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实地语言调查材料,我们对中国北方人口较少民族中语言保持(或称母语保持)较好的锡伯族达斡尔族的语言保持现状及语言保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研究诸如锡伯、达斡尔等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化保持模式具有极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普遍的现实意义。语言保持问题的研究应与语言兼用、语言濒危、语言转用等现象进行综合研究,成功的语言保持范例研究可为避免语言濒危、语言转用现象的发生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 标签: 锡伯族 达斡尔族 语言保持模式
  • 简介:新罗王氏高丽递嬗之际,朝鲜半岛战乱。生活在这里的棘羯一女真人函普等北上,来到仆斡水畔并成为完颜部首领。这就是金朝女真人“始祖”。王氏高丽不断北上,女真联盟逐渐南下,双方经历九年战争。女真联盟胜利,占领曷懒甸及长白山三十部女真地。1126年高丽进入以金朝为中心的天朝体系里。该体系虽然不平等,但金朝不干涉其内政,以保证相对独立性。通过各种交往,高丽得到某些实惠,还可享受东北地区国际和平。金丽问的密切交往是通过名目繁多的使节实现的。对此,《金史·交聘表》和《高丽史》均有不少遗漏、失实之处。从本文中可看到作者探微求隐、钩稽纵深、微观透视宏观鸟瞰有机结合等研究方法。

  • 标签: 金朝 函普 曷懒甸 早期女真 王氏高丽 金丽关系
  • 简介:翻开语言研究的著作或语言调查的报告,经常看到对某一语言里同一音位记录上的差异性,这固然是因为语言使用者发音上的差异性或语言研究者听觉上的差异性所致,但这与做为社会功能的音位本质上就是一个声音类型也密切相关,因为音素记录的差异性只要不越出该音位所辖的音区,就不会造成语义上的对立,因此在同一音位的音区里用哪个音代表音化也就都算可以了。问题是怎样在音理上对音位做以恰当的解释,只有这样,“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去感觉它”。把握了木质,才会对纷繁的现象一目了然。

  • 标签: 语言研究者 语言调查 社会功能 中性元音 分义 中元音
  • 简介:通过对满族长篇说部《乌布西奔妈妈》汉族史诗《诗经·大雅·生民》的比较,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同时又各具特色,反映了满汉两民族在历史文化、居住环境、信仰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异同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产生相似的思维模式心理建构,另一方面反映了汉文化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辐射影响.

  • 标签: 《乌布西奔妈妈》 《诗经》 满族说部
  • 简介: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语法现象,其中态体形态变化语法词缀最为突出。通过对满—通古斯语族语言5种态形态变化、16种体形态变化语法现象使用原理的研究,可了解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动词态体形态变化的结构特征、语用关系和语法功能。

  • 标签: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 动词态与体 形态变化
  • 简介:清代,以敖拉·昌兴为代表的达斡尔族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促进了达斡尔书面语的形成。通过敖拉·昌兴《巡边诗》和达斡尔族英雄史诗《altangalburt》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达斡尔书面语比口语更加严谨、规范。达斡尔书面语形成是迭斡尔文化受满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反映着清代达斡尔族文化发展轨迹。

  • 标签: 敖拉·昌兴 达斡尔 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