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去年底就结束了,预计去年可以解决8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去年底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6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将减少到3%以内。剩下的2600万贫困人口中,一部分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社会保障对象;另一部分是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人口,他们的温饱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解决。  从80年代中期迄今的十多年间,我国通过大规模扶贫工作,解决了2亿多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5%下降到3.7%,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人从1985年的206元提高到1999年的1347元。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鸿宾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本解决全民的温饱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的扶贫成就受到海内外的一致肯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莱特娜说,这种扶贫制度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提供了一种模式。我国第一次解决了全民温饱

  • 标签: 全民温饱 我国解决 解决全民
  • 简介:本文主耍对西方博物销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思考。当下西方社会处于迅速的转型之中,博物值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 标签: 博物馆 西方社会 参观者
  • 简介:藏戏与其他戏曲剧种一样,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发展,不断进行新的综合,使它保持青春活力。黄南藏戏之所以发展较快,名声显赫,就是有一批文人的参与,他们为黄南藏戏的形成、革新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可以说,黄南藏戏是僧侣文人以及藏汉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产物。

  • 标签: 藏戏 文人 青海 继承传统 艺术家 剧种
  • 简介: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阐述当前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对艺术方面的需求,并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强调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目前国内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种模式,为新时期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认识、创新管理和有效对接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艺术院校 社区 文化建设 共建 共享
  • 简介: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并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性、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中既包含了人们所熟知的民俗活动、传统表演艺术、礼仪与节庆等内容,又涵盖了有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地方高校应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呢?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式教学方法如下:一、加大培养专门人才的深度与广度地方高校应加大培养专门人才的深度与广度.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高校 民间歌曲
  • 简介:中国的民间叙事研究与西方表演理论均以讲述人(或者表演者)为中心,对受众的关注较少。评书作为民间叙事的一种形式,其现场表演的过程既有讲述者的叙事与表演,也有受众的多角度参与,而且受众参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表演之前开始,贯穿于整个叙事过程,延续到表演之后,对表演文本的生成、传承具有价值,同时,受众研究也是对表演理论某种意义上的修补。

  • 标签: 受众 参与 书场 表演理论 民间叙事
  • 简介:城市边缘群体的边缘性表现之一就在于其生活的社会空间受到挤压和扭曲。这种空间的挤压又使得该人群被进一步边缘化。借助影像的直观性、易读性、共享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参与式影像实践可以拓展边缘群体的社会空间,建构其自身的主体认同。城市社区中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拍摄培训、影像创作和影像分享等一系列影像实践活动,来帮助边缘群体积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建构自身主体性的精神空间,从而以这种平民化艺术生产方式扩展和再造了边缘群体的社会空间。但是,边缘群体的流动性以及组织自身资源的相对缺乏也使得这一社会空间难以长期维持。

  • 标签: 影像 视觉人类学 边缘群体 社会空间的生产 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