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要点。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并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的76.92%,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肝癌 介入栓塞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64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60例存在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占9375%。瘤体大小为1mm×mm一256mm×203mm。对其中32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结果32例患者都获得了成功。栓塞后患者脑神经症状得到控制,并逐步恢复。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由蛛网膜下隙出血引起的网膜刺激征得到控制、缓解。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 栓塞治疗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8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硬化栓塞治疗眼眶血管畸形的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6例眼眶血管畸形患者(包括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静脉畸形33例,动静脉畸形13例。静脉畸形治疗均为经皮局部硬化治疗(药物为聚多卡醇/无水乙醇),动静脉畸形以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栓塞为弹簧圈)及经皮局部硬化(药物为聚多卡醇/无水乙醇)联合治疗。随访时间15~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结果33例静脉畸形接受局部硬化治疗次数2~5次(平均3.5次),13例动静脉畸形接受介入治疗次数2~6次(平均3.9次)。33例静脉畸形至随访期结束时,13例治愈、11例症状明显缓解、9例部分缓解。13例动静脉畸形至随访期结束时,5例自觉血管搏动消失或明显缓解、8例眶周肿胀较前缓解。所有患者均有术后一过性眶周肿胀,未发生眶周皮肤破溃、视力衰退、眼球萎缩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眼眶血管畸形行介入治疗安全,可以有效地缓解眶周症状。

  • 标签: 眼眶血管畸形 介入 硬化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临床较少见,但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差,患者多因肠管大面积坏死而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好转率,给患者带来健康。

  • 标签: DSA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动脉肿瘤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3d后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早期(入院3d内)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mRS(Rankin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改良mRS评分为(1.02±0.29)分,低于对照组的(2.59±0.76)分,差异显著,t=12.6782,P=0.0000。结果脑动脉肿瘤行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脑动脉肿瘤 早期 介入栓塞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50例产后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实施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采用Seldinger法先行髂总动脉造影,充分确定出血动脉之后进行选择性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50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80min,平均(54.5±4.5)min,术后5~25min阴道停止流血。随访6~12个月,期间均未见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而且均有月经来潮。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选急诊介入栓塞 产后子宫出血 临床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136例医院收治行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共计68例)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共计6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介入栓塞治疗 脑血管畸形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置管溶栓手术,对比溶栓法前、后肺栓赛尿激酶2小时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溶栓过程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出血,其血压和心率较为平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和尿激酶2h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置管溶栓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下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引入RO-BERTS子宫动脉导管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子宫动脉栓塞。结果32例患者均应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止血成功,并保留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止血措施。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介入后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本科接诊脾动脉栓塞病人4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介入后用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康复时间等指标。结果:从康复时间上看,试验组是(6.98±1.47)d,和对照组(9.85±1.93)d比较更短(P<0.05)。从满意度上看,试验组95.0%,比对照组75.0%更高(P<0.05)。结论:于脾动脉栓塞介入后用综合护理,满意度高,且利于康复时间的缩短。

  • 标签: 介入后 满意度 脾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患者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研究的12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患者(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对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10例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例实施密网支架置入术。经治疗,治疗良好者共10例,一般者共2例,总体治疗良好率为83.33%。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40d,平均住院费用为12.62万元;密网支架置入术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d,平均住院费用为22.10万元。结论: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患者再治疗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相对较少。

  • 标签: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 再治疗 治疗良好率 生活质量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ICA是多发脑部肿瘤之一,脑动脉内腔出现病变,呈现出局限性异常扩大,影响到局部动脉管壁,表现为瘤状膨出。该病易引发SAH,在所有非创伤性SAH中,病因为ICA破裂者占比达到85%。ICA多发部位为脑动脉分叉处,于前循环者占比约为85%,于后循环者约为15%。ICA病死率高,多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同时联合高质量护理,有助于提升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在肿瘤患者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中的护理体会,强调了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关键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术后的体位与休息管理,护理人员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和支持。这些护理体会有望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动脉化疗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特点,评价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子宫肌瘤患者,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为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两组通过治疗后比较卵巢激素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预后。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 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