;P<0.05)。腋中线入路法组和侧方入路法组发生腹壁血肿各1例,而肋缘下入路法组无发生TAPB相关并发症。结论肝癌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TAPB安全、镇痛效果好,其中肋缘下入路法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腋中线入路法和侧方入路法。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麻醉药,局部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本实验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30例,以罗哌卡因麻醉为对照组,以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麻醉为观察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麻醉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麻醉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减少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感觉阻滞平面上升速率,对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进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单胎妊娠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发生CSEA后低血压,将其分为低血压组(n=36)与对照组(n=44)。对2组产妇采取L3~4腰椎间隙CSEA,于蛛网膜下腔15 s内推注0.5%重比重布比卡因2.4 mL。2组产妇CSEA注射药物后15 min内,每1 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感觉阻滞平面及其时间,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人体感觉阻滞平面上升速率(人体感觉阻滞平面达T8、T6的时间),对于预测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发生CSEA后低血压的价值,并确定其最佳临界值。本研究方案经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年审(030)号],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产妇年龄、身高、孕龄、人体质量指数(BMI)、脑脊液流出时间、CSEA注射药物后至恢复仰卧位时间、CSEA注射药物前输液量,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及尿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低血压组产妇发生CSEA后低血压时,人体感觉阻滞平面为T5(T6~T4),发生CSEA后低血压的时间为CSEA注射药物后8 min(7~8 min),均显著低于组内人体感觉最高阻滞平面T4(T4~T3)和短于组内人体感觉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CSEA注射药物后10 min(9~11 min),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30、P<0.001, Z=-6.732、P<0.001)。低血压组产妇人体感觉阻滞平面达T8、T6与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CSEA注射药物后3 min(3~4 min)、6 min(5~7 min)与10 min(9~11 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CSEA注射药物后5 min(5~6 min)、8 min(7~9 min)与11 min(10~12 min),而低血压组人体感觉最高阻滞平面T4(T4~T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5(T5~T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832、-4.202、-3.369、-3.399,均为P<0.001)。②对人体感觉阻滞平面达T8、T6的时间预测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发生CSEA后低血压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95%CI:0.787~0.955,P<0.001)与0.769(95%CI:0.661~0.856,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人体感觉阻滞平面达T8、T6的时间预测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发生CSEA后低血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CSEA注射药物后4 min与7 min,此时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664、0.407,敏感度分别为77.8%与54.6%,特异度分别为88.6%与86.1%,前者预测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发生CSEA后低血压的价值更高。结论人体感觉阻滞平面上升速率可预测剖宫产术分娩产妇CSEA后低血压的发生,可为剖宫产术CSEA后低血压的预警与及时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麻醉,产科 感觉阻滞平面 麻醉,脊椎 剖宫产术 低血压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3月--2020年7月以前予74例患者局部麻醉(参照组),2020年7月--2021年8月予38例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观察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切皮、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牵拉及切开腹膜、缝皮时,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而在麻醉进针、置管及造皮下隧道时,两组疼痛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效果明显,对于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极为有利,存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气道峰值、潮气量较对照组低,呼吸末二氧化碳较对照组高,气管拔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用量、七氟烷麻醉用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呼吸频率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比较明显。

  • 标签: 老年腹腔镜手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喉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是否可达到在胸腔镜手术中起到良好的麻醉与术后镇痛的良好效果。方法:依据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选取三组患者,患者总人数为100人(三组人数分别为33、33、34),实验进行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一组进行常规全麻,二组在一组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下的SAPB,三组在二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单次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需要观察的指标为镇痛泵有效按压情况、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患者的疼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第三组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情况、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为6.1±0.8 a、34.6±4.5 a 均低于另外两组,静息与咳嗽时的疼痛评分均小于另外两组,为1.27±0.28与1.34±0.31,无不良反应发生。上述指标对比结果均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中表现良好。

  • 标签: 超声引导 SAPB 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建筑设计不仅要研究每一个空间的设计要求和方法,还需要研究每一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其较为复杂的关系中,找出空间组合的总体性和规律性,以便更好地使用建筑的空间。

  • 标签: 建筑平面 功能分区 平面组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高容量(4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40组)和经典容量(2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20组)。2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40组注入0.4%罗哌卡因40 ml,E20组注入0.4%罗哌卡因20 ml。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1·h-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1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NRS评分≤3分。当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吗啡5 mg补救镇痛。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和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记录术后12、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量+吗啡追加量)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和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E20组比较,E40组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降低,术后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缩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有效镇痛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竖脊肌 酰胺类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