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早产临床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早产产妇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分娩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发生胎膜提前破裂现象54%,该组产妇产前的检查率为48%,对照组产妇中仅有8%是胎膜早破,产前检查率高达92%,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中胎膜提前破裂和产前检查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次数未按要求执行,在检查中未检查出宫内感染导致早产,胎膜早破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等,因此针对以上因素,在产前做好相关护理,可有效预防早产,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 改善
  • 简介:摘要脑卒中目前是我国的第一大死因,而脑卒中属于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一旦发病其病死率及致残率都相当高,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仅对脑卒中相关传统危险因素加深了认识,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这些研究的普及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及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新进展
  • 简介: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在1987年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的低密度灶或MRIT2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区。LA在6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或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危险因素 功能障碍 MRI 患者 血管 首先
  • 简介:目的探讨中孕期死胎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孕期死胎病例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中孕期死胎孕妇中,初产妇(73%)和经产妇(27%)比较,孕前存在内外科合并症者(28%)与无孕前合并症者(72%)比较,差异明显。中孕期死胎的影响因素:以母体因素为主(78.3%),其余依次为高血压疾病(23.3%)、感染相关疾病(13.3%)和甲状腺功能异常(13.3%)等。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是主要的胎儿因素(13.3%)。胎盘因素占5%。终止妊娠方式:8例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29例患者利凡诺羊膜腔内引产;17例患者因母体并发症行剖宫产分娩,其中1例切除子宫;6例自然流产。结论中孕期死胎的危险因素以母体因素为主,故加强孕前及孕早中期对孕妇各种疾病的管理,尤其是容易忽略的感染相关疾病,同时重视初产妇和无孕前合并症孕妇的孕期保健,有利于减少中孕期死胎的发生。

  • 标签: 中孕期 死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市常住人口,于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确诊的胃癌的新发病例,把年龄、性别、居住地作为匹配条件与病例进行11配对,共调查60对。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A型血型、进食速度快、精神抑郁、经常食偏咸食物、经常进食温度高的食物、癌症家族史为本市胃癌的危险因素。而存粮器皿洁净、经常食大蒜、经常食用新鲜蔬菜则为其保护性因素。结论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性格、人际关系、遗传均有关联,必须在多方面注意,才能把胃癌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 标签: 胃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隐性失血与患者一般情况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PLIF手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4例病例,其中男49例,女4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8岁。老年患者54例,超重42例。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其中单节段手术61例,双节段手术33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手术节段,统计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评估隐性失血情况。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137.92±43.85)min,59例手术时间≥120min。围手术期总失血量(1274.65±318.43)mL,显性失血量(746.44±118.62)mL,隐性失血量(529.47±189.53)mL,占总失血量的4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节段组内及手术时间组内隐性失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手术节段是隐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单节段手术组隐性、显性及总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双节段组(P〈0.01),但二者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节段数量是隐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后路 腰椎 融合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降低子宫切除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于2006年-2013年间在我院分娩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保守治疗成功的4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破裂、胎盘植入、DI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早剥、子宫破裂、DIC是危险因素(β>0,OR>1)。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与多种因素相关,开展有针对性的危险预测及有效干预,有利于降低子宫切除率。

  • 标签: 子宫切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癌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癌症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的癌症患者352例作为研究病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在47个可能与癌症有关联的因素中,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居住及工作环境的放射性、微波、水、空气、居室装修等检测,均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肿瘤家族史,吃动物内脏、动物油、烟熏食品、泡菜腌菜、油炸食品、剩菜剩饭,吸烟,压力大,经历过重大精神刺激等是癌症的危险因素(P〈0.05);与家人相处愉快,文化程度高,月收入高,吃绿叶蔬菜、水果、鲜肉类、奶类、过酸食物是保护因素(P〈0.05)。夫妻均患癌症28对。结论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家族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吸烟,负性精神事件及不良心理因素等,提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癌症预防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癌症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的危险因素,帮助术前准确诊断儿童卵巢扭转。方法总结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术前诊断为卵巢扭转并手术的60例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卵巢无扭转坏死病例均行保留卵巢手术。其中38例(63.3%)为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蒂扭转、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卵巢囊肿合并扭转三类,22例(36.7%)为未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囊肿、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囊肿或肿瘤伴或不伴破裂出血。结果扭转组年龄明显小于未扭转组(中位年龄7.5岁比11.5岁,P=0.000),卵巢扭转多见于月经未来潮儿童(P=0.000)。儿童卵巢扭转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90%),呕吐、腹痛时间持续24 h以上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在卵巢扭转病例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扭转与合并肿块类型相关,且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多见(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大小(6 cm比4 cm,P=0.014)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未来潮、肿块直径≥5.5 cm为儿童卵巢扭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扭转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血常规炎性指标可有升高表现,妇科超声检查仍是协助诊断的首选,月经未来潮、盆腔肿块直径≥5.5 cm可能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附件扭转 卵巢扭转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脑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脑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脑皮层以及脑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县2012年7月到2016年7月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基本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产妇产后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合并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因素都会诱发产后出血,且以宫缩乏力为主,在所有产后出血患者中,占61.7%,显著高于其他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显效84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5.8%。结论根据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因素进行积极防治,并在出血发生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促进产妇的恢复。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以及早期防治妇产科早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妇产科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早产产妇(观察组)和50例足月产妇(对照组),通过比较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产妇早产危险因素,给予对症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早产率。

  • 标签: 妇产科 孕产妇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常见的冠心病初次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男性占60%,女性占45%)。故冠心病防治必须强调预防第一。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检测,从而控制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10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清华大学医院1993年~1996年221例脑梗塞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为高发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糖尿病、吸烟及过量饮酒等与本病发病关系密切.结论揭示脑梗塞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血压病是本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特别是男性是高危人群,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就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遗传、精神、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等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于难治性高血压除了需要合理选择降压药外,实施生活方式及家庭干预的综合治疗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防治 生活方式 降压药 家庭干预
  • 简介:摘要:妊娠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早产,该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是在妊娠28周到36+6周之间,新生儿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生,那么就称为早产儿。产妇在精神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经济上也会有很大的负担,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越差。所以,降低早产率,能够有效的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在此背景下,该文章对我院的28例早产组产妇和30例足月产组产妇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临床处理带来相应的依据参考。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预防 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妇产科在临床上出现早产情况的危险因素,并有效的降低产妇出现早产情况的危险率。方法:将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6月在本医院分娩的 2600例 孕妇作为分析的案例,将产妇进行随机分为两个组,足月生产和非足月生产两组,通过对这两组产妇在临床检查和治疗方面的记录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产妇出现临床早产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对比的结果得出了孕妇出现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包括:产妇年龄较高、产妇出现过多次流产的情况、产妇在孕期没有进行定期的产检、胎儿体积的大小、孕妇孕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都会出现孕妇早产的情况。结论:孕妇定期的进行产检并谨遵医嘱,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遇到问题及时的向医生咨询,能够有效的降低孕妇临床出现早产情况。

  • 标签: 妇产 临床早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