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宫腔镜手术的配合与术后护理。方法:对实施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护士的有效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结果:术配合能使宫腔镜手术顺利安全完成,保障患者安全;术后的有效护理能促使患者快速康复,达到较高的治愈力。结论:术配合及术后护理的联合应用是保障宫腔镜手术成功及快速康复的有效措施,且护理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疏导患者情绪,是实施宫腔镜手术及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 宫腔镜 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
  • 简介: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一些麻醉新技术,新业务也不断开展起来.麻醉护士作为麻醉医生的助手,麻醉新业务开展的同时,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密切配合麻醉医生较高质量完成麻醉工作。在为病人麻醉服务上做了大量幕后工作,间接推动了麻醉的发展。

  • 标签: 麻醉护士 麻醉进展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长度约22nt的内源性短链RNA,不编码蛋白质,可通过与编码蛋白质的mRNA互补结合,沉默其表达,从而起着调控细胞分化、生长、增殖、代谢、凋亡等功能。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正是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失控的结果,因此miRNA和肿瘤的关系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miRNA的靶基因是癌基因,那么miRNA的表达低于正常水平,将引起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增加,导致肿瘤发生;反之,若miRNA的靶基因是抑癌基因,此miRNA的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将引起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减少,亦可导致肿瘤发生。一种miRNA可以同时调节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因此以miRNA作为治疗靶点也许比单一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治疗靶点更有效。miRNA的发现及其和肿瘤关系的揭示为寻找乳腺癌新的生物治疗靶点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研究方向。本文就miRNA乳腺癌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乳腺癌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早孕妇女人流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情绪更稳定,主动配合,可忍受程度高,疼痛感明显减轻,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几率明显小,总体身心舒适度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人流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更有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 标签: 人流手术 术前 心理干预 术后疼痛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加HMG方案(CC+HMG)卵巢低反应(poorovarianresponse,POR)患者IVF/ICSI-ET周期中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治疗的716个卵巢低反应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四组:CC+HMG组、长方案组、短方案组、拮抗剂组。分别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结局及总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①CC+HMG组Gn使用量最少,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C+HMG组方案获卵数较其他方案少,周期取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C+HMG组及长方案组较其他两组的周期累积胚胎种植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C+HMG组所需的医疗费用最低,短方案组和拮抗剂组费用接近居中,长方案最高,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OR患者CC+HMG方案周期费用低,累计种植率高,而累积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不低于其他方案的优势,是POR患者经济实用的选择。

  • 标签: 卵巢低反应 超排卵 克罗米芬 尿促性素 医疗花费
  • 简介:宫腔镜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子宫性病变引起的不孕症,而对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可以发现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纵隔、宫腔粘连等,手术治疗后可以改善后续妊娠率。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或者经阴道超声可以诊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并行输卵管插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拟行辅助生育(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如果伴有腹腔镜手术的治疗禁忌,如重度盆腔粘连等,可行宫腔镜下Essure或者Adiana输卵管近端阻断术,改善妊娠率。宫腔镜检查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但目前文献报道的治疗及结果尚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需要进行更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的手术时机以及潜在病变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对后续妊娠的影响进行研究。

  • 标签: 宫腔镜 不孕症 妊娠
  • 简介: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是胎心临床评估的一个新进展,这个功能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获取胎心的四维图像和数据。检查者可通过平移旋转获取复杂诊断所需要的所有标准切面,该成像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胎儿心脏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其临床优势在于能较准确地检出产前胎儿心脏的异常结构,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畸形等方面的特异性高。目前STIC技术胎儿心脏疾病筛查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已逐步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拟对国内外有关STIC技术应用于胎儿心脏检查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超声 胎儿心脏
  • 简介:目的: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经过药物诱导排卵时,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4例不孕患者,其原因均为排卵障碍。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54例为观察组。应用超声进行排卵情况观察,从月经第10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重点观察卵巢内卵泡的大小、数目、形态、生长速度,判断排卵日,指导临床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经超声检测,排卵成功率为81.5%,西医常规治疗组为72.0%,两组比较P〈0.05,妊娠率中西医结合组为57.4%,西医常规治疗组为42.0%,两组比较,P〈0.05。结论: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对卵泡发育成熟情况及卵泡的有无、生长发育情况及排卵时间,均可准确判断,有效临床用药及夫妻行房时间。

