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亲友纷纷写信给毛泽东,请求给予帮助。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既坚持原则性、革命性,又富有人情味、亲和力,用不同方式处理了各种亲情关系。比如,对于诸如到北京工作之类不合理的要求,毛泽东坚决委婉地予以拒绝,而对于曾经为革命作出过牺牲和贡献的亲友及其家人,他则尽力予以生活上的资助。同时,对于亲戚的言行,他严格约束,严禁搞特殊化。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一书所收录的毛泽东给亲友的回信中找到充分的证据。

  • 标签: 《毛泽东年谱(1949—1976)》 毛泽东 亲情关 原则性
  • 简介:陶研界泰斗胡晓风先生生前在为本《长编》写的“序”中写道:“《陶行知年谱长编》将为人们展示陶行知三十年来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活教育的生动画卷。”“阅读《陶行知年谱长编》,仔细品味这幅生活教育画卷的内涵,才能从纷繁的事件中,领会陶行知的思想、人格、精神追求,对于生活教育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定会有所裨益。”这是对本《长编》价值的适切评价。

  • 标签: 陶行知 年谱 基督教 教育现代化 教育理论 生活
  • 简介:方方的《乌泥胡年谱》通过不同的视角刻画了特定时代特定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艰难行走。他视角是广角镜头,照出了知识分子的悲剧群像,内心独白是个体心态及命运写照,看出了知识分子人格萎缩的渐变过程,"我"视角浓缩了宏大的时空,将过去与未来衔接在一起,给读者深层的启发与感悟。

  • 标签: 背景 他视角 内心独白“我”视角
  • 简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两大历史功绩,一是奠基之功,即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二是探索之功,即通过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毛泽东在政治制度、改造道路、社会矛盾、现代化目标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思考,这也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和探索之功。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 奠基 探索
  • 简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蕴涵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许多思想方法,包括党风建设要坚持长期建设的态度,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发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为关键,以调查实践为途径,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等内容。认真梳理这些思想方法,对当下的党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党风建设 思想方法 启示
  • 简介:《周恩来年谱》(征求意见本·建国前部分)审读座谈会于1987年11月11日至15日召开。来自17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廖盖隆、魏巍等25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力平同志向与会者介绍了《周恩来年谱》的编写过程。大家认为,这本年谱收集了很多珍贵文献资料,实事求是,基本上反映了谱主的革命活动。目前,年谱稿正在修改,争取早日与读者见面。

  • 标签: 文献资料 座谈会 周恩来 年谱 审读 研究室
  • 简介:李铁夫作为最早赴欧美学习油画并获得成就的中国人,其在中国近代油画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但由于直接资料匮乏,就其出生年份问题而言,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文章从现有的几个版本的"李铁夫年谱(表)"出发,根据现有的图文资料,推测其出生年为1863年,较接近于"迟轲版年谱";并结合近几年所做的调查,提出其他若干问题并进行分析。

  • 标签: 李铁夫 身世 年谱 钤印落款
  • 简介: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决心解决仍然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我们要有新思路,同时我们也要很好地学习领会邓小平在“三农”问题上的论述。那么,邓小平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一系列论述,尤其是《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体现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回顾和思考,进而讨论这些重要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发展思想 邓小平 新农村建设 年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杜学元等推出的《晏阳初年谱长编》对当下的晏阳初研究在文献、史实等方面做了较好的补充,弥补了晏阳初研究的不足,对教育公平、振兴乡村战略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该著作体例完整,广泛涉猎;不拘传统,重点突出;敢于创新,严密考证;方法得当,思维严密。总的来说,布局独特,史料翔实,文笔流畅,叙述清晰,彰显极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晏阳初年谱长编》 平民精神 力作 创新性 学术价值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在以往的研究中,评论界在构建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这一形象特征时,往往是将这三个特征分别镶嵌在闻一多生命线性时间历程的三个时期,并且研究的资料多是闻一多公开发表的诗文。文章通过对闻一多书信和年谱的系统研究,发现闻一多不同时期的人生抉择,深受其诗人气质影响,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诗人时期的闻一多,还是作为学者、民主斗士时期的闻一多,其本质上只是一个诗人。这决定了闻一多一生的政治抉择,因而,闻一多只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而不是政治家更不是政客。

  • 标签: 形象构建 诗人气质 政治抉择
  • 简介:多年来,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工作受到党史界、学界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丰硕,进展突出。不论从事这一领域的整体研究或局部研究,研究者均注意到:邓小平在整顿期问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源自毛泽东在1974年下半年先后作出的三项指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学习理论反修防修。不过,在肯定邓小平将三者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们放在“纲”的位置的同时,研究者对毛泽东是否将三项指示联系起来尚存在不一致的意见。

  • 标签: 毛泽东 年谱 辨正 1975年 邓小平 整顿工作
  • 简介:陈振铎不仅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二胡艺术事业在传承、发展、推广和贡献等方面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对他的深入研究之于我国二胡艺术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现以年谱记事的时间维度为记录方式,罗列出陈振铎教授为二胡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 标签: 陈振铎 年谱记事 二胡 艺术贡献
  • 简介:1935年下半年至1936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数万工农红军为实现打通国际路线进行了艰苦的征战。但长期以来党史、军史对这方面的内容很少论及,而在《毛泽东年谱》中却有较全面、系统而科学的记述。它对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打通国际路线 毛泽东 战略方针 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 中国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