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在国际竹藤中心举行了成果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毛竹是禾本科竹亚科中最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物种,具有非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科学价值。我国现有毛竹林面积386万hm2,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

  • 标签: 基因组测序 毛竹 新闻发布会 生物学特性 经济价值 科学价值
  • 简介:为筛选出与黄瓜抗枯萎病相关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以对黄瓜抗枯萎病为单显性基因的母本WIS2757和感枯萎病父本津研2号及其F1、F2分离群体为试材,通过构建抗、感池对黄瓜枯萎病抗性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278对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在双亲间存在多态性的引物102对,进一步通过抗、感池筛选,获得抗感池DNA间有差异的引物10对。经F2感病群体验证,共获得9个与黄瓜枯萎病抗性基因(Foc-4)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并初步将Foc-4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两标记SSR17631和SSR00684之间,距基因Foc-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cM和0.9cM,为进一步开发抗枯萎病分子标记及克隆黄瓜抗枯萎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黄瓜 枯萎病 抗病基因 SSR系列标记
  • 简介:普通小麦(T.aestivumL.)为一个异源六倍体物种,具有A、B、D三个染色体组,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对各个染色体组进行有关起源、进化、基因定位及基因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可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各染色体上的有利基因,拓宽小麦的遗传变异基础,为在小麦育种中如何引进新的遗传变异及杂优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遗传多样性是进行小麦改良的基础,B基因组含有丰富的抗病、抗虫、抗寒、优质等有益基因,多态性最高。本文对小麦B基因组的组成特点、起源、遗传多样性及基因定位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普通小麦 B基因组 研究进展
  • 简介:S1是水稻(OryzasativaL.)亚非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一个最重要的基因座,对杂种的雌雄配子都有选择性杀灭作用。前期我们通过图位克隆获得S1基因座的候选基因后,NCBI查找发现‘日本晴’的S1等位基因序列全长7kb,局倍区域有高GC分布。为此本研究通过分多段运用有针对性的PCR方法,对所用的材料IRAT216与IRAT216S1进行了扩增并测序,获得了各自的S1全长序列,并进行了比对,发现IRAT216与‘日本晴’的序列完全相同,但IRAT216与IRAT216S1之间存在多处变异。同时针对有效变异区对S1基因进行了分子进化调查,建立了水稻的分子进化树,确定了S1在物种进化中的意义。本研究的S1基因序列测定,将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序列参照,同时也将为S1基因RNA的表达分析与蛋白功能研究、在各物种中的分化变异和水稻在进化中地位划分提供理论依据,并能为水稻的起源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栽培稻 杂种不育 分子进化 S1基因
  • 简介: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所科研人员阳成波、印遇龙和范明哲等通过艰苦的探索,成功地克隆了猪肾脏Ⅱ型钠离子依靠磷转运载体a(NaPi-Ⅱa)基因,并把全序列提交到GeneBank(基因序号为:DQ173927)。

  • 标签: 猪肾脏 基因 克隆 科学家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
  • 简介: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召开的“转基因克隆绒山羊培育成果通报会”上获悉,不久前,位于鄂托克旗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诞生了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批转基因克隆绒山羊,这标志着中国绒山羊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 标签: 内蒙古白绒山羊 转基因克隆 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 鄂托克旗 育种技术
  • 简介: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所科研人员阳成波、印遇龙和范明哲等通过艰苦的探索,成功地克隆了猪肾脏Ⅱ型钠离子依靠磷转运载体a(NaPi-Ⅱa)基因,并把全序列提交到GeneBank(基因序号为:DQ173927)。

  • 标签: 猪肾脏 基因 克隆 科学家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
  • 简介: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它是植物二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作用。综述了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花青素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植物 花青素 基因
  • 简介:据报道,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郑兆鑫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22年的艰苦探索、反复试验,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并于日前在上海通过成果鉴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的可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领导的2005年度现代农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2006年已入生产。

  • 标签: 基因工程疫苗 研制成功 猪口蹄疫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 商业化生产 自主知识产权
  • 简介:环境胁迫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热激转录因子(heatshockfactor8,HSF)是一类在热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在热休克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与相应热激元件结合,启动基因的转录过程,最终促进热休克蛋白(HSP)基因的表达。本文将热激转录因子8(hsf8)基因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以大豆子叶节作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hsf8基因导入品质性状优良的两个高产大豆新品系哈交5337和哈交5489中,最后获得转基因植株。在开展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探讨了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体系的影响因素,优化了转化条件。在共培养后,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来提高选择效率。并确定草胺磷筛选浓度为3.5mg/L。获得转化质粒pCAMBIA3300-HSF8的转基因植株,其中T1代PCR阳性植株17株。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对T1代抗性植株进行hC8基因的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分析,确定9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哈交5337表达量明显提高。有1株明显低于哈交5489的凤届基因表达量。

