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当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其中许多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他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实践,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 标签: 蔡元培 五育并举 北京大学 改革
  • 简介:2008年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也是北京大学校庆110周年。蔡元培研究会拟于2008年5月在北京大学举办题为“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的学术研讨会,以兹纪念。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从事蔡元培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对相关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有关蔡元培的研究。会议将围绕“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的主题展开,并就如下题目进行专题讨论: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现代中国 蔡元培 北大 北京大学 专题讨论
  • 简介:近代美育浪潮的兴起与蔡元培首倡美育关系甚大。光绪三十四年秋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初专攻心理学,后来逐渐转向美学。民国元年,蔡回国就任教育总长,始倡美育。是年二月八、九、十三日连载于《民主报》的《对于教育之意见》一文,提出教育五项方针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主张美育占全部教

  • 标签: 美育观 艺术教育 蔡元培 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国民教育
  • 简介: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使长期以来依据强权而存在的传统儒学信仰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新的信仰系统却没有及时建立,社会上出现了信仰迷失的局面。为了应对信仰危机和宗教的救赎宣传,蔡元培提出了美育救赎的主张,以期拯救人心,重建信仰。但其理论上的缺陷,导致了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不能不说是蔡元培的一大憾事。

  • 标签: 信仰危机 宗教救赎 美育救赎 蔡元培
  • 简介:蔡元培(1868-1940)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大校长。他得以出任北大校长与他早年的履历、声望息息相关。除了同盟会老会员、留学德国这些背景以外,他还曾是前清翰林。他是那个时代最能得风气之先、也最能开风气之先的少数人物,但显然,前清翰林的这段经历不会被抹去,他身上还有所谓“旧文人”的功夫与趣味。其中,他与旧体诗的因缘便是一个突出例子。

  • 标签: 蔡元培 旧体诗 翰林 趣味 生活 同盟会
  • 简介: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其教育思想,吸取其精华,对我们今天的大学改革和发展仍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蔡元培 高等教育思想 大学改革 启示
  • 简介:蔡威廉在结婚当天执意要为父亲蔡元培画一幅肖像,希望它可以陪伴父亲。这幅未曾完成的肖像画,寄托的正是女儿对父亲的无限深情和爱戴新文化运动先驱蔡元培先后娶过三位夫人,生有五子二女,长子六岁夭折,其中五个子女都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只有他最宠爱的长女蔡威廉进入艺术殿堂。

  • 标签: 蔡元培 父亲 肖像画 女画家 新文化运动 昆明
  • 简介: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山阴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把兴办革命学校,进行革命思想宣传和培养革命人才相结合。1902年与章炳麟等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被选为会长。

  • 标签: 民众教育 蔡元培 社会教育 中国 近代 民主革命家
  • 简介:以社会学角度梳理刘、蔡交往史实,可以发现:刘、蔡二人共同的文化交游圈,正是晚清上海两种知识空间并存交叉的显例,一个人既可以生活在新知识空间,也可以生活在旧知识空间。将刘、蔡的知识结构放大,正是清末民初海上文化人所赖以栖息的两种知识空间。反过来看,也正是民国初期海上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情境.使得刘、蔡的交往成为可能,并得以深化,进而成就了民国文化史上一段佳话。

  • 标签: 刘海粟 蔡元培 交往 知识空间
  • 简介:摘要:蔡元培所提出的“五育”以体、智、德、美等方面为教育内容,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

  • 标签: 五育 教育观 小学语文
  • 简介: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美育家。他积极倡组各种美育研究团体、成立音乐研究会、提议创办《音乐杂志》。后又改组研究会为音乐传习所;推动建立近代中国的第一支管弦乐队;1927年更与萧友梅在上海共同创办开中国近代高等音乐专业音乐教育先河的“国立音乐院”。从音乐研究会上的“演说词”、《音乐杂志》的“发刊词”,到国立音乐院成立典礼上的“开幕词”.蔡元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为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建设与发展,从宏观上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蔡元培 音乐研究会 音乐传习所 国立音乐院 中国现代音乐史
  • 简介:学生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党派及人物在不同时期,对其有不同的态度.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学界与教育界的领袖,处于学生运动的漩涡之中,对学生运动有其直接的感受.检视其有关学生运动的言行,可见其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影响了其对学生运动的态度.蔡元培对学生运动所持立场的变化,颇能折射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与选择.

  • 标签: 蔡元培 学生运动 身份 立场
  • 简介:蔡元培与雅斯贝尔斯都是著名的高等教育家。他们在阐释大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型教师观,主要涉及研究型教师观提出的依据、研究型教师的素养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比较他们的研究型教师观之异同,对于拓展和深化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培养有灵魂的研究型教师富有启迪意义。

  • 标签: 蔡元培 雅斯贝尔斯 研究型教师 比较 启示
  • 简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意义深远。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教育涉及根本。兼容、自由、"立人",学术昌明与国家强盛,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等思想,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蔡元培教育思想 校园文化 大学生素质
  • 简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 标签: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
  • 简介:无论是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1917年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里可以列举一些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比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开设小说课程,吴梅在北京大学讲授曲学,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蔡元培,与其有关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一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一是他出版《石头记索隐》。这一年蔡元培四十九岁。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史 《石头记索隐》 蔡元培 奠基者 标志性事件 个案
  • 简介:大学自诞生起就有其发展的内部规律,大学人在遵循其内部规律的前提下,顺其发展,并加之以时代之精神,民族之文明,学者之性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理念。中国现代大学发轫于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大学。就在于蔡元培先生之大学理念。在大众化背景下,蔡先生之大学理念对中国一流大学的长远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蔡元培 大学理念 大众化
  • 简介:本文认为新闻学术界借以了解中国新闻学大师徐宝璜生平的《徐伯轩先生行状》一文并非署名作者陈大齐原创,而是陈大齐在蔡元培所撰《徐宝璜先生行状》的基础上改写的。从两篇《行状》原作者的考析中,我们可以追溯蔡、徐两先生鲜为人知的私人交往渊源及其对中国新闻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蔡元培 徐宝璜 作者 渊源
  • 简介:新时期以来,蔡元培研究伴随着“民国诸子热”可谓风生水起,其中确有值得推崇的学术佳作,但也存在着“繁荣中的贫乏”现象,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不多。为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回应读者期待,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广顺新近推出的《蔡元培与民国青岛教育研究》,以求真与致用为宗,挣脱名人范式的定性规约,别开蔡元培研究之生面,为阐释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个立体多维的真实图像。

  • 标签: 教育思想 学术特色 蔡元培 青岛市 民国 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