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heartcare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O臂联合三导航系统辅助下的微创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配合及有效护理。 方法 回顾总结O臂联合三导航下微创技术治疗的15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术中护理特点及方法。结果 15例骨盆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返回病房。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术前访视,做好心理疏导,规范、专业、有针对性的术中配合与防护,术后正确的搬动及转运患者,能有效保证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

  • 标签: O臂 三维导航 骨盆骨折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三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全程管理降低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58例留置尿管病人运用三质量结构模式从结构环节、过程环节、结果环节全程管理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对留置尿管患者全程规范管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病人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结论 将三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护理质量改进运用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得出留置尿管感染的最佳预防措施。

  • 标签: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全程管理 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招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空白组(催产素),B组氨甲环酸组(催产素+氨甲环酸),C组葡萄糖酸钙组(催产素+葡萄糖酸钙),D组联合组(催产素+氨甲环酸+葡萄糖酸钙)。在胎儿娩出后分别泵注不同的药物,通过计算不同时点产后出血量,评价各组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氨甲环酸组、葡萄糖酸钙组各时点出血量分别低于空白组,联合组各时点出血量最低,均低于其它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葡萄糖酸钙使用,可有效预防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氨甲环酸 葡萄糖酸钙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及镇痛泵在胎产妇产后子宫收缩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行剖宫产术的胎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镇痛护理,观察组给予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镇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舒适度、胃肠道恢复情况、泌乳及哺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T1)、6h(T2)、24h(T3)两组患者切口疼痛、宫缩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的Ramsay镇静评分量表(RS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及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乳时间及0~24,24~48h哺乳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穴位贴敷镇痛方案干预胎子宫收缩痛产妇,可有效减轻其术后切口及宫缩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母乳量,效果与镇痛泵持平,可替代镇痛泵,减少产妇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安全性。

  • 标签: 二胎产妇 产后子宫收缩痛 剖宫产 耳穴埋豆 穴位贴敷 镇痛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程分散策略联合次分诊模式对发热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将当前发热门诊患者的护理水平进行改善,首先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100例发热门诊患者,将患者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服务方式,即常规护理服务以及次分诊模式服务,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中,采用流程分散策略联合次分诊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发热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科室护理水平。

  • 标签: 流程分散 二次分诊模式 发热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共计200例,以不同护理管理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实施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候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就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质量管理 二级预检分诊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分散策略联合次分诊模式对发热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流程分散策略联合次分诊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就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就诊时间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流程分散策略 二次分诊模式 发热门诊 护理服务质量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河北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探究可行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更好优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样本,统计、记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的管理现状,并调查影响管理质量的危险因素,后续在此基础上发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隐患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以河北省邯郸市人民医院为代表的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其主要表现为不注重器械清洗质量、灭菌程序选择不当、供应不及时以及物品丢失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予以优化处理。结论:及时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可以有效优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使得消毒供应中心更好为医院服务,减少医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助力医院更好发展建设。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稳定期高龄患者在三评估模式下开展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患有慢阻肺的高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定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在患者疾病稳定期采用不同护理。其中对照组涉及的45例病患,开展常规延续性护理执行院外护理干预。观察组涉及的45例病患开展三评估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在院内均开展常规化护理指导工作。对护理后的肺功能和六分钟步行距离展开护理观察。结果:组间护理对策开展前,肺功能测得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施以护理对策后,得出观察组肺功能测得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施以护理对策后,两组测得结果有所变化,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三维评估模式 延续性护理 慢阻肺 稳定期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心理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对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入三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65%、95.65%,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9.57%、73.91%,两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三维心理护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行腹壁尿路造口患者中采取三质量评价模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1~2021.1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壁尿路造口,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采取常规护理为B组,采取三质量评价模式护理为A组,对比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A组较B组评分均高(P<0.05)。结论 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行腹壁尿路造口患者采取三质量评价模式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膀胱癌 腹壁尿路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分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一般性心理护理(对照组)和一般性心理护理联合治疗性心理护理"分法"(试验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HAMA评分,出院时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试验组出院时各因子分均低于住院时(P〈0.05);在出院时,试验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分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广泛性焦虑 心理护理 HAMA SCL-90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级预防执行单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取PCI术后患者74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实验组患者每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1次、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且患者依据自制级预防执行单内容调整用药及生活方式进行强化干预.对照组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1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服药依从性、戒烟和运动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戒烟和运动达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戒烟和运动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级预防执行单可改良PCI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冠心病血压血脂的控制.

  • 标签: 二级预防执行单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次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高危患儿识别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至 2018年 9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 3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检分诊,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 300例为观察组实施次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高危患儿识别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就诊等待时间及患儿家属分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危患儿识别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次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儿科门急诊能有效提高高危患儿的识别率及患儿家属分诊满意度,缩短就诊等候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儿科 门急诊 二次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当前,临床上使用的新药很多,而很多新药的配伍禁忌在说明书及药物配伍表中均未提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因对新药了解不全面或使用不当而出现一些药物间的化学反应和临床反应。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甘草酸铵2种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笔者于2009年2月发现以上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为能给护理工作者提供借鉴,避免同类事情发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 甘草酸二铵 配伍禁忌 注射用 临床使用 护理工作者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异常的原因,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本院ICU治疗的108例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PetCO2监测的数值、波形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记录到8种212次PetCO2异常波形和数值,异常发生率为13.40%。其中呼吸环路漏气占30.66%,气管导管位置不当占6.60%,气囊漏气占11.32%,分泌物阻塞占22.17%,通气过度占12.74%,通气不足占7.55%,肺灌注不足占5.66%,机械故障占3.30%。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持续的监测PetCO2数值和波形曲线变化,结合心电图进行分析,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气末二氧化碳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帖敷对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疼痛影响。方法:将160例次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次剖宫产术后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防治腹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 标签: 瘢痕子宫 二次剖宫产 耳穴压豆 穴位贴敷 腹胀 疼痛
  • 简介: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术前预防重要脏器栓塞,做好双下肢血栓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系统,严格执行药物配制原则,保护血管做好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加强感染的观察和护理,做好皮肤护理,严密观察抗凝治疗效果;做好抗凝护理。患者住院67d痊愈出院。术后10个月随访至2008年12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曲霉菌感染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闭锁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