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鉴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和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多数看法认为:这是人民币长期升值的第一步。日本的货币升值历史早在34年前的1971年就开始了,到了1973年就过渡到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此后的30年,日元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日本企业与日本经济不得不应对日元的升值,因而,经济和各种产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长达30多年的日元升值经验一定会为中国提供很好的借鉴。因此,我首先回顾一下日元升值的历史,其次谈谈日元升值对经济和产业的影响,最后通过日本与中国的比较,看看日本的经验能够给中国怎样的启示。

  • 标签: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浮动汇率制度 日元升值 中国经济 货币升值 日本经济
  • 简介:在介绍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5—2014年我国人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在长期和短期都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有很大影响。基于结论提出中国银行应该有效监控我国货币存量和发行量,尽量减少由于货币量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人民币汇率 货币政策 影响 VAR模型
  • 简介: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争取全球话语权的重要一步。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就必须积极推进其跨境使用业务。我国经济规模巨大、货物贸易量居于世界前列,人民币币值稳定,这些利好因素都为我国开展人民币跨境使用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促进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额的加速增长,推进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货币发展。选取上海市2010年4月至2014年2月的月度对外贸易额和人民币跨境使用量建立时间序列函数,进行计量分析,探究对外贸易额和人民币跨境使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市人民币跨境使用使用量和上海市对外贸易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正相关,一方面说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另一方面又说明提高人民币跨境使用量可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人民币跨境使用 上海市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简介:中国的国鸟据说是仙鹤,当仙鹤在中国的上空飞翔时,它们看见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汽车制造厂和钢铁厂。由于担心投资过热和失控,政府被迫压缩新开工项目。因此固定资本投资今年1~9月份仅上升了24%。比今年早些时候的30%有所下降。

  • 标签: 投资过热 中国 模糊 固定资本投资 汽车制造厂 摩天大楼
  • 简介:国人以茶叶为食品原料、药品和饮料.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我国茶叶进行对外贸易的历史至今约有1,500余年。

  • 标签: 中国 茶文化 起源 出口贸易
  • 简介:名牌是商品优质的证明,名牌是信誉的保证,名牌是生产者的骄傲,名牌是消费者的追求,创建名牌是当今商战中以质取胜的必由之路。为了贯彻外经贸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稳固外销市场,提高我国羽绒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CFNA)中国羽毛羽绒分商会在组织专家制定“羽毛羽绒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隆重推出了“中国高档羽绒”证明商标。

  • 标签: 羽绒产品 证明商标 中国 产品附加值 名牌战略 出口产品
  • 简介:在"十三五"规划对光伏产业大力扶持背景下,本文从光伏产业简介、产业结构、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这三方面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光伏产业 成长期 2020年 前景广阔
  • 简介:为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未推行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施中确实改善了部门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是也出现了其他一些问题。文章通过介绍香港在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在一个新的视野中审视中国的经济适用房。

  • 标签: 公营房屋 经济适用房 标本兼治
  • 简介: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诞生的,由于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并已经成为制约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本文通过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问题的措施:改革资本市场结构。

  • 标签: 资本市场 市场结构 改革
  • 简介:继2007年年初美国房地产泡沫逐渐破灭,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后,全球掀起本世纪以来最大的金融风暴,其严重程度更甚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全球陷入经济萧条之中。虽然各国纷纷推出各种经济复兴方案,以抗击经济衰退与失业以减缓冲击,然而全球经济要回到金融风暴前的水平,仍要走长远之路。

  • 标签: 中国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 亚洲金融风暴 房地产泡沫 2007年 2008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自1840年起,中国社会开始了一个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过程,历史学者、社会科学者给予这个变化的名词是“现代化”。今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的新轨道,成为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形变的主题和目标。由于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活动,又由于现代化根源于17世纪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理论上一般将现代化视之为发源于西方社会,于是一百多年来,现代化就是“西化”、“欧化”或“工业化”的观点此起彼伏。至今仍有人将中国自鸦片战争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客观效果”为名加以具体肯定,称之为“全面现代化”的进步。更有甚者,将中国的现代化与攫夺中国海关大权半个世纪,利用中国海关全方位维护西方列强侵华利益,严重侵害中国权益的英国殖民主义者赫德联系起来,称之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倡议人”、“我国开展现代化的先驱”,并在叙述了赫德的种种“现代化活动”后,评论说,赫德“为清政府效劳,亦即为中国服务”,“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有功的”,“赫德的最大成就是将夜郎自大、闭关守国的古老中国推向国际大家庭,使之接受现代思想文化,星移斗转,潜移默化,逐步有所改变。他对中国现代化可谓影响深远”,由此,赫德在中国的殖民生涯被冠以这样的赞词:“中国的一个真正朋友,他战胜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完成了对中国和世界的一项崇高善行的工作”。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歪曲历史事实、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分析的错误结论,而且这种赞美侵略者的情感与立场也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围绕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赫德其人其事进行再评论,应成为海关史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课题。为此,本文就此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国人民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社会 大家庭 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