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36株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钝化酶(AME)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MIC法测定临床分离菌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及其他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所测菌株中9种AME基因。结果3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2.2%、70.3%和81.1%;27株(75.0%)检出AME基因,ant(3″)-Ⅰ、aac(6′)-Ⅱ、aac(6′)-Ⅰ、aac(3)-Ⅱ和ant(2″)-1检出率分别为63.9%、58.3%、50.0%、38.9%和36.1%,未检出aac(3)-Ⅰ、aac(3)-Ⅲ、aac(3)-Ⅳ、aph(3′)Ⅳ基因。结论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ME携带率高且基因型分布有明显地区性。

  • 标签: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类 基因
  • 简介:目的评价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敏感性。结果多重耐药155株鲍曼不动杆菌,99株(63.9%)对米诺环素敏感,39株(25.2%)对米诺环素耐药,17株(11.0%)对米诺环素中介。75株多重耐药MRSA,50株(66.7%)对米诺环素敏感,20株(26.7%)对米诺环素中介,5株(6.7%)为耐药株。93株多重耐药屎肠球菌中36株(38.7%)对米诺环素敏感,57株(61.3%)对米诺环素耐药。39株粪肠球菌中25株(64.1%)对米诺环素敏感。75株MRSA对替加环素100%敏感,132株肠球菌100%敏感。5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4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不动杆菌全部对替加环素敏感,MRSA和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为100%。结论替加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肠球菌和MRSA有很好体外抗菌活性,替加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也不理想。

  • 标签: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
  • 简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软电离质谱技术,目前不但应用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诊断,还可用于微生物鉴定,为微生物鉴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诊断新技术 病原菌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防突变浓度(MPC),并探讨其与药动学参数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对25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MIC值,计算MIC50和MIC90值;采用新鲜制备1010CFU/mL菌液测定MPC值,计算MPC50、MPC90和MPC/MIC比值,并探讨MPC值与药动学参数关系。结果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MPC值较低,MPC范围在0.5~2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1mg/L和2mg/L,以400mg每日1次药动学参数计算莫西沙星Cmax/MPC90、AUC/MPC90分别为2.2和19.7;左氧氟沙星MPC范围在2~4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2mg/L和4mg/L,在左氧氟沙星3个剂量组中500mg组Cmax/MPC90、AUC/MPC90明显高于200mg与300mg组,分别为1.9和9.6。结论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给药方案有望防止肺炎链球菌突变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肺炎链球菌 防突变浓度
  • 简介:替加环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时氨酰环素类约物。本研究用补充组氨酸蛋白2培养基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盂加拉国66株镰状疟原虫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替加环素50%和90%抑虫浓度分别是699nmol/L(95%可信区间为496~986)和5905nmol/L(95%可信区间为4344~8028)。结果表明替加环素自身具有高度抗疟活性,且其抗疟活性与传统抗疟药物无明显关系,提示替加环素有不同作用机制.与其他抗疟药不存在交叉耐药。

  • 标签: 替加环素 甘氨酰环素 抗疟活性 抗菌药物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广谱抗菌活性
  • 简介:长期以来,万古霉素是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感染金标准。但近年来已出现对万古霉素不敏感和耐药MRSA菌株,万古霉素在治疗上述感染中地位需要重新评估。无论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中,MRSA所致感染迅速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重症MRSA感染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治疗 选用药 MRSA菌株 万古霉素
  • 简介:目的检测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82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7种常见毒力基因(rmpA、rmpA2、aerobactin、mrkD、iroN、magA、wcaG),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形成。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82株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占31.7%(26/82),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阳性率为40.2%(33/82),二者均阳性24株,阳性率为29.3%(24/82),毒力分数第50百分位数P50为2。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16.1%(9/56),毒力分数P50分别为5和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毒力分数P50为5.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中,K1/K2/K57型毒力分数与K5/K20/K5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表型菌株和非HM菌株形成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50.0%(13/26)和73.2%(41/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膜阳性率为60.6%(20/33),不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K54菌株形成生物膜能力最强,阳性率为6/8。结论致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表型 荚膜血清型 毒力 生物膜
  • 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acid,CRA)、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acid,IRC)对生物膜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024mg/L、512mg/L、256mg/L),IRC实验组(1000mg/L、500mg/L、250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1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37℃培养24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烟曲霉 生物膜 绿原酸 异绿原酸
  • 简介:目的了解淮北地区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羧苄西林酶(CARB)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基因检测。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并作药敏试验;采用PCR法筛检出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用DNA测序法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分型。结果通过药敏试验筛检出36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株携带CARB基因,检出率为25.0%。经DNA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基因型为CARB-8型。结论淮北地区临床样本中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CARB-8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为25.0%,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CARB-8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1株临床分离携有多重耐药基因盒整合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整合子进行检测及分型,用长片段PCR(Long—PCR)扩增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DNA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的耐药基因。同时应用PCR扩增金属酶基因和oprD2基因。结果该株铜绿假单胞菌PA27携带Ⅰ类整合子,其可变区大小为3.0kb,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经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BLAST),确定为一种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aac(6’)-Ⅱ-cm1A8-OXA-10,GenBank登录号为EU708817。oprD2基因检测阳性,未检出IMP-1、VIM-2和IMP-2型金属酶基因。结论该地区首次报道携带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Ⅰ类整合子铜绿假单胞菌,并携有多重耐药基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基因盒 多重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分离株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生物检验报告系统统计分析金葡菌分离株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比率,并分析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结果共分离到647株金葡菌,其中MRSA194株,占29.98%。MRSA和MS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喃妥因均100%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阿米卡星、青霉素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A对大多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含酶抑制剂、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MSS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葡菌儿童临床感染形势严峻,MRSA和MS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明显,儿童金葡菌相关性感染可根据病情及参考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2012年1月4日(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新闻稿)——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今日发布了一项命令,禁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某些用法用于牛、猪、鸡和火鸡,此项命令自2012年4月5日起生效。2008年FDA曾颁布一项类似的命令,但在正式实施前撤销,本次FDA考虑了大量关于此事公众意见,采取这项措施以保护头孢菌素治疗人类疾病有效性。

