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荣县小井沟输水干渠所流经乡镇为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输水干渠两测 500米范围内居民环境意识及影响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干渠污染状况关注度比较低,对污染来源认识不到位,局限于与个人生活相关范围;环保政策信息了解渠道单一;在环境保护态度方面,大部分居民持积极支持态度,能认识到政府及个人在改善生活环境方面均负有责任,但仍有部分人存在完全依赖政府的心里。对环保意识的影响因子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居住地离小井沟干渠的直线距离对环境意识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小井沟 输水干渠 环境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环境、物品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从医院相关物品、环境中采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67份标本以及657例各科住院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在医院中,普通病房桌椅面、床栏、门诊服务台、急诊观察室、工作人员手掌、门把手、空气等的带菌量最高。分离出的细菌为38个种,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例最高,为52.8%。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属等,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21.0%。结论院内环境中细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全面了解医院环境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环境 病原微生物 感染 预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64-02
  • 简介:摘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现状,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公共场合的易感度,本文结合已发布的防疫指南,将个人呼吸量、公共空间通风量、患病人数、所处时间、口罩的保护作用等有机结合,形成不同公共场合定性的综合指标来判断不同场合下的感染概率,基于空气传染病模型,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多环境易感度模型,判断其传播风险,为公共场所科学防疫,限制出行等防疫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空气传染病模型 多环境易感度模型 病毒传播机理及病理参数
  • 简介:病房公共空间环境应满足住院病人对总体空间的使用需求,充分考虑住院病人对空间环境的响应度。对不同的住院病人提供多样的支持,空间环境设计与装饰应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重复与交叉。要分析住院病人心理、生理和行为的需要,要关注病房公共空间环境对住院病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影响,注重病房平面布局的效率性、秩序性、安全性、科学性,防控交叉感染。

  • 标签: 病房 公共空间环境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人体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4月高原环境下体检者78例设为观察组;根据高原环境下居住时间分为

  • 标签: 高原环境下 血尿酸水平 变化分析
  • 简介: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电视新闻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多元化提供了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提升编辑多元化意识、加强多元化培训、优化编选流程、改善内容表达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电视新闻编辑多元化发展的路径。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电视新闻编辑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标签: 新媒体 电视新闻编辑 多元化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小儿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环境改良及功能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4月46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取样法分组处理;23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余23例纳入观察组实施环境改良及功能干预。结果:观察组PAQLQ量表分值较高、护理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环境改良及功能干预对小儿哮喘患者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小儿哮喘 环境改良 功能干预 哮喘症状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原环境下人体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及意义。方法 选择藏北高原服役人员60例,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均在藏北高原服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内地平原服役,对比高原服役期及平原服役期的血尿酸和24h尿尿酸水平。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高原服役期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原服役期(P<0.05),24h尿尿酸显著低于平原服役期(P<0.05)。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可影响肾脏, 使尿尿酸盐排泄减少, 血尿酸水平升高。

  • 标签: 高原环境 人体血尿酸水平 变化分析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在分析现代医学教育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并对我院医学院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 标签: 高职教育 实训基地 人文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如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相应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手足外科术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并将其分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分别为50例,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分析组,对分析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病人则先分析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即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再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式。分析组与实验组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后,对病人的临床状况进行分析与观察,与此同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对实验组与分析组病人的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和观察可以得知,实验组疼痛缓解程度显然优于分析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关研究表明,分析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后,再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参考价值。

  • 标签: 手足外科 术后影响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简要分析疾病控制中心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及结果。方法:本次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人在疾控中心环境卫生与消毒灭菌有关信息资料总计2300份视为受试样本,对比2017年监测529份、2018年818份、2019年853份资料情况。结果:目标疾病控制中心2017年至2019年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别为94.5%、95.11%、96.32%。虽然有稳步提升,总体监测合格率达到95.5%。结论:疾病控制中心机构严格按照以及落实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消毒标准开展消毒工作,强化疾病控制中心内部卫生环境管理以及监控,可以显著提高有关环境卫生以及消毒整体质量,降低医院感染产生的概率。

  • 标签: 监测措施 消毒灭菌 疾病控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足外科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2020年 1月到 2020年 6月开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手足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80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均分 2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疼痛相关因素的护理措施。以疼痛感、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感相近,无对比价值,P> 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轻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意义, P< 0.05; 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较大,P< 0.05。结论:手足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基于多方面因素做好相应的疼痛护理干预,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患者康复水平,值得普及。

  • 标签: 手足外科 术后疼痛 环境心理因素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