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的作品的写作风格.(屋顶丽人>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愤怒文学"的现实主义风格;莱辛又赋予它试验主义色彩,融入了心理描写,展示主人公的"精神顿悟"的心路历程.

  • 标签: 愤恕文学 现实主义 试验主义 精神顿悟
  • 简介:本文探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情感在妇女写作中的认识,指出,由于愤怒严重地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和作者创造力的发挥,伍尔夫主张作者要摈弃它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否定了广义上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相反,正是基于对情感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伍尔夫才提出女作家切不可让愤怒在创作中恣意膨胀。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作家 情感 写作观 作者 英国作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及其因子在特质愤怒与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愤怒量表(the trait anger scale,T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和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version of 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对268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进行施测,使用SPSS 23.0和Mplus 8.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特质愤怒、攻击行为和述情障碍的总分分别为(17.75±4.93)分、(52.15±10.61)分、(70.90±19.40)分。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r=0.67,P<0.01)、述情障碍(r=0.40,P<0.01)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攻击行为也呈正相关(r=0.55,P<0.01)。多元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酒精成瘾的影响后,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67,P<0.01);述情障碍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在特质愤怒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8,95%CI=0.11~0.27)。结论特质愤怒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中的情感辨认障碍因子间接影响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攻击行为。

  • 标签: 特质愤怒 攻击行为 述情障碍 情感辨认障碍 暴力服刑人员 中介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脑老化进程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在D-半乳糖(D-gal)衰老及脑老化模型基础上引入愤怒刺激,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愤怒应激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血浆E、NE、DA均显著升高。结论:。慢性愤怒应激加重D—gal大鼠脑老化程度,加速衰老进程;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可能是其发生的机制之一。

  • 标签: 愤怒应激 脑老化 儿茶酚胺
  • 简介: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1902-1968)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196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斯坦贝克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金时,提到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这个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愤怒的葡萄》。

  • 标签: 《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 艺术结构 长篇小说 当代 诺贝尔文学奖
  • 简介:英国小说家约翰·韦恩被认为是"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往往被标上"愤青"的标签。《救生员》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该作品通过对主人公的物化比喻、对比手法的使用以及未加明示的结尾,向读者展示了彷徨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青年一代,反映了青年一代彷徨无助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青年问题的关怀和忧虑,与"愤青"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

  • 标签: 约翰·韦恩 救生员 物化 对比
  • 简介:我的家乡是临安市青山镇的一个山村,这里东与余杭交界,紧连省会杭城;西离临安县城20公里。村中有一条石子铺就的小道,从余杭古镇,穿过洞霄宫,经过村里,再连接儿座山峰,翻过研里、朱村、井里等山村,直抵临安县城。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嘉湖,同年12月24日浙江省会杭州沦陷,浙西行署等一批国民政府行政机关,以及大专院校、工商界爱国人士纷纷迁到天目山区。

  • 标签: 日本侵略军 山村 控诉 愤怒 鬼子 政府行政机关
  • 简介:“提高做作业的效率,节省下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我经常提醒北北的一点。不过,因为作文是北北的弱项,一旦非周末时间的家庭作业中有作文一项,对于北北来说,强调提高效率就基本失灵了。

  • 标签: 家庭作业 偏执 愤怒 妈妈 执着 孩子
  • 简介:曹保平的电影《光荣的愤怒》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但呈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的荒诞色彩。本文借用西方叙事学的话语和情节理论对该片的叙事特点和情节结构做出分析,认为该片采用"戏仿革命"的话语形式构成对现实故事的消解,情节结构的突转完成了由悲剧向喜剧的转化,呈现出意义消解和反讽的意味,实现了现实题材影片的非现实表达。

  • 标签: 曹保平 光荣的愤怒 戏仿 话语 故事 情节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STAXI)对1 33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分析,采用Mplus 8.3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并且使用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大学生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得分分别为(33.624±8.211)分、(53.995±12.307)分、(91.781±17.518)分、(23.352±5.477)分。相关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攻击行为、情绪失调、特质愤怒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9~0.614,均P<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值为0.121,占总效应的35.8%;童年期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间接效应显著,总间接效应值为0.217,占总效应的64.2%;情绪失调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035,占总效应的10.4%;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效应值为0.108,占总效应的31.9%;此外情绪失调、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21.9%。结论童年期虐待能直接正向影响攻击行为,并且情绪失调和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童年期虐待 攻击行为 情绪失调 特质愤怒
  • 简介:农历除夕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制造自焚事件消息传出后,我院师生闻之深感震惊与痛心。于是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院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以“坚持佛法正信,铲除邪教”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师生们都纷纷揭露“法轮功”之欺骗性、危害性以及“法轮功”盗用佛教的名词术语来为其狡诈目的作掩饰的丑恶面具。

  • 标签: 佛法 邪教 佛学 “法轮功” 佛教 掩饰
  • 简介:同志们,朋友们:今天,首都党政军机关、工农兵以及各界群众的代表,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热烈庆祝我们党取得了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

  • 标签: 庆祝大会 华国锋 “四人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同志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