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实施至今已经5年,该法施行之初,在誉之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的同时,很多有识之士对该法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忧心于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不能为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平台.不能为完全实现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原旨提供司法保障。5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这种疑虑并非多余。

  • 标签: 《行政许可法》 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司法对策 行政法治建设 行政诉讼制度
  • 简介:司法审判的过程,就是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案件事实为小前提,最后得出司法判决的三段论推理过程。即使审判过程完全符合形式逻辑,但判决的结果未必能够实现正义,这就是必须面对的尴尬现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由法官独立审判案件"作为法治国家的重要原则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漏洞补充、证据的预先收集和保存、法官队伍的精英化、法官的超然地位等各种方式的努力,使形式逻辑的推理结论最大限度地接近实质正义,但司法审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无疑会导致追求正义的价值目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失

  • 标签: 审判格 司法审判 形式逻辑 实质正义
  • 简介:本部分以第一部分论证的西方各主要国家侦查程序所蕴含的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基本精神为参照,对我国现行侦查程序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行了比较考察,指出我国侦查程序既缺乏科学理性又有失人文关怀;而后就我国侦查程序如何更多地反映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基本精神,从侦查程序的目的设定、侦查措施、手段的完善以及有关制度的设计上提出了大致的设想.

  • 标签: 科学理性 人文关怀 侦查程序 人文精神 侦查措施 侦查机
  • 简介:司法实践中指导性案例制度的构建对象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但从目前已有案例的编纂看,无论是选送还是最终发布,诉讼法适用方面的指导性案例很少,这种缺失是由法院、当事人及学术界共同造成的。诉讼法指导性案例的缺失导致了诉讼法的适用难以统一,并且法官适用诉讼法越来越简单化,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实务界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看到诉讼法指导案例的特殊之处,只有如此,诉讼法指导性案例才能茂盛成长。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指导性案例 司法实践 法的适用 恶性循环 程序法
  • 简介:目前关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监管最全面的比较式研究是世界银行于2000年发布的题为《绿色工业》的政策研究报告。世界银行发现,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有一种替代“传统的”命令一控制型监管模式的污染监管新模式。新模式强调灵活性的规范以及社区和市场对被监管企业施加的非国家型压力。通过对世界银行提出的新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法律执行环节薄弱的普遍状况会逐渐破坏新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控制污染的潜力。社会压力和市场压力只能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产生,而这些环境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往往并不具备。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将各种不同的环境污染监管手段进行巧妙的融合,而不是将国家与非国家监管手段对立起来。

  • 标签: 环境污染 污染监管模式 法律执行 世界银行 绿色工业
  • 简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对等是公平原则的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却存在着第三人权责不对称的问题,其中参加效的缺失是其典型表现。生效裁判对非当事人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产生何种效力,在立法上缺乏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或者适用既判力、或者适用事实预决效力。然而,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与当事人、一般的案外人在诉讼地位与诉讼权利方面均不相同,使其与当事人或一般案外人承受相同的裁判效力具有不对称性。为此,我国亦有必要构建参加效制度,在借鉴域外参加效制度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考察参加效与既判力、预决效力的差异,以确定我国参加效的特征与适用范围。

  • 标签: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权责对称 参加效 既判力 预决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