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李清照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可回避的重要词家,其所作不多,后期作品更是融合了两宋之交的独特时代背景,具有了常人所没有的独特内涵。其《永遇乐》(落日镕金)一词,主旨暗合了故国之思和身世沦落之悲,委曲婉转,感人至深,在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中,为我们展示了家国依的深深遗恨。

  • 标签: 李清照 《永遇乐》 家国之恨 一唱三叹
  • 简介:在60-80年代的三十年间,他是多么重要而又有影响,每年每天都响彻着他的声音,人们争论着他的作品,可是当今,在政客、市场和反文化的时代,他似乎被疏远和遗忘了,不为今天的作家和读者所熟悉!应从哪些方面来勾勒一下他的情形呢?他曾是多民族苏联文学的骄傲,是国际主义和各民族友谊造就而成的:一个吉尔吉斯人,能用俄语写作而且其作品能在世界上如此大量发行,以至使他成为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成为整个星球的作家……现在如何给他定位呢?定在什么文学史上?对

  • 标签: 文学评论 俄罗斯 艾特玛托夫 文学创作 创作视角
  • 简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一部借旅行叙事来表达成长主题的小说。由于小说上下两部分分别聚焦于意大利旅行和英国本土生活,其叙事连贯性和主题统一性一直备受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对旅行叙事的狭义界定和对旅行隐喻的不完全理解造成的。这种局限性导致以往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凝视活动在主人公露西的身份建构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延续旅行叙事和实现旅行隐喻的一个关键手段,凝视活动在小说上下两部分贯穿始终。围绕凝视客体和凝视主体的"意义"和"真实性"问题,小说描述了露西在凝视对象、凝视方式和凝视关系上的转变,展现了她在凝视活动中对他人身份进行识别和分化、对自我身份加以认识和定位的成长过程。

  • 标签: 游客凝视 旅行叙事 旅行隐喻 身份建构
  • 简介:<正>古往今来,在众星争辉的诗的星空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星斗闪射出耀眼的光芒,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伟大诗人莱蒙夫,就是这样一颗放着异彩的诗歌巨星。莱蒙夫(1814—1841)只活了二十七岁,生前始终是个青年诗人,但他是不朽的,他比许多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活得更久长,他死后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上知道他名字的人越来越多。莱蒙夫的诗歌天才,由于他过早地离开人世而没有得到充分施展,成为一曲没有唱完的歌,但他身后所留下的文学遗产,就足以显示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了。沙皇尼古拉一世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枪声,惊醒了包括莱蒙夫在内的整整一代人,而作为这一代人的杰出代表的他,又被沙皇走卒致普希金于死命的枪声进一步唤

  • 标签: 抒情诗 诗人之死 四十年代 当代英雄 莱蒙托夫 思想深度
  • 简介:◇多克罗教授,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是来自中国的一名教师.请问你去过中国吗?◆(高兴地)去过一次.那是1988年,我随一个作家代表团来到中国.我们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和西安.西安的兵马俑和羊肉泡馍令我难忘.记得那天我们在一家饭馆吃羊肉泡馍,有许多市民,非常热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的小说深受中国读者欢迎,到目前为止,有四部小说已被翻译成中文:《拉格泰姆时代》、《比利·巴斯盖特》、《上帝之城》和《大进军》;报刊和网页上都有关于你作品的论文、评论和介绍.

  • 标签: 之中美国 作品之中 多克托罗
  • 简介:E.L.多克罗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其作品经常以对美国历史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式来批判美国的社会现实,这在《自来水厂》和《大进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两部作品里,作者分别借助"镀金年代"和美国内战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想象,揭示了当代美国科学主义影响下的科学伦理危机:科学家在实验中对弱势群体的无情利用,科学与财富和权力的勾结以及科学家在对理性知识的过度追求中所出现的伦理情感异化,从而变成了科学主义"怪人"。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美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危机及其社会危害不仅可以增进读者对多克罗本人及其作品的认识,也更能让他们反思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 标签: E.L. 多克托罗 科学主义 科学伦理 危机
  • 简介:通过对古辞《公渡河》与刘孝威拟作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古辞集中体现了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强烈的对立冲突在刘孝威的拟作中通过隐喻性语言和二元对立结构的转换而得到折中化,并最终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生与死的对立。

  • 标签: 《公无渡河》 语言结构 乐府 拟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