  • 标签: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中西医结合治疗 超声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高危人群和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门诊就诊的1715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感染分型筛查。其中463例经阴道镜下定点官颈活检,病理确诊分为官颈炎症234例、CINⅠ96例、CINⅡ80例和CINⅢ53例。分析人群HPV感染的型别分布、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1715名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57.1%(978/1715),宫颈病变为76.9%(356/463),而在CINⅢ达98.1%(52/53)。常见的5种亚型分布:高危人群为HPV16、58、52、33和6型;宫颈病变为HPV16、58、52、33和31型;CINⅢ为HPV16、33、58、31和52型。HPV16、33和31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CINⅡ+CINⅢ)的主要风险也是感染HPV16、33和3l型(OR9.59、2.99和2.52,95%CI4.805~11.989、1.231~7.296和1.174~5.429)。结论本地区官颈病变的常见型别是HPV16、58、52、33和31型,HPV16、33和31型是HSIL的主要致病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患者56例及健康女性38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其男性配偶的阴部进行HPV检测。结果研究组HPV检查阳性率37.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5)。研究组21例HPV阳性者夫妇双方有相同HPV亚型感染者11例(52.38%)。其中58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部分配偶感染相同HPV亚型,故对其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教育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6例患者,临床完全缓解(cCR)17例,部分缓解(PR)21例,无变化(NC)8例,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9例,总有效率为82.6%,pCR率为19.57%.受体双阴的22例患者,20例有效(cCR+PR),总有效率为90.9%,NC2例;pCR6例(27.3%),受体单阳或双阳的24例患者,18例有效(cCR+PR),总有效率为75.0%,NC6例.pCR3例(12.5%).受体双阴组患者的pCR率及总有效率都高于受体单阳或双阳组患者,但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受体双阴的患者可能较受体单阳或双阳的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更高.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正>染色体异常在新生儿的发生率约为0.1%~0.2%,最常见的是21-三体综合征,其次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45,XO、三倍体等[1]。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超声检查时可以发现一些结构的异常,对于一些严重的结构异常,如脑积水、腹壁裂、脐膨出、心脏畸形及十二直肠狭窄或闭锁等,临床对其妊娠结局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但一些非特异性的声像图表现,即与染色体非整倍体相关的微小超声异常发现,统称为超声软指标,大部分见于正常

  • 标签: 非整倍体 强回声 染色体异常 中孕期 三体 超声检查
  • 简介:<正>文章发表2013年6月的《Gynecoloncol》杂志上。作者通过5个案例报道临床上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常见胎儿非整倍性进行非侵入性产前检查(NIPT)的次要发现。这5个案例分别为:案例1,NIPT发现染色体18p的巨大的复制,这一结果被羊水细胞CGH芯片分析结果所支持,最终核型分析证实为18p四体镶嵌性;案例2,NIPT怀疑母源性的18q近端缺失,被CGH芯片检测母亲白细胞DNA证实;案例3,NIPT筛查结果显示21和18三

  • 标签: 产前检查 非侵入性 基因组测序 非整倍性 胎儿 核型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的相关异常、遗传物质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右位主动脉弓并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病例。结果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病例92例,6例失访,26例未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最常合并的产前超声异常是法洛四联症。60例染色体核型已知病例,1例46,X,Yqh+,der(13)t(8;13)(q22.3;q33.2),1例47,XYY,余58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本研究,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和致病性拷贝数变异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检出率分别是5.2%和5.2%。所有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均是22q11.2微缺失。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异常组和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组其合并染色体异常、分娩孕周和出生后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因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需行手术治疗。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22q11.2微缺失风险约是5%,产前超声检测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建议CMA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

