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C反应蛋白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肝脏合成时产生的,而且不同原因引起的感染、炎症以及损伤都会影响其浓度。我国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医学检测技术越来越先进,相关医学工作者将C反应蛋白应用在儿科诊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对组织损伤以及坏死的判断以及病情评估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保证了医疗检测的质量,也改善了患者的病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静脉输液反应的临床现象及其成因,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严密观察临床上各种输液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严把“四关”,减少药物配伍和建立应急机制,能够有效减少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输液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在放疗中的皮肤反应。方法分析通过6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照射野皮肤预防和出现的皮肤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其中I度反应60例,II度反应8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出现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及时处理,是会将并发症减轻到最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皮肤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好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解热镇痛药 感冒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合用多种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产生的西药电子处方中随机抽取2400份进行研究,统计处方对应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分析处方配伍是否合理,统计不合理配伍西药处方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400份西药处方中,药物配伍有不合理之处或出现配伍禁忌现象共计148份,总共占6.2%。其中,抗生素类不合理应用类型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第一类和第二类头孢菌素与头孢噻吩、和杆菌肽以及氯霉素联合使用;青霉素G与头孢拉定联合使用;林可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三药联用;喹诺酮与美罗培南联合使用。其他类不合理应用情况包括吗丁啉与颠茄联合使用;氟哌酸与乳酶生联合使用;复方新诺明与酵母或者维生素C联合使用;氨茶碱和普萘洛尔联合使用;碳酸氢钠与呋喃妥因联合使用等。所有不合理用药处方中,用法不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药理拮抗、用药剂量不当和重复用药。结论西药合用不合理是引起西药治疗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坚持以药物理论为指导,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患者身体痊愈。

  • 标签: 临床西药应用 多药合用 处方配伍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简称ADR),近年来有关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国内,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1。本文结合药品监管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论述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 标签: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值与脑卒中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stroke组),其中腔隙性梗死31例(ALI组),脑出血30例(ACH组),脑梗死31例(ACI组),并选取同期非脑卒中患者32例作为对照,包括血管性头痛14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3例,非持续状态癫痫5例,对每例患者血清CRP值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患者中,血清CRP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腔隙性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组间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出现血清CRP值升高,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多不良,应提起重视。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C反应蛋白 预后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药物不断涌现,人们对药物的安全问题与不良反应也越加关注。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有些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无需进行就诊,而有些不良反应则需要进行治疗,因此,要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度,安全用药。本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安全用药的方法。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 标签: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分类
  • 简介:摘要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找出预防解决的办法,使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疗效。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卡马西平是临床抗癫痫、治疗各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以及精神疾病的主要用药。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可导致高热,皮肤损害、肝功能、血常规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笔者对我院使用卡马西平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报道,以引起医务人员对该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视。

  • 标签: 卡马西平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性皮疹 肝损伤
  • 简介:胺碘酮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不应期而对房性心律不齐及室性心律不齐都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表明,胺碘酮在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方面也有良好疗效,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不宜采用其他治疗的严重心律失常,例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动过速,以及伴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等,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死率。

  • 标签: 胺碘酮 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顽固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肋间动脉灌注化疗起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2月,作者对胸膜转移性肿瘤采用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部皮肤局部坏死性反应.结果:给予静脉滴注激素、丹参、低右等药物治疗及表皮热敷的方法,均恢复正常.结论: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是血管性介入治疗中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术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 标签: 皮肤坏死 肋间动脉 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也是药学工作者永远离不开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当患者饮酒前或饮酒后输注含有“甲硫四氢唑”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的颜面潮红,胸闷气短,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及心电图ST-T缺血改变等一系列症状。我院急诊室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共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患者68例。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提醒患者于用药过程中及停药后7天内禁止接触含乙醇制品。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