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00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不满意率、并发症例次分别为68.00%、0.00%、6例优于对照组8.00%、22.00%、16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是非常危险的疾病,通过有数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会有并发症出现,而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其发生率,对患者的痛苦起到了缓解,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行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舒适护理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护理结局,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其疼痛缓解率、护理满意度分别是92.5%和95.0%,较之对照组的70.0%和75.0%,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及时、系统的舒适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今后医院单位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的关键,建议加强普及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急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STEMI病人7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救治时间窗提前,由院前急救医师负责接诊本组STEMI病人,确保STEMI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严格实施,并与导管室医师以及心血管内科医师联系,均在急诊室集合等待会诊。病人入院后以病人实际情况以及病人家属沟通情况为依据来选择合理的再灌注疗法,并将病人直接送入CCU或者导管室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者PCI治疗。结果本组STEMI病人经在院接受院前以及院内急救处理以及由急诊科全力参与实施的STEMI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后,病人再灌注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P<0.05);急诊室-开始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DTN)、急诊室-导管室(door-to-lab,DTL)、急诊室-首次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B)以及停留于急诊室的总时长均有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接受院前抢救处理的STEMI病人而言,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有利于缩短其发病后进行再灌注治疗所需时间,使再灌注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病种质量控制 心肌梗死 再灌注 急诊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慢性盆腔炎规范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1日至2013年1月1日收治,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数字表抽取法联机分组,就常规治疗与加用中药保留灌肠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配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6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为65例,均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治疗存在一定棘手性,在静脉注射抗生素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可取得显著效果,操作简单,患者有较高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临床规范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优化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流程,优化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优化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再行PCI发生率为4.55%(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将AMI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的缩短,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间及其延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资料,并采用Logistic分析延误因素。结果胸痛程度、胸痛病史与院前时间延误相关(P<0.05),首次心电图时间、医患沟通时间、转运导管室时间与院内时间延误相关(P<0.05)。结论胸痛程度和症状是否间断是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首次心电图记录、医患术前沟通和转送导管室等时间是延长门-球时间主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时间 延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5.12%,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12.82%,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临治疗中,给予患者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极大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安全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心源性休克(Cs)指心脏泵功能衰竭,心排血量降低,从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各个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代谢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AMI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通常病情危急,临床诊治难度大,病死率极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实施心肌再灌注,组织灌注治疗,结合药物及机械辅助装置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有关研究将AMI并发CS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9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模比较,PSQI总分及各项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睡眠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名。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为家属或他人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22例为急诊医护人员出车抢救,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以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作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5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化的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3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3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质化的护理抢救患者,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都要短(P<0.01),AMI的复发率要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化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化急诊护理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各30例,观察两组诱发并发症的情况及从中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糖、胆固醇及血脂水平明显过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机率分别为56.66%、26.66%、10.0%,非糖尿病组则为40.0%、13.33%、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56例,给予瑞替普酶20单位,分两次,每次10单位,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尿激酶组56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30分钟内静点完成,两组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皮下注射,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85%与63%;(0.76±0.56)小时与(1.420±0.54)小时(P<0.05);CK和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与9%(P<0.05).结论应用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小。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及30天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探讨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9例、曲美他嗪组61例。均12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曲美他嗪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曲美他嗪,入院后即刻及7天后均行心电图检查,治疗后7、30天检查超声心动图,随访30天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最终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够缩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及预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且优于常规治疗。

  • 标签: 曲美他嗪 急性心肌梗死 N 末端脑钠肽原 心肌梗死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2W程序康复法中,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AMI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早期运动康复组(以下简称“对照组”)25例,早期运动康复及心理护理组(以下简称“实验组”)25例。采用改良巴氏评定表评估AMI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简明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BRIEF)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自我评估。结果实验组AMI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明显,QOLQ得分较高。结论在早期运动康复中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在AMI患者早期康复程序中,应重视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与单硝酸异山梨酸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将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尿激酶溶栓方法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能够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减少或避免了不良事件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再通 硝酸甘油 单硝酸异山梨酸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经皮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经皮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自从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后,对来我科室就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救治情况,观察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救治。结果发病后2h得到及时救治者为48例,2~6h得到及时救治者为56例,6~12h得到及时救治者20例,>12h得到救治者10例,死亡6例。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救治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使患者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

  • 标签: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