  • 标签: 食品药品管理 食品安全 抗菌药物 人类疾病 品种
  • 简介:目的分析2003-2007年我院107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进行细菌鉴定,用GNS药敏卡及Kirt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年来,1073株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标本中最为常见(61.4%)。以ICU、呼吸科ICU、外科ICU检出率最高(57.8%)。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有头孢哌酮-舒巴坦(17.0%)、美罗培南(18.5%)、阿米卡星(19.6%)、亚胺培南(24.2%)、头孢吡肟(2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5.7%)和头孢他啶(36.7%)。虽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但中介率较高,分别达15.2%、12.5%,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结论连续5年回顾性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当严重,且常呈多重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应重视耐药菌株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感染
  • 简介: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分析如何加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8年138例我院急诊科及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VAP资料,并将2001—2004年6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05-2008年70例患者设为加强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发生VAP24例,发生率35.3%,死亡16例,病死率66.7%;加强组发生VAP9例,发生率12.9%,死亡3例。结论加强综合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加强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滁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类临床标本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4年共分离细菌3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3株,占37.4%;革兰阴性菌239株,占62.6%。居前5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8.8%)、肺炎克雷伯菌(16.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1%)、肺炎链球菌(9.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2%)。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28.6%和76.O%。葡萄球菌属中未见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全部敏感。未检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8.3%和28.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最敏感,18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检出率为1.6%。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哌拉西林耐药率为13.3%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7%外,对其余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最高,仅检出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4.3%。结论2014年该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率较高,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料细菌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耐药性监测。

  • 标签: 耐药性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近年临床分离金葡菌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流行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消毒剂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有代表性1价和2价化合物,检测126株金葡菌MIC,阳性株用PCR法检测qacA基因型,采用CLSI推荐30μg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MRSA鉴定。结果临床分离126株金葡菌中,12株qacA基因型呈阳性(阳性率为9.5%),52株为MRSA(其中qacA基因阳性率为17.3%)。结论临床分离金葡菌中,qacA基因携带率较高。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消毒剂基因qacA
  • 简介:目的测定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2:1)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MIC和持续效应。后者包括抗生素后效应(PAE)、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以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MIC。将大肠埃希菌与一定冲击浓度头孢曲松-舒巴坦作用2h后,在不同药物浓度条件下继续培养,用倾皿培养法进行菌落计数(CFU/mL),以log(CFU/mL)对培养时间(h)绘制生长曲线,计算PAE、PLIE和PASME。结果①头孢曲松和头孢曲松-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MIC分别为8/4mg/L和大于256mg/L。②头孢曲松和头孢曲松-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PAE为负值或很短。③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PLIE在低冲击浓度(2MIC、4MIC)时为负值或很短,当浓度增加至10MIC时,其PLIE〉6.5h。结论时间依赖头孢曲松-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PLIE存在明显浓度依赖效应,为了提高头孢曲松-舒巴坦临床疗效,其给药方法设计除了要延长T〉MIC外,适当提高给药峰浓度或许亦有利于疗效发挥。

  • 标签: 头孢曲松 舒巴坦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抗生素后效应 β内酰胺抑制剂后效应
  • 简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前体。牛理情况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血浆浓度很低(〈0.1μg/L)。细菌感染时,作为系统性炎性反血一部分,甲状腺外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PCT、明显增多。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 休克 多脏器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药效学。方法收集已发表哌拉西林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Ball(7.2.2)软件模拟10000个“患者”治疗试验,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下各MIC值(1-64rag/L)达标概率(PTAs),从而选出最佳方案。结果在蒙特卡洛模拟中,所有OTIT给药方案PTAs均明显优于TIT,4g每8小时1次组中OTIT所有给药方案均优于PIT,4g每6小时1次组中2g/0.5h+2g/3-4h及4g每8小时1次组2g/0.5h+2g/4-6h在MIC=32mg/L时PTA仍可达到100%。结论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两步输注法能使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获得更理想药效学目标,预期可提高危重症感染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延长输注 两步输注 传统输注 蒙特卡洛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