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舟骨月周围脱位临床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支架与空心螺钉固定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01月--2022年04月就诊于我院78例经舟骨月周围脱位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根据患者所用的治疗方式而设为试验组(外固定支架与空心螺钉固定联合治疗)、常规组(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各39例。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87%,较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外固定支架 空心螺钉 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共 90例,随机分为螺钉固定组和联合治疗组,螺钉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联合治疗组则应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螺钉固定组,同时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螺钉固定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治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低、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 骨瓣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62例,其中桡、尺骨双骨折34例, Monteggia骨折4例,Galeazzi骨折20例,桡骨头颈 “歪戴帽”骨折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DASH问卷调查和Grace-Eversman疗效评级以评估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50ml;放射性暴露时间1~6min,平均2.2 min;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62例均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3.3周。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拇长伸肌腱断裂,1例术后弹性预弯在骨髓内旋转导致骨折明显移位。DASH评分 0~16分,平均12分; Grace-Eversman评价结果,优55例,良5例,可2例,差0例。结论: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好、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臂骨折 克氏针 预弯 弹性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交叉固定与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骨科在2006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收入院的74例经X线摄片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交叉固定组(A组)和手法复位组(B组)两组,各37例,分别给予交叉固定术和手法复位,最后观察对比疗效,以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结果随访至今,A组优19例,良16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4.5%,发生畸形愈合1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1例,并发症发生率5.4%,;B组优14例,良17例,差6例,治疗优良率83.7%,发生畸形愈合3例,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3例,并发症发生率16.2%。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交叉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小儿骨科推行。

  • 标签: 克氏针 交叉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在儿童肘关节骨折中排前三位,儿童桡骨颈骨折属于肘关节内骺骨折,为不稳定型骨折,为防止影响到肘关节及前臂的屈伸旋转功能,复位的求必须达到解剖复位,闭合复位在稳定性和精确性方面不好掌控,所以一般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交叉穿针固定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后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与维持的的作用,使骨折复位后再错位和发生骨折不愈合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针对这类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现对交叉固定治疗小儿桡骨颈骨折1例进行报道如下:

  • 标签: 克氏针 交叉固定 小儿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基层社区医院使用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鹅湖镇卫生院)外科收治的42例指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组(n=21,采用固定术)和钢板组(n=21,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指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较钢板组少 (P0.05),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钢板组(P

  • 标签: 指骨骨折 指骨骨折 克氏针 钢板内固定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经皮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 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经皮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 28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96.43%> 82.14%)、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 80.14±3.62)分>( 69.62±4.01)分 ]相对更高( 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 3.57%< 14.29%)相对更低( P< 0.05),骨折愈合时间 [( 29.05±4.02) d<( 41.29±4.41) d]和住院时间 [( 4.62±1.05) d<( 8.49±1.64) d]相对更短( P< 0.05)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固定方法,能够良好的固定骨折,加快其功能恢复。

  • 标签: 经皮克氏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带孔张力带固定对髌骨骨折所产生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髌骨骨折100例患者,采用带孔以及钢丝“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依照相关骨折复位,术后愈合,功能康复以及是否疼痛反复等相关制定标准。通过一系列的半年以上的随访,术后良好占80例,较好占15例,尚可占5例。结论带孔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简单,且效果较好,在大多数患者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带孔克氏针 髌骨骨折 治疗疗效 研究
  • 简介:肱骨髁间骨折比较少见,不到成人骨折的1.0%,随着交通、建筑业等的迅猛发展,致伤因素愈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该骨折在临床上并不鲜见。我院自1994年1月-2004年1月,利用交叉兜弹性央持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间骨折 交叉克氏针 夹持固定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文献中报道有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固定,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切开复位髓内充填水泥固定等多种治疗方法[1,2,3].

  • 标签: 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经皮克氏针固定
  • 简介:前臂的功能主要是旋转功能,其对手部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对前臂骨折的治疗,有学者主张像关节内骨折一样加以处理。作者自2000年5月至2007年1月对58例手法复位欠满意小儿尺桡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临床随访前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治疗 单侧外固定支架 有限切开复位 尺桡骨骨折 小儿 前臂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及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盖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盖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盖骨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15例盖骨折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术后优11例(73.3%)、良3例(20%)、可1例(6.7%),性愈合效果良好。结论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盖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遵循复位原则,加强手术护理,可促使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盖氏骨折 固定复位 小夹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81-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器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03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分类属于A3型15例、B型50例、C型38例。结果103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3~9个月),骨折均愈合。本组103例中优42例,占40.78%;良49例,占47.57%;中差12例,占11.65%;优良率为88.35%。结论闭合性复位经皮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克氏针 外固定器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经皮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复位经皮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固定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2~81岁,平均47岁。其中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4例。术后对患者伤口情况、患肢功能、骨折愈合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2个月,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5~18个月,患肢功能良好。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创伤小,伤口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胫腓骨 骨折 外固定支架 骨折固定术 有限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颌面骨折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骨折患者共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颌面骨折部位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切口,以微型和小型钛板对153例颌面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术后随诊3个月~2年,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改善恢复,疗效满意。结论临床上在为颌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达到完善解剖复位及精确内固定的保证,促进患者颌面骨折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质量。

  • 标签: 颌面骨骨折 内固定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4例(27足)跟骨折患者,按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9足。均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自体髂骨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全组优良率为95%,其中SandersⅡ型优良率为97%,SandersⅢ型优良率为93%。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是治疗跟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跟骨折切复位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跟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跟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的恢复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足部恢复优良率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干预前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情况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跟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好,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跟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ohler及Gissane角、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ohler角(34.12±3.11)°、Gissane角(119.25±4.13)°,均高于治疗前的(8.12±2.12)°、(105.21±3.48)°,P<0.05。29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显效患者20例,有效患者8例,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6.55%(28/29)。经半年随访共发生3例并发症,其中创伤性关节炎2例,跟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10.34%(3/29)。结论:在跟骨折手术治疗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改善足功能,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