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考察认识型情态动词may和might的频率、英译汉翻译中情态强度变化等,发现1)may和might汉译后情态强度增强趋势明显;2)作为一种模糊限制语,认识型情态动词may和might出现的频率与文本类型有一定关系,即非文学作品中的比例较高.但译文情态强度增强的趋势与文体相关性不大,与汉语交际规范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认识情态 情态强度 模糊限制语 交际规范
  • 简介:摘要:结合笋萝沟1号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之前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实际施工模型,对承台浇筑后0-1000小时水化热进行温场校核,发现基本吻合一致;实测测点对应时间温场及强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测点温升段,温场变化较大时,强度增长速率较快,温场变化较小时,强度增长趋于平缓,对温降段,不管温场如何变化强度增长均趋于平缓。

  • 标签: 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 温场变化 施工关键技术
  • 简介:以在河北省丰宁县坝上地区的野外数据为依据,着重调查分析了当地土壤随水热梯度的变化,以及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和生态梯度变化,并从中发现相应规律,以指导坝上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

  • 标签: 坝上 植物群落 土壤 梯度变化 土地利用
  • 简介:通过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比较验证发现,GLDAS同化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地区暖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特别是在华北地区,两者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为研究中国区域干旱化特征,利用1948~2010年的GLDAS数据分析了中国华北地区暖季土壤湿度的周期信号和长期变化,并初步探讨了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48~2010年华北地区暖季4个不同深度层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存在3a、5~7a和15a周期信号,其中以5~7a周期最为显著;长期变化均呈现减小趋势,且中间2层土壤湿度的减小比表层和最深层更为迅速。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和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且中间2层的相关性大于表层和最深层。

  • 标签: 土壤湿度 华北 暖季 GLDAS
  • 简介:以盘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不同土壤深度土壤热通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土壤温度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热通量日和年变化基本呈“S”形。土壤热通量日动态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日均值呈5cm>10cm>15cm。不同深度的土壤热通量日均值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热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较规律,总体呈晴天>阴天>雨天。15cm土壤深度的土壤温度显著影响着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热通量,并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相关性也越高。

  • 标签: 芦苇湿地 土壤热通量 土壤温度
  • 简介:摘要风沙区煤矿高强度开采对于矿区复垦及生态恢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文章以某煤矿区为例,通过监测点布设,系统对某一开采面进行了观测取样,针对表层、20~40cm、40~60cm、60~200cm四个土壤层位在降雨1小时和5小时条件下不同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区煤矿复垦及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根据条件综合考虑,采取针对性修复措施,便于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降雨条件 风沙区 高强度开采 剖面土壤水分
  • 简介:根据1983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和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分析对比了闽清县白中镇灰黄泥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闽清县白中镇灰黄泥田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1983年提高了3.69g/kg、25.01mg/kg和25.78mg/kg,而土壤pH值却下降了0.61。说明经过24a的耕作栽培,灰黄泥田的土壤养分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壤酸化问题却趋于严重,为此提出种植紫云英,积极推广稻草回田,以及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施肥对策。

  • 标签: 灰黄泥田 土壤养分 施肥
  • 简介: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进行了土壤养分和植物碳氮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年重牧下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K(全年零放牧)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含量与其他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放牧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没有显著影响。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最高。群落全氮含量在全年重牧区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群落C、P含量,其中CK处理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土壤养分 群落碳氮磷
  • 简介:通过对重庆缙云山一浅层滑坡区杉木和马尾松林地上土壤剖面原状土、过2mm筛后土壤的剪切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浅层滑坡区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状土土壤断面抗剪强度土壤天然含水量增大而减小,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越小。同一土壤在不同的含水量的条件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粘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均减小,并且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粘聚力C值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土壤内摩擦角φ值的影响程度。

