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98例。结果12个月以上随访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复位情况整复后优145例,良32例,差3例,总优良率达98.3%。6周后掌倾角变小9例,占5%。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结论小夹板具有轻便舒适,固定可靠,调整方便。对于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Colles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随访时间2个月,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后踝骨折的治疗当中,采取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更为理想。

  • 标签: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后踝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100例,时间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n=50)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分析关节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复位效果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franc关节损伤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可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 标签: lisfranc关节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和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的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随访1年后进行评分,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的主管满意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至研究结束;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腓骨肌腱疼痛1例,伤口愈合延迟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的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随访1年后进行评分,患者整体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48例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优25例(52.08),良13例( 27.08%),优良率(79.17%),踝关节功能不良10例(20.83% );患者的主观满意率达91.67%。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实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广大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以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共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分组处理的方法为手术时机,对照组20例患者,于骨折后7-14d皮肤出现皱纹征后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患者20例,于骨折后6-8h内急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主要从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活动范围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临床于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损伤后6-8h内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患者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复杂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时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选取83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实验,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41例,实验组42例。参照组利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实验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异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胫骨骨折的患者使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理想,提升临床效果,有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共选取了144例桡骨远端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各72例,A组使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B组使用切开复位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12.04±0.41)d短于B组(13.84±0.57)d,B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97.22%高于A组84.72%,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8%低于A组12.50%,以上三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切开复位固定效果优于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目的总结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加超关节骨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Pilon骨折患者,均行有限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加超关节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23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2(10~16)个月,无切口、伤口及钉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骨愈合过程中复位的关节面骨折块无位移。按Tenny和Wiss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法,术后评分平均89(78—93)分,踝关节功能评定优3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73.9%。按Burwell和Charnley踝关节关节面骨折复位评分法,优良者17例,中等6例。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较好方法。

  • 标签: 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外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胫腓骨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对照组患者当中有20例实现成骨性愈合,15例患者实现功能完全正常,3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当中有29例患者实现成骨性愈合,26例患者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单臂外固定架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单臂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及桡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盖氏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盖氏骨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15例盖氏骨折患者随访6个月-3年,术后优11例(73.3%)、良3例(20%)、可1例(6.7%),骨性愈合效果良好。结论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盖氏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遵循复位原则,加强手术护理,可促使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盖氏骨折 固定复位 小夹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81-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涉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结果给予全部患者3个月~1年回访,平均回访时间(6.1±1.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行早期功能恢复时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8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分别为 93.18%和 88.64%差异不明显( p>0.05),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 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固定均获得明显的疗效,临床可优先考虑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骨折康复更快,踝关节功能满意,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固定结合单边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额23例(25肢)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固定结合单边腕关节外固定,观察骨折均获得愈合及满意率。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98周。Jakim评分为优8例9肢,良11例12肢,可4例,优良率为84%。患者对手术的主观满意度为1级8肢,2级11肢,3级3肢,4级3肢,总满意率为88%。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结论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固定结合单边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愈合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有限切开复位植骨克氏针固定 单边腕关节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胫腓骨骨折患者64例,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固定与单臂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功能恢复正常率、骨折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优(P<0.05),且观察组的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更显著,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单臂外固定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03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致2013年收治的86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予以交锁髓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康复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呈现大幅提升趋势;实验组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较钢板螺钉内固定具有明显优势,显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使得患者踝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胫骨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固定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