  • 标签: 右位主动脉弓 22Q11.2微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院的359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痊愈组(329例)和治疗失败组(30例)。采用x。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时间、年龄、脓腔位置、脓腔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仅脓肿位置是否位于中央区这个因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8,P=0.001)。产后时间、年龄、脓腔数量、最大穿刺脓液量、感染细菌、白细胞计数情况以及初次穿刺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666;x^2=1.006,P=0.316;x^2=0.113,P=0.737;x^2=0.677,P=0.410;x^2=0.123,P=0.726;x^2=0.017,P=0.897;x^2=1.097,P=0.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位于中央区是引起穿刺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OR=3.607,95%CI:1.606~8.103,P=0.002)。结论对于脓肿位于中央区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临床工作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首选穿刺抽脓治疗应慎重考虑。

  • 标签: 乳腺疾病 脓肿 超声检查 穿刺术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外周血肉碱水平及其与新生儿脐血肉碱水平的相关性,为妊娠期肉碱补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87例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妊娠12、20、32周及分娩后收集孕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肉碱水平,并分析孕妇肉碱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生儿脐血肉碱的相关性。结果孕妇妊娠12、20、30周和分娩时总肉碱水平分别为(20.74±1.52)μmol/L、(16.44±3.04)μmol/L、(15.81±2.65)μmol/L和(13.55±3.25)μmol/L,相应时点游离肉碱水平分别为(18.37±4.21)μmol/L、(15.18±3.94)μmol/L、(12.79±2.26)μmol/L和(10.75±4.56)μmol/L;新生儿脐血总肉碱、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分别为(18.53±3.28)μmol/L、(14.84±2.65)μmol/L和(4.38±4.39)μmol/L,其与分娩时孕妇外周血相应肉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93、0.760和0.628,P均〈0.05)。结论随孕周增加孕妇总肉碱水平持续下降直至分娩;新生儿脐血肉碱水平与孕妇呈正相关。孕妇外源性补充肉碱满足胎儿肉碱需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妊娠 孕妇 新生儿 总肉碱 游离肉碱 酰基肉碱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患者母血及新生儿脐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factor-acetylhydrolase,PAF-AH)水平,探讨其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46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1例,重度子痫前期25例),30例正常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母血及脐血中PAF-AH活性,分析其对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结果1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10.52±3.11)μmol·min-1·L-1]与对照组[(11.40±2.88)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8.23±1.41)μmol·min-1·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PAF-AH活性与轻度组[(12.81±2.60)μmol·min-1·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09±2.10)μmol·min-1·L-1]与对照组[(5.75±1.96)μmol·min-1·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脐血PAF-AH活性[(6.58±2.68)μmol·min-1·L-1]与重度组[(5.69±1.50)μmol·min-1·L-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AF-AH活性与子痫前期程度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AF-AH活性降低,其活性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能在子痫前期病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子痫前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 简介: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载量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地区妇女两万余例,用杂交捕获U(second—generationHybridCapture,HC—II)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选取3608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送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患者以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宫颈癌患者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分析HPV病毒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2420例(67.07%),CINI448例(12.42%)、CINII376例(10.42%)、CINIII280例(7.76%)、宫颈癌84例(2.33%)。经秩和检验,5组间的HP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5.597,P〈0.05);CINI与宫颈炎、宫颈癌和CINⅡ的病毒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HPV病毒载量均是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CINⅡ以上病变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而宫颈癌主要集中中度级别病毒载量之间发病。结论不同宫颈病变级别间HPV病毒载量有差别,HPV病毒载量可作为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指标。

  • 标签: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病变 宫颈癌
  • 简介:<正>文章发表2011年的《ArchDisChild》杂志上。来自丹麦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对23个欧洲区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对食管闭锁的发病率、产前诊断和流行病学情况进行描述。基于群体的研究数据来自于欧洲先天异常监测(EUROCAT),1987~2006年,涵盖23个登记处的多重来源信息,包括出生活胎、怀孕20周以上死胎和终止妊娠,共在5019804例出生人数中发现1222个食管闭锁病

  • 标签: 食管闭锁 产前诊断 发病率 流行病学 终止妊娠 欧洲
  • 简介:目的构建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SG-hERRα质粒和pLXSN空白质粒,采用凝胶DNA回收方法回收纯化hERRα片段,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成PLXSN-neo-hERRα重组体.结果经pCR、酶切鉴定、测序等对重组体进行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体方向、序列正确.结论已成功构建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为研究hERR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 鉴定 基因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