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日照市东港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该区土壤受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来源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元素全量、有效量及有效度在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中表现有所差异。土壤中元素的有效量受土壤中全量大小影响明显,通过施用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的肥料能够提升土壤氮、磷、钾有效量的水平。土壤硼、铜、锌有效量与全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硼、铜、锌的有效量可能还受土壤酸碱度、耕作制度、气候及生态条件等多种赋值条件的影响。研究土壤元素有效量与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可以精确发现土壤各元素的差异,进而根据这些差异调整施肥方式或采取新的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手段提升地力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元素有效量 影响因素 土壤 东港区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利用北京、上海、兰州、香港和南京5个城市街道灰尘与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各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城市街道灰尘与PM2.5的元素组成特征,并利用对数浓度图和分歧系数法探究两者元素组成的差异及其与人为源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城市街道灰尘和PM2.5中,元素Fe、Al、Ca、K、Na占绝大部分(街道灰尘约占97.48%,PM2.5约占90.11%),元素Ti、Mn、Zn、Pb、Cu、Cr和Ni仅占较小的比例(街道灰尘约占2.51%,PM2.5约占9.60%),元素As和Cd含量则更少(街道灰尘约占0.01%,PM2.5约占0.29%)。5个城市街道灰尘与PM2.5元素组成的分歧系数为0.627—0.801之间,平均值为0.711,处于较高水平,即城市街道灰尘与PM2.5的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人为源元素(Zn、Pb、Cu、Ni、As、Cd、Mn、K、Cr)在PM2.5中的富集程度高于街道灰尘,城市街道灰尘和PM2.5中人为源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也较大(r=0.783,P〈0.01)。Al、Ti、Ca、Fe等典型的地壳元素中,仅Ti元素在街道灰尘中富集,Al、Ca和Fe元素有时富集在街道灰尘中,有时富集在PM2.5中,其含量也未呈明显相关。此外,内陆城市的Na元素在街道灰尘中富集,沿海城市的Na元素则多在PM2.5中富集。

  • 标签: 街道灰尘 PM2.5 元素组成 浓度图 分歧系数
  • 简介:扼要阐述了钾元素的生物化学作用,特别是钾元素对小麦、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的生物化学效应,详述了成都平原土壤中全钾、速效钾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背景的关系,提出了要保持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合理使用钾肥.

  • 标签: 土壤 钾元素 成都平原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化学作用 分布特征
  • 简介:为探讨沁水盆地东部Y井煤系页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二叠统山西组、太原组的煤系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并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18个煤系页岩样品的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煤系页岩的Sr、Sr/Ba、V/(V+Ni)、Ceanom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反映了从太原组到山西组沉积时期,水体古盐度整体逐渐降低的还原环境;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邻阴山古陆前寒武纪花岗岩、麻粒岩及各时代侵入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

  • 标签: 煤系页岩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山西组-太原组 沁水盆地
  • 简介:于2015年3月15日、3月25日、4月10日和4月20日,对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和榄李(Lumnitzeraracemosa)植株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其各器官10种矿质元素含量,比较了两种同属植物的矿质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榄李各器官中,Ca和Fe元素在根中含量最高,Zn元素在茎中含量最高,Na和K元素在叶中含量最高,N、P、Mg、B和Cu元素在花中含量最高。在榄李各器官中,Fe和Zn元素在花中的含量最高,K元素在根中含量最高。红榄李各营养器官中的K、Ca、Mg、Fe、Cu和Zn元素的含量都显著高于榄李(n=27,p〈0.05),而其在生殖器官花中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榄李;红榄李生殖器官果实中的Cu和Zn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榄李(n=27,p〈0.05)。

  • 标签: 红树植物 红榄李 榄李 矿质元素
  •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 标签: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 简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识别对于古地理的恢复及油气勘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川东北普光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进行密集取样,利用对沉积环境变化较敏感的地化指标和环境参数Mn/Ti、Mn/Fe、Rb/Sr,研究其在纵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来指示它们与海平面变化及其与沉积相的演化的对应关系。认为从长兴组到飞仙关组,微量元素呈有规律的变化,其Mn/Ti、Mn/Fe值逐渐降低,反映了长兴组末期到飞仙关组沉积期海平面降低,代表此期总体上处于海退期。飞仙关组一段、二段,沉积鲕粒白云岩为特征,Rb/Sr值最大,反映海平面较低,其气候湿润,地层出露遭到淋滤,属于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在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以泥微晶白云岩为特征,Rb/Sr值较小,海平面较低,气候干旱,处于局限台地潮坪相沉积。图5表1参15

  • 标签: 川东北 普光地区 长兴组-飞仙关组 微量元素 海平面
  • 简介:测定矿物元素分配系数的方法之一是斑晶-基质法。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该方法有悖于分配定律,虽说斑晶和基质在空间上有紧密的联系,但斑晶是岩浆早期阶段的产物,即在岩浆库内就已品出,而基质则是由晚期残余粒间熔浆经过冷凝形成的,残余熔浆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演化(包括结晶分异、熔离和去气作用等),因此它与早期斑晶并不处在同一个平衡体系。在许多火山岩、次火山岩斑晶(石英、长石)甚至副矿物(锆石)中可以见到大量岩浆包裹体,它们代表斑晶结晶时捕获的早期初始岩浆。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石英斑晶中既见到岩浆包裹体又见到锆石晶体,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斑晶与其捕获的初始岩浆

