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肿瘤干细胞(CSC)学说的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肿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增殖、转移、复发及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直肠癌中肿瘤干细胞的发现为今后治愈直肠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方法。近年来国外关于直肠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分选鉴定以及表面标记物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研究进展 表面标记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直肠LST行内镜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病变的内镜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用单因素分析寻找癌变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了323例患者341处病变。假凹陷型LST的癌变率最高[85.48%(53/62)],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6.97%(117/152)],均显著高于颗粒均一型[29.51%(18/61),P均<0.001]和扁平隆起型[24.24%(16/66),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假凹陷型(P<0.001,OR=18.40,95%CI:7.46~45.42)、结节混合型(P<0.001,OR=10.45,95%CI:5.30~20.58)、位于直乙部位(P<0.001,OR=2.33,95%CI:1.47~3.69)、直径≥2 cm(P<0.001,OR=2.60,95%CI:1.60~4.00)是病变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假凹陷型(P<0.001,OR=17.51,95%CI:7.06~43.43)、结节混合型(P<0.001,OR=8.25,95%CI:4.07~16.73)、直径≥2 cm(P=0.032,OR=1.80,95%CI:1.05~3.08)是直肠LST发生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当LST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直径≥2 cm时病变发生癌变的风险高,需要采取整块切除的方式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学特征
  • 简介: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LCR)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1月间36例行LCR的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LCR获得成功,其中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Miles手术9例,Dixon手术15例,全结肠切除术1例.手术时间120~280(平均160)min,术中出血5~150(平均80)ml.中转开腹Dixon手术2例,术后并发肠梗阻2例,输尿管瘘1例,尿储留1例.术后随访15.7(1~36)个月,肿瘤复发3例,局部复发再手术1例,局部复发加肝内转移和门静脉瘤栓1例,右半结肠DukesC期术后1年腹腔内广泛转移1例.未发现穿刺孔种植.结论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且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肿瘤切除术 结直肠 腹腔镜 Dixon手术 右半结肠切除术 左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微创在治疗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79例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患者,治疗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方式进行治疗,其安全性比较高,手术创伤小,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微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实施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直肠肿瘤患者6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行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种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行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可保障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直肠肿瘤(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异质性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升高。直肠肿瘤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有着一定关系,发达国家最高,我国亦不断攀升。现有技术可短期内改善患者预后,但对于病死率与后期转移比例并无明确效果。随着近年来对肿瘤发病机制、分子及亚分子的深入研究,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直肠肿瘤的理解与认知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直肠肿瘤的基本情况、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靶向药物治疗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对直肠肿瘤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现阶段直肠肿瘤的基因研究、靶向药物研发与推广提供研究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石,以及在靶向治疗方面提供借鉴方案。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靶向药物 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其术后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4例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集束化护理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每组32例。对比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较快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结直肠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外科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6月-2021年7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首次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多学科协作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疾病尽早恢复,减少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结直肠癌肿瘤 多学科协作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有效护理方法,促进康复。方法通过回顾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的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人工肛门护理、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6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半年,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直肠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这段时间内,从我院胃肠外科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直肠癌为干预对象,采用电脑终端随机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被分配到对照组的直肠癌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照护,被分配到观察组的直肠癌患者接受ERAS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治疗花费。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不适、精神异常、皮肤过敏、发热、排尿不畅、感染的频数和百分比,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花费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可以减少直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及治疗花费,可以将此护理方案应用于直肠癌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切除术后肠漏的治疗方法及产生原因。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30例低位直肠切除术后肠漏患者。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15例,7例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46.7%。护理组15例,13例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漏是低位直肠切除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痛苦。及时有效的治疗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治疗周期,使患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 标签: 肠漏 治疗 护理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对直肠术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15例直肠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痊愈,其中有1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行局部换药、抗炎治疗后痊愈。结论在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肠梗阻的关键,不过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该手术的相关适应证,并对患者做好围术期的预防处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情况。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梗阻 临床治疗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复发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探讨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符合纳排标准患者的资料并对其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进行随访,运用SPSS和Graphad进行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结果 所构建模型能够有效预测Ⅲ期直肠术后复发风险。结论 构建的Logistic模型能有效预测Ⅲ期直肠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对Ⅲ期直肠术后患者的预后及其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结直肠癌 术后复发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评估亚太直肠癌筛查(APCS)评分系统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直肠肿瘤筛查的价值。选择2017年8月至 2019 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拟接受肠镜检查的受试者1 420例,男695例,女725例,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和定量便潜血检测(QFIT),比较APCS评分和QFIT各组中直肠肿瘤检出率,以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本研究共纳入分析1 420例研究对象,其中 APCS评分中危组847例(59.7%),高危组573例(40.4%),共检出直肠癌26例(1.8%),进展期腺瘤196例(13.8%),非进展期腺瘤395例(27.8%);APCS 评分与QFIT联合检测可分为4组[高危组(HR)QFIT阳性G1、高危组QFIT阴性G2、中危组(MR)QFIT阳性G3、中危组QFIT阴性G4],对直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4.3%、16.4%、55.0%和9.8%,APCS评分高危组QFIT阳性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HR和QFIT阳性是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的指标,MR且QFIT阴性组可暂缓肠镜,继续年度QFIT随访。总之,APCS评分联合QFIT用于直肠肿瘤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提高肠镜依从性和筛查效能,在直肠肿瘤初筛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 便潜血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采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根据患者的麻醉镇痛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镇痛,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麻醉指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的肠道功能转归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手段,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转归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静脉镇痛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