  • 标签: 大豆 农杆菌转化 热激转录因子8基因 耐热性
  • 简介:本研究以蜻蜓凤梨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与拟南芥AGAMOUS(AG)同源的编码基因cDNA,并将其命名为AfAG。AfAG基因的cDNA全长1422bp,开放阅读框为723bp,可翻译成240个氨基酸。利用NCBI对AfAG蛋白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fAG蛋白含有MADS-box蛋白家族共有的功能结构域:MADS和K-BOX两个结构域。与水稻(OsAG);玉米(ZmAGL);拟南芥(AtAG);菜心(BrAGL);椰子(CnAGL);白兰花(MaAGL)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分别为65%、63%、68%、65%、83%、7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aMV35S-AfAG过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表达载体成功转入到拟南芥中,为进一步研究蜻蜓凤梨开花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AGAMOUS 基因 MADS-box家族 蜻蜓凤梨
  • 简介:基因菊花在生产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而未知的环境安全性严重制约其发展。对转Vgb基因菊花开展连续两年的中间试验,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的前提下,转基因菊花T0代,T1代外源标记基因PMI和目的Vgb经PCR技术检测均稳定存在,周边杂草及非转基因菊花尚无基因漂移现象发生,越冬越夏能力相对对照不显著。本实验说明试验地内转基因菊花外源基因在两年内仍稳定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且尚未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其微弱的生长竞争力转变为杂草的可能性极低。

  • 标签: 转基因菊花 中间试验 稳定性 安全性
  • 简介:NBS类抗病基因是植物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亚麻荠是一种新型能源及特用油料作物,抗病、虫、杂草及逆境能力极强。然而,有关其抗性分子机理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NB-ARC标准结构域的HMM模型,对亚麻荠本地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NBS类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亚麻荠基因组共有472个NBS类抗病基因,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56%的基因成簇分布。所有串联重复基因也都以基因簇的形式出现,这表明串联重复有利于基因簇的形成。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TIR-NBS-LRR(TNL)和CC-NBS-LRR(CNL)两类亚家族的抗病基因可能在进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进化路径,导致其在应对病原菌侵染时发挥不同的功能。本研究发现将为鉴定新的植物抗病基因和解析亚麻荠高抗病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亚麻荠 抗病基因 NBS家族 基因簇 生物信息学
  • 简介:为建立简单高效的黄瓜转基因技术体系,本研究以携带有抗除草剂Bar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浸泡处理开花期黄瓜嫩梢,进行活体植株转基因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转化体系为:表面活性剂silwet-77适宜浓度0.01%-0.05%;菌液浸泡最佳位置为顶部以下10cm嫩梢,最适子房发育时期为开花前5-12d子房;农杆菌菌株EHA105浸染效果优于LBA4404;3次重复浸泡处理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黄瓜苗期除草剂抗性筛选适宜浓度为17%草胺膦1100倍稀释液。研究获得除草剂抗性植株1320株,PCR阳性植株36株,其中30株经Southern斑点杂交后有阳性信号,最高转化效率为9.5%。

  • 标签: 黄瓜 转基因 活体植株 抗除草剂
  • 简介:本研究利用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期保存的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为外植体,对杂交鹅掌楸进行了遗传转化的研究。对于影响转化效果的众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乙酰丁香酮、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对杂交鹅掌楸转化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预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最佳条件时浓度100mg/L,预培养4d。而在共培养阶段,乙酰丁香酮的使用和延长共培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杂交鹅掌楸的遗传转化效率。同时,在侵染时,不同菌液浓度和不同侵染时间对转化结果的影响也无显著的差异。通过PCR检测经过筛选培养获得的阳性植株,初步验证了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杂交鹅掌楸基因组中。

  • 标签: 杂交鹅掌揪(Liriodendron hybrids) 遗传转化 GAFP NP1
  • 简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histoeompatibilitycomplex)是最具多态性的免疫分子。其多态性主要取决于群体内MHC基因的大量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间高度的序列变异。等位基因的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抗原肽结合区(peptidebindingregion,PBR),这决定了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免疫力差异。鱼类受多倍化影响,MHC基因的多态性还表现在同一基因存在多个基因座位(多拷贝)。MHC的高度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使其在鱼类遗传进化、抗病育种等方面倍受关注。本文介绍了有关鱼类MHC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标签: 鱼类 MHC基因 多态性 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