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疆地区是肉牛养殖的主要区域,依靠其自身的资源优势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在肉牛养殖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各种疾病问题,其中破伤风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性疾病,主要是因受到破伤风梭菌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类型。细菌进入肉牛体内会分泌较多的神经毒素,会给肉牛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刺激外周神经,导致肉牛出现神经症状,会影响肉牛的正常发育。基于此,本文对肉牛破伤风流行、临床症状和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为肉牛养殖提供参考。

  • 标签: 肉牛 破伤风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在逐步增长,尤其是猪链球菌,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着传染性强、危害性高等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不同年龄段和品种的生猪都有感染该病的可能。基于此,为进一步强化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本文以牡丹江市猪链球菌的实际发病情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该病的流行、临床症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手足口(HFMD)的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本研究以2020.01~2023.05为期限,受试者为120例HFMD患儿,总结分析患儿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结果:本组120例患儿年龄以<3岁居多;性别以男患儿居多;症状表现以手足疹为主;病原特征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居多;发生季节以春、夏为主;发生地区以农村地区较为集中;传播途径以接触、呼吸道等为主。结论:通过总结分析HFMD的流行特征,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防大范围传播,从而保障儿童健康和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主要针对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病毒特点、流行特征以及防控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对猪圆环病毒的病毒特征、传播途径和变异性的分析,深入了解了该病毒的基本特点。探讨了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以及与其他猪复合效应的影响,针对疫苗接种问题、病毒变异与防控难题、环境因素与疫情暴发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的防控策略,包括疫苗改良与研发、免疫增强剂的应用以及综合防控策略的构建。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流行病学 免疫策略 疫苗
  • 简介:摘要:牛是牛群健康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牧民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牛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现有研究,提出了几点预防控制对策,包括加强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引进管理等,旨在有效减少牛的发生,保障牛群健康。

  • 标签: 牛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猪弓形体又名猪弓形虫,是由猪体在感染刚地弓形虫所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类寄生虫。弓形虫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染猪体,猪感病后会表现出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临床上易出现误诊。为减少猪弓形体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该病的流行、诊断方式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养殖户参考。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流行病学 诊断方式 防治措施
  • 简介:糖尿和结核是两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两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的高危人群,而结核又是诱发、加重糖尿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重要、常见原因之一。两并存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就糖尿合并结核流行特点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结核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手足口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部分重症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EV是引起我国手足口持续流行的主要病因。2013年以后,其他EV在手足口病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本文对2008年以来我国手足口流行和病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肠道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分子流行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 标签: 光滑念珠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健康影响评估(HIA)制度已经被列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但是HIA的技术体系还亟待建立和完善。本文对HIA中流行方法的应用进行梳理,结合国际HIA完整案例,重点介绍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在HIA评估体系建立中的应用,并总结各种流行研究方法在不同环节中的应用。我国现有HIA研究中流行方法应用单一且不足,应加强流行方法在HIA指南和评估体系中的应用,而健康医疗大数据、移动健康技术、系统流行和实施性研究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有利于HIA数据收集和对健康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也将有助于推进HIA制度建立和完善,从而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 标签: 健康影响评估 流行病学 风险评估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卫生统计流行方法在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关键作用。卫生统计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分析和解释卫生数据的强大工具,涵盖了数据类型、收集方法以及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等统计技术。流行则关注卫生问题的传播、流行趋势和疫情控制策略,通过流行调查、传播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卫生问题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掌握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种群组成、数量动态及动物流意义,为口岸卫生检疫、卫生监督、传染病监测、鼠害防制及处理口岸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国家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对兰州航空口岸啮齿动物进行本底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啮齿类动物1479只,隶属3目7科13种。口岸地区存在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褐家鼠等。褐家鼠也是兰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密度为3.63只/hm。;小型啮齿类动物的密度为8.47%。鼠密度的高峰期在9月份。阿拉善黄鼠为口岸地区优势鼠种。子午沙鼠、小家鼠、黑线仓鼠、达乌尔鼠兔为不稳定种群;五趾跳鼠为少见种群;褐家鼠是引入种群。[结论]兰州航空口岸分布的啮齿动物绝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宿主动物和敏感动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有极其重要的动物流意义。

  • 标签: 口岸 啮齿动物 种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坡头地区癫痫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沙坡头地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生入户调查,样本量32772人,凡初筛调查时未确诊或疑似为癫痫患者,均经神经科医生再次调查确诊。结果调查共确诊102人,患病率3.11‰,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年发病率164.77/10万。结论本次调查发现沙坡头城乡结合区癫痫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流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 054例6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法、合并症等,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分布特点。结果2011—2020年髋部骨折年收治患者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所有患者中,股骨颈骨折(1 177例、57.3%)占比高于股骨粗隆间骨折(877例、42.7%)。不同年龄段骨折类型分布有统计差异(χ2=61.727,P<0.001)。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总人数的89.5%(1 839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最常选择的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占75.4%(7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占66.8%(534例),不同骨折类型间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 480.800,P<0.001)。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天数长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2±8.3)d和(13.2±10.9)d](t=2.417,P=0.016),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5.7±3.5)d和(5.4±3.3)d](t=1.954,P=0.051)。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中,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2 001例、97.4%)、神经系统疾病(1 105例、53.8%)、内分泌系统疾病(814例、39.6%)、骨骼与肌肉系统疾病(623例、30.3%)、消化系统疾病(472例、23.0%);合并3种合并症及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72.3%(1 485例)。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分布特征,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 标签: 髋骨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类天花样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既往因流行区域局限,在非洲以外国家的聚集性或单病例发病均为零星发生。但最近欧美国家暴发的猴痘疫情,因传播方式和规模不同以往,引起广泛关注。既往该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但随时间推移,该倾向似乎出现一些变化。鉴于目前全球多国猴痘疫情暴发及病例数不断增加,不应低估猴痘的公共卫生重要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地区5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道路交通伤害(RTIs)病例流行特征,为该地区RT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干预的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西5家哨点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1 448例RTIs患者的流行资料,包括路交通伤害患者性别、年龄、伤害发生时间、道路、部位、急诊滞留时间等,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 448例RTIs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为(43.90±19.10)岁。RTIs在8月份最高发(200例,13.81%),24 h内以16∶00~17∶59时间段最高发(228例,15.75%)。RTIs发生场景中直行道路占72.10%,搭载工具中电动摩托车占48.48%。道路交通伤害受伤类型主要为闭合型(990例,68.37%),受伤部位主要为皮肤(742例,51.24%)和颅脑(310例,21.41%),颅脑损伤占死亡病例的55.00%。院前转运方式通过120比例最高占97.10%。结论广西道路交通伤的高发期为每年8月,每日16:00~17∶59时间段高发。电动摩托车事故在广西RTIs中占有重要比例,颅脑损伤是导致交通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医疗急救部门应重视RTIs,特别是颅脑损伤的快速甄别和救治。

  • 标签: 事故,交通 流行病学 颅脑损伤 院前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猩红热的临床流行及预防。方法对2013年~2014年猩红热的临床治疗及预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应对患者进行6d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d,并可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内注射1次进行预防。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结论提醒患者在病程第2~4周每周查1次尿常规,同时注意有无心悸、游走性大关节疼痛等情况,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到门诊复查。

  • 标签: 猩红热 预防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