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细胞性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EN等数据库,截止日期到2011年1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CC切除术后TACE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40例患者。HCC切除术后使用抗肿瘤抗生素或者铂类联合其他化疗药的TACE治疗,能降低术后1年复发率,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0.52(0.35~0.77)和0.76(0.61~0.93);同时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RR及95%CI分别为0.36(0.13~0.97)和0.44(0.27~0.71)。发热、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是术后TACE最多见的不良反应。结论HCC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降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肿瘤直径大于5cm、多发结节、肿瘤侵犯门脉或肝静脉)HCC患者术后复发率,同时提高短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尚需更多设计严格、随访时间足够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 碘油 栓塞化疗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40岁.股骨远端骨肉瘤3例,胫骨近端骨肉瘤1例,胫骨近端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IA期2例,IIB期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薄层CT和MRI扫描获取骨关节和肿瘤部位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和肿瘤浸润区域解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和CAD软件三维测量确定肿瘤切除范围,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的骨修复体,计算机辅助模拟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和重建过程.术中按照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4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定制个性化膝关节假体"、2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钢板"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Tumor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53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膝关节假体、钢板的断裂和松动,2例患者出现异体骨吸收,1例患者异体骨感染、行局部清创术治疗,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8~27分,平均23.4分,其中优4例,良2例.结论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实现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异体骨复合金属假体或内固定重建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膝关节 恶性骨肿瘤 个性化骨修复体 个性化假体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拉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肝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肝短、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肝提拉法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绕肝提拉法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问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川。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食管癌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癌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选择性肾动脉阻断
  • 简介:目的:分析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临床效果,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3年3月,经治的34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随访资料。临床效果评价指标:VAS评分、ODI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复发及再手术情况等。详细记录病变的节段和突出类型。结果本组34例中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27.6(16~35)岁,平均随访137(120~159)个月。腰腿痛的平均VAS评分术后下降了7.15分。ODI评分术后平均下降了65.05分。末次随访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79.4%。性别与BMI对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影响。病变在L5~S1节段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改善优于病变在L4~5节段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包含型与包含型患者相比,术后ODI及VAS评分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4%的患者(13例)术后症状有复发:9例经保守治疗缓解;2例正在保守治疗;1例因原位复发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1例因邻近节段突出,原手术节段椎管狭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结论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满意,且与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无相关性,与病变节段及类型有相关性。青壮年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但绝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好转。

  • 标签: 青年人 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ME手术(35例)和传统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手术时间亦无明显差异.CME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8.3±82.5)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81.9±53.7)ml(P<0.05).CME手术对术后病理分期如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无影响,CME手术组平均活检淋巴结数目为(17.7±5.8)枚,而传统手术组为(13.6±2.5)枚,CME手术可提高术后活检淋巴结的数目(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CME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安全、可行、有效,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或全切除术的18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评价该微创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结果184例手术有181例成功在后腹腔镜下实施,3例中转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58~205min,平均82min;术中出血量10~500ml,平均65ml;引流管留置时间1~10d,平均3.8d;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6.6d。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作为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术式。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手术 后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126例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66例,开腹手术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及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程度,其近期疗效优于开腹CME手术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尽管手术切除及肝移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肝癌病人的生存期,但是由于疾病发现时多属晚期,无法行手术治疗。因此,非手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放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等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非手术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第四脑室肿瘤原发予第四脑室或自小脑蚓部突人第四脑室,易致脑干受压,手术切除有难度。本文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颅窝正中人路,骨瓣或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切除肿瘤12例。结果:肿瘤全切9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治愈10例,好转1例,1例死于继发性脑干损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全切率高,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第四脑室室 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骨折线在小转子下5cm范围内的特殊骨折类型。Boyd等于1949年首次描述了股骨转子下骨折,将其与转子间骨折区分,并注意到转子下骨折手术后有较多的不满意结果。股骨大小转子处有较多肌肉结构附着,此区域发生骨折时,骨折近端由于髂腰肌牵拉发生屈曲、外旋畸形,附着于大转子的髋短展肌使近端外展,而骨折远端由于大收肌的牵拉发生内收。强大的肌肉拉力,使得骨折断端发生严重的分离,且极不稳定。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
  • 简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其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各种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差.手术仍然是胰腺癌唯一有望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方法.现将胰腺癌手术相关热点问题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术相关 相关热点问题 胰腺癌手术
  • 简介: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卵巢癌的诊疗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究其原因,主要与卵巢癌难以在早期发现有关。因此,寻找有效的卵巢癌早期检测手段,尤其是血清肿瘤标志,对改善卵巢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的研究一直是卵巢癌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 标签: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早期
  • 简介:结直肠癌(CR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治疗主要是以细胞毒性药物化疗为主。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表观遗传及遗传性因素。某些特异性生物标志可以比肿瘤分期更好地预测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分子检测有利于筛选出适合接受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患者。通过对KRAS、NRAS和BRAF突变的检测,DNA错配修复状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检查点蛋白表达的分析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重点对CRC中一些相关的用于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卫星不稳定性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新抗原
  • 简介:目的;了解启东肝癌患者血清中HBV2感染的情况及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672例肝癌患者血清HBV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72例肝癌血清中HBV2感染率为4.02%(27/672),占HB2Ag阳性者的5.29%(27/5100);(2)HBV1与HBV2混合感染率为1.93%(13/672).占HB2Ag阳性者的2.55%(13/510),结论:启东肝癌患者血清中存在HBV2感染,将来研制乙肝疫苗时应包含有HBV2之表面抗原。

  • 标签: 血清HBV 肝癌患者 血清 感染 阳性 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我科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腹腔镜辅助Dixon术式和常规开腹Dixon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复发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TNM分期及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稍多开腹组,分别为(16.4±4.3)、(14.1±3.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肿瘤下缘安全切缘长度分别为(2.5±0.8)cm和(2.4±0.6)cm,无统计学差异(P=0.54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近.腹腔镜组及开腹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4%及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安全可靠,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生存预后不逊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保肛手术
  • 简介:全椎节切除术后迟发性应力骨折临床罕见,现将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2例后路内固定取出后发生前路植骨块应力性骨折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18岁,因“胸部疼痛1年突发截瘫”入院。

  • 标签: 应力骨折 切除术后 迟发性 植骨块 脊柱肿瘤 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