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本地区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541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职业、肿瘤大体类型、部位、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彻底性、不同手术时期、术后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化疗并未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早期诊断和彻底切除肿瘤仍是目前治愈胃癌的最有效方法,术后免疫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对改善病人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胃癌 预后 肿瘤 外科治疗 多因素分析 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组织作为病例组,抽取40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B2I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AB2I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同时根据DAB2I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病例组的DAB2IP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AB2I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DAB2IP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DAB2IP阴性表达胃癌患者(P〈0.05)。结论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能为胃癌的诊断、术后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基因 DAB2IP 基因表达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其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我院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62例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信封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常规组(N=31),其中基础护理对象,定义为常规组,优质护理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55%),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0.97%),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胃癌 手术 患者满意度 影响
  • 简介:胃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位,监测其发生发展,寻求衍变过程中出现的客观指标和探索癌变后代谢调控变化,是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目前被视为一种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用于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而性激素非依赖性靶器官癌变后其受体的变化已受到医学界关注。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选择胃癌组织进行了Ag-NOR和雌激素受体(ER)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了解ER在激素非依赖性靶器官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 标签: AG-NOR 表达关系 淋巴结转移 胃癌组织 靶器官 生物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胃镜诊断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胃癌患者分别46例、36例;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胃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与胃镜对胃溃疡的诊断正确率,其中胃角部溃疡诊断正确率、胃大弯溃疡诊断正确率、胃小弯溃疡诊断正确率对比,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胃镜对胃癌的诊断正确率,其中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正确率、局限溃疡型胃癌诊断正确率对比,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胃角部、胃大弯、胃小弯溃疡及弥漫浸润型、局限溃疡型胃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可重复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溃疡 胃癌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则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胃癌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好于采用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有效帮助胃癌患者快速减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胃癌患者 术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A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B组,分别对三组受检者实施肿瘤标志物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不同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同时,对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则有联合检验显著高于单独检验的结果,差异同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可以对胃癌进行准确诊断,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好,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是一个年轻但涉及众多专业的医学学科,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势头良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许多方面都要与国际接轨,康复医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也不例外。康复医学专业以慢性疼痛和瘫痪类疾病为主要治疗对象,在临床医学体系中是对相关疾病后期治疗的有益补充,因而对其它专业具有相当的依赖性。虽然,康复医学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治疗措施也非常得力,但鉴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往往被轻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 标签: 康复医学 医学进展 后期治疗 临床医学体系 相关疾病 医学学科
  • 简介:摘要: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以心理治疗理论为基础,经历音乐体验,将音乐特有的生理以及心理效应,使得患者能够在术后更好的恢复 [1 ]。本文旨在探讨结合音乐疗法与优质护理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 标签: 音乐疗法,优质护理,胃癌术后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疼痛综合护理在 胃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 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胃癌患者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均采用 疼痛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行为方式。 结果 干预后,本组患者 VAS 评分为( 6.14 ± 1.25 )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 3.58 ± 0.74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本组患者生活行为方式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实施疼痛综合护理管理效果确切,对患者的生活行为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 应用。

  • 标签: 疼痛综合护理管理 胃癌 手术 生活行为方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80例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17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和术前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拔胃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成功的关键。重视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中贯彻微创观念和使用微创外科技术,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胃癌手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且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高龄患者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4年内术后生存率为66%。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胃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胃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