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5月10日,为探讨语言智能研究进展和研究语言智能国际发展战略,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语言智能国际发展会议。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国家语委科研基地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主持。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声调 范畴化知觉 母语经验
  • 简介:记者6月1日在国侨办“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采访团联合采访华侨大学时了解到,为了满足越来越多优秀港澳台侨学生的升学需求,2013年华侨大学海外的本科招生计划将增加至少300人,并视情况最终确定人数。华侨大学招生处处长吴春安介绍,为了加速国际进程,学校今年新开设了全英文教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和生物医药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将有部分时间到华大在海外的姊妹学校交流学习。华大教务处副处长翁文旋说,学校除了聘请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高校毕业的海外博士授课外,还将通过在海外的姊妹学校和海外招聘,聘请教师给学生上经济学和商务英语等骨干课程。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办学水平 华侨大学
  • 简介:高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是通俗化的,与中国和时代是一体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改造世界。在高校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队伍、考评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这就需要高校采取措施来科学实施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形成教育凝聚力;明确实践教学任务,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 标签: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 对策
  • 简介:学生作文语言的个性回归,是语文教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以为,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像作家那样,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个性写作,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也就是说,中学阶段学生作文的个性,从语言角度说,主要是指让学生摈弃过去作文的“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从“假话、空话、套话”的“为文造情”回归到“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真情实感”,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生动活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理解。

  • 标签: 语言个性化 学生作文 作文语言 回归 《语文课程标准》 随笔
  • 简介:汉语里表示“趋向”的“移动”义动词,如常用动词“来/去”之类,经常发生语法,即常用动词经常是语法词的来源。本文结合古今汉语的情况,专一讨论“去”的词义演变和“来/去”的语法问题。

  • 标签: 趋向动词 “去” 词义转变 “来” 语法
  • 简介:文章研究“挑的挑,抬的抬”类的“X的X”小句及其连用式,X主要是动词性成分。“X的X”小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同素互动。“X的”具有次范畴功能,不仅促动了“X的X”格局的形成,也导致小句的不自足,并且还是“X的X”小句“认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X的X”小句的连用式具有“共时情状各异”的语义特征,这造成其连用式只能是陈述语气,一般不用体标记,大都充当谓语或构成复句来描写已知事物,很适合描写纷繁无序的场景。

  • 标签: “的”字短语 主谓同素互动 次范畴化 自足性
  • 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新词新语衍生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称谓词“君”的使用也逐渐发生变化,网络流行构式“x君”中的“君”从对人的尊称发展到富含评价意义的对人和事物甚至是抽象事物的褒称或贬称,又发展成凸显人或事物具有某种典型特征的定位类后缀。本文对流行构式“x君”的形式特征、使用特点、发展阶段、语义特征、语用变化、语境对其的影响以及流行和嬗变的原因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君” 发展演变 类词缀 抽象事物 新词新语 网络平台
  • 简介:“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的全球性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需要深化沿线国家问人才交流合作”。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战略框架内各项内容的深层推进,都离不开复合型、高素质、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通过对国内24家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的开设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该课程的开设在整体上存在规范不足的问题,应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编写与使用这三个方面加强规范建设。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课 规范化
  • 简介:中古精组及知见系声母在江淮官话的安徽枞阳话中大量读成舌尖前塞音,其语音条件是后接[u]或[y]。从方言比较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并不是“古音遗留”,而是一种以高圆唇音为语音条件的后起音变。

  • 标签: 古音遗留 高圆唇音 后起音变
  • 简介:叶圣陶先生1981年8月在同《写作》杂志社编辑人员谈话时指出:“写作的范围很宽广,写调查报告,写工作计划,写经验总结,写信、写通知等等都包括在内,当然也包括文学创作”。“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叶圣陶先生这番话,可谓语重心长。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有较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从业人员。这也就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应用文写作教学 知识化 技能 应用文写作能力 训练 大学毕业生
  • 简介:“看+N”和“看+C”两种句法结构内部存在短语型“看X1”和情态型“看X2”两种用法。“看X2”的虚化过程大致经历了行域到知域、句法主语到言者主语、命题成分到情态成分、自由度低到高四个阶段。在叙实程度与传信功能上,其主要表达感知、推估和总结等功能,在转折语义及预期偏离、回溯推理、适量原则等语用因素的作用下,“看X2”有发展出隐性否定的语用趋势,是语用的过程,对语境的依赖较强,隐性否定的话语意义还没有完成语义、规约过程。“看X2”的情态历程经历了主语提升、语义虚化和以命题为操作域三个过程。

  • 标签: “看X1” “看X2” 情态化 隐性否定 语用趋势
  • 简介: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会提高,还会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翻转课堂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范围十分小,还有待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翻转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 教育信息化
  • 简介:文章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日报》中"抓"类动词,探讨其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词汇模式多样的认知动因。结果表明:1)"抓"类动词表达"实现"的词汇模式呈多样性,可由卫星语素、并列或连动结构或动词词根编码路径信息[实现]。2)"抓"类动词14种词汇模式呈现S-语言、E-语言与V-语言特征,总体趋势为S-语言〉E-语言〉V-语言。3)"抓"类动词呈现多样的词汇模式与概念有关。

  • 标签: “抓”类动词 实现事件 卫星框架语言 均衡框架语言 动词框架语言 概念化
  • 简介:作文结构形式需要创新,力求展现个性特色,探索使文章充满灵气和魅力的新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二是尝试多种创新形式。创新结构形式有小标题模式、日记模式、说明书模式、病历模式、剧本模式等。通过结构的创新,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让主题更突出。

  • 标签: 线索 创新形式 小标题模式 说明书模式 病历模式
  • 简介:美国亚特兰大中华文化学校秋季班日前开课,为了提高华裔子弟学习中文的兴趣,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学校鼓励学生选修文化课,课程包括书法、国画、唱游、手工艺、棋艺、民俗技艺、国术、中国结、民族舞蹈、二胡、古筝、美术、素描、扯铃在内的丰富内容。

  • 标签: 学校课程 中华文化 亚特兰大 多元化 华裔子弟 民族舞蹈
  • 简介: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土包含教育对象的本土、教育内容的本土、教育资源的本土和教学人员的本土。教学人员即师资的本土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土的师资既包括本土师资,也包括外来师资。本土师资的培养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域内培养模式和域外培养模式。在教育国际的大背景下,上述两种模式正呈现出日益融通的迹象。

  • 标签: 汉语国际教育 师资 本土化 内涵 模式
  • 简介:广告吸纳文学、艺术的特质,成为一种泛文学、泛艺术的样式,而富有创意的广告文案可以视为一种新型的广告文学,它们包含艺术构思的新颖性、原创性,巧妙地表达广告的目标诉求,为实现商品促销而服务。广告不只是一种商业或经济行为,它还包含了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文化内涵,因此,一些商业广告文本便具有了文学的意味。

  • 标签: 广告文案 文学化 考察对象 房地产 艺术构思 目标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