  • 标签: 斑晶-包体法 分配系数
  • 简介:黑色岩系成因复杂,且与多金属元素成矿密切相关。对安徽石台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富集Ag、V、U、Mo、As、Sb等多种金属元素。且在这套黑色岩系地层剖面中,其中部碳质页岩的金属元素富集程度比其它岩性的富集程度明显偏高。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关元素比值显示这套黑色岩系形成于海相热水沉积作用,代表了一种非正常海水沉积。沉积环境由早期缺氧的还原环境逐渐向后期的半还原-氧化环境演化,反映早寒武世安徽下扬子海由海侵向海退的逐渐过渡。

  • 标签: 黑色岩系 下寒武统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安徽石台
  • 简介:本文以第二代区域化探扫面Au、Ag、Cu、Pb、Zn、w、Sn等元素的图幅几何平均值的衬值及有关比值的资料,分析了秦巴、三江和攀西地区的元素背景值及其成矿特征,从而论证了各片区的找矿远景。

  • 标签: 衬值 比值 几何平均值 背景活化转移 成矿特征
  • 简介: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出“三江”地区北段某多元素异常带,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由W、Mo、Cu、Bi、U、Sn、Ag、Cd、Pb、Zn、As、Ba、Hg、Au等高中低温热液成矿与伴生元素组成于一体,具典型的浓度分带与组分分带特征。它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侧,对该异常带的解剖,具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多元素异常带 元素分带模式 斑岩铜矿 找矿前景
  • 简介:摘要:通过了解国内石油焦产品质量及产品结构变化,并与铝用预焙阳极行业的原料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石油焦微量元素对铝用预焙阳极的影响。由于加工原油劣质化等因素 的影响,国内石油焦产品质量逐年下降;硫含量、挥发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对阳极产品质量、损耗均有较大影响。为提高国内石油焦在预焙阳极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预焙阳极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危害及控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微量元素控制方面的一些生产实践。

  • 标签: 石油焦 微量元素 来源 影响 控制
  • 简介:摘要:挠性管因其具备性能与成本方面的优势,在油气介质输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挠性管发生第三方损伤时,海水渗入环空会导致铠装钢丝发生严重腐蚀逐渐丧失抵抗轴向载荷的能力,从而导致整个管体断裂。为增加铠装钢丝的耐蚀性能,通常会在冶炼中添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试验表明,Cr、Mo、Ni、Nb、Ti可以有效提升铠装钢丝的耐蚀性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以上Cr、Mo元素含量的提升,铠装钢丝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得到提升,氧化物膜的致密程度增加。

  • 标签: 挠性管  铠装钢丝  海水腐蚀
  • 简介:摘要:近期,配属本局的部分CRH5G型动车组齿轮箱润滑油化验时出现铁含量超标现象,导致轮对更换作业频繁。通过分解故障齿轮箱,深度化验、对比润滑油及齿轮箱外部油泥,从齿轮箱结构、运行环境等方面排查齿轮油铁含量超标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建议。

  • 标签: 动车组 齿轮箱 铁含量 分析研究
  • 简介:底质特征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所必需的重要依据。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是底质特征的主要内涵之一。陆架区海底沉积物是由不同来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热液源和自生源)物质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各种不同来源的物质,特别是陆源物质在混合源沉积物中的绝对份额或...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定量方法
  • 简介:以四川江安县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探讨其污染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分别检测岩石、土壤样品的As和重金属元素组成。运用GIS分析功能提取出耕地土壤中As和重金属元素异常信息。结合岩石和耕地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对所获得的多源信息进行了综合研究。全区耕地土壤中,As、Cr、Cu、Zn、Ni无污染。Cd、Hg、Pb普遍有中度污染。污染源探讨结果表明,污染源与土壤的母岩无关。污染源很可能主要来自含Cd、Hg、Pb的工业废水、劣质化肥、农药,以及农用塑料薄膜等固体污染物等。

  • 标签: GIS 耕地土壤 重金属元素 异常信息提取 污染源
  • 简介:为探讨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深水区域的沉积环境及其伴生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的金属元素来源,对湘西寒武纪初期盆地相区龙鼻嘴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中干酪根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全岩V、U、Mo与TOC含量并就微量元素比值与TOC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干酪根中的Th/U、V/Sc和V/Cr值在剖面上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V、U和Mo与TOC的相关性可知剖面沉积过程中存在硫化环境,Ni-Co-Zn三角图解中多数样品分布于热水沉积区域。初步推断剖面下部的NiMo多金属富集层,其具有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和碳同位素较大负值的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寒武纪初始阶段深水区域可能处于短暂的硫化环境,伴随着沉积环境的充氧之后变为广泛的厌氧环境;黑色岩系沉积过程中有热液活动参与,Ni-Mo多金属富集层中部分元素的极度富集可能是还原的海水和海底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寒武纪初期 微量元素 有机质 黑色岩系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