  • 标签: 含水量 抗剪强度 滑坡
  • 简介: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耕作工具触发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坡耕地土壤重新分布和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重要过程之一;对坡面地形演化、土壤性质改变、土壤养分流失与重新分布、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碳储存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耕作侵蚀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侵蚀速率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为影响,而非自然发生的降水或风力;因而,其侵蚀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侵蚀速率分布等均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主要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驱动耕作侵蚀发生,坡面是耕作侵蚀的地形基础。人为因素主要有耕作工具特性、耕作方向、速度和深度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坡面的形状和尺寸、地形、坡度和土壤性质等。强烈的耕作侵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上部和坡面曲率剧烈变化的部位。耕作侵蚀研究主要通过基于示踪技术的实测方法,结合模型预测开展。由于耕作侵蚀、风蚀和水蚀的研究方法各成体系,通用方法较少,因而,多营力侵蚀研究难度巨大。以^137Cs为代表的核素在研究水蚀、风蚀和耕作侵蚀中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区分多营力侵蚀中各种侵蚀的速率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耕作侵蚀 耕作位移 侵蚀速率 坡面曲率 多营力侵蚀
  • 简介:'我是老同志了,这些工作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吧,他们需要多锻炼、多磨砺。''我年纪不小了,没多少奔头了,保护好身体,过好自己小日子才是正事。'………当下,动不动把'老'挂在嘴边、暮气沉沉的党员干部并不鲜见。而这些言必称'老'的同志,许多其实岁数并不大,较之于年轻人,只不过是在岗位上多待了几个年头,或是年长了几岁而已。为什么正当年的时候就开始言'老',甚至还说成了口头禅?这

  • 标签: 提拔重用 年轻人 为人民服务
  • 简介: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有天外婆出了门就不见踪影.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才终于将她找回.

  • 标签: 侵蚀 慈母 老年痴呆 派出所 外婆 外公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各家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影像资料为主,分析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强度变化和风雨特点。结果表明:1)“黑格比”形成时副热带高压较为强盛,因而台风路径预测较为精准。2)“黑格比”体积小、水汽少、中心气压高,但是能量集中,威力大、风力强,在台风周围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3)“黑格比”充分发挥小台风优势,在水汽不足的条件下,利用高海温进行能量补充,并于登陆前爆发性发展。4)“黑格比”登录后,借用地形抬升和较高的地温,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能量维持,台风低压与强盛的副热带高压产生明显的气压梯度力,并且台风东侧偏南气流与副高西侧偏南气流叠加,从而造成大风过程。5)未来对较高海温条件下的小体积高能量低压系统需进一步提防近岸加强带来的相关风险。

  • 标签: 子弹台 近岸爆发 多边形风眼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夜间灯光影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在国家发展规划中,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本文采用DMSP卫星所获取的年平均中国区域夜光影像数据,首先,基于ArcGIS的应用对1993~2012年的灯光影像进行校正;其次提取三地灯光影像强度的总值,均值;最后,将数据与三地相关年份的GDP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夜间灯光强度与GDP的变化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DMSP卫星影像 夜间灯光 ArcGIS GDP 相关性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的经济不断增长,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虽然山西的能源利用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能源利用总体效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受技术水平影响,还与该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文运用对能源强度进行结构和效率份额分解的方法,揭示能源强度本质,分析山西能源强度变化特征,并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今后山西降低能耗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产业结构 能源强度 能源利用效率
  • 简介: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高考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为与力、电磁场、电路、能量等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磁感应强度变化的问题是电磁感应中常见的类型,下面列举几例加以分析.

  • 标签: 磁感应强度 应用 例析 电磁感应 电磁学 电磁场
  • 简介:通过对二灰碎石在长期实验条件之下,不同组合、不同龄期的二灰碎石基层材料强度特性的实验研究,掌握材料强度随材料组合、龄期的变化规律关系。提出兼顾强度与路用性能的二灰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案,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直接的依据。

  • 标签: 二灰碎石 强度 龄期 配合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肥力下黑土土壤在玉米一个生育期内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与6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真菌数量全年只有一个高峰值,但高峰出现月份不同;在0~20cm和20~40cm土层内,土壤真菌数量均为正常施肥区高于休闲区.0~20cm土层休闲区和正常施肥区的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20~40cm土层中休闲区土壤真菌数量与碱解氮呈正相关;正常施肥区土壤真菌数量与pH值呈正相关.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是休闲区0~20cm和20~40cm土层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是正常施肥区0~20cm和20~40cm土层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

  • 标签: 黑土 不同肥力 土壤真菌 通径系数
  • 简介:通过渭北西部旱原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播量与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上覆膜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

  • 标签: 小麦栽培 栽培模式 土壤 水分变化 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