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梅毒感染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将检查结果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比。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和准确度均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查,两组比较(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的临床检查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有效地改善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检验 效果 比较
  • 简介: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古代称之为“王者之病”的痛风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常见,手部痛风结石临床发病率逐渐增高。自2011年以来,我院用手术切除伴热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的方法,对6例手指多发性巨大痛风石患者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巨大痛风石 碳酸氢钠溶液 冲洗治疗 手术切除 联合加热 手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非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梅毒检验,比较2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检验中,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检验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86例疑似梅毒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在患者入院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两次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显著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0.05);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方面显著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0.05)。结论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方法相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梅毒检验中的效果更好,有更高的正确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腹腔内顺铂热灌注化疗加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使用多西他赛联合腹腔内顺铂热灌注化疗并加腹部热疗;对照组只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腹腔内顺铂热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17例,总有效率5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40.6%。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腹水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腹腔内顺铂热灌注化疗加热疗对于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晚期卵巢癌 多西他赛 顺铂 热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梅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接收的60例梅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再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55例非梅毒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对TRUST检验和ELISA检验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进行研究。结果ELISA检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都要显著高于TRUST检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且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差异P<0.05,ELISA检验的假阳性率要比TRUST检验的假阳性率更低。结论ELISA检验梅毒的特异度、敏感度要比TRUST检验高,并且其假阴性率要低于TRUST检验,由此看出,ELISA检验更适用于临床检验梅毒。

  • 标签: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ELISA与TRUST在梅毒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梅毒患者(问题:我们没有确诊患者的相关资料,是否可以这样描述)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ELISA(Ⅱ组)与TRUST(Ⅰ组),对比检出效果。结果 Ⅱ组检出率高于Ⅰ组,组间对比(x2=12.180、p=0.000);Ⅱ组一期、三期、隐性梅毒检出率高于Ⅰ组,组间对比(x2=4.296、4.666、4.285,p=0.036、0.030、0.038);两种方式将二期梅毒均检测出来。结论   对于梅毒患者来说ELISA、TRUST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二期患者,可以使用TRUST进行检测,而一期、三期患者可以使用更高敏感度的ELISA。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 梅毒 检测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诊断梅毒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疑似梅毒患者78例为分析对象,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验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参照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93.24%、75%、92.31%,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82.43%、50%、80.77%,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P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诊断梅毒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疑似梅毒患者78例为分析对象,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检验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参照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93.24%、75%、92.31%,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82.43%、50%、80.77%,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P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3例疑似梅毒感染或者梅毒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检测,统计其梅毒检出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实施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确认,计算其检测灵敏度、假阳性率以及漏检率。结果经ELISA法和TRUST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7.22%和61.11%,漏诊率分别为2.78%和36.11%,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33.33%,经ELISA法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TRUST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意思梅毒患者或者梅毒高危患者的筛查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漏检率,可以用于梅毒的筛查工作中,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则更适用于梅毒患者的病程进展、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 标签: 梅毒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接收的100例梅毒患者,所有梅毒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7年1月2日-2018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梅毒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梅毒患者),分别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比2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梅毒患者的检出率96.00%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0.00%(P<0.05)。结论通过将梅毒患者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对比后,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梅毒检验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是常用的两种。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梅毒检验中的效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医院的性病门诊中选取100例疑似梅毒患者,分别进行TPPA和TRUST检测,并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TPPA和TRUST在梅毒检验中的效果相近,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梅毒诊断的辅助手段,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梅毒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 标签: 梅毒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探究热牙胶垂直加热与冷侧方加压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80例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予以观察组患者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管填充时间以及效果、术后牙周出现疼痛现象以及术后牙根尖出现疼痛现象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观察组术后牙周疼痛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38.9%,观察组患者术后牙根尖疼痛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34.4%(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牙周与牙根尖的疼痛感。

  • 标签: 热牙胶 冷侧方加压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70例2019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5例。其中,接受常规经鼻通气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的为研究组,对比不同方案的疗效。结果 患者于研究组方案下通气时长及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血氧分压更高,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于研究组方案下有更低的几率发生并发症,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持续加热推泵输注肠内营养乳剂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营养、免疫及肠黏膜屏障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顿服营养液,观察组则持续加热推泵输注肠内营养乳剂。比较两组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及转铁蛋白(TRF)]、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及辅助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细胞亚群(CD4+/CD8+)]及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及D-乳酸(D-Lac)]。结果:观察组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屏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d及7d后两组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屏障持续改善,且观察组的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黏膜屏障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加热推泵输注肠内营养乳剂可显著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肠黏膜屏障状态,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 持续加热 营养泵 肠内营养乳剂 老年重症肺炎 营养状态 免疫状态 肠黏膜屏障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梅毒检验工作,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行此操作,评定并比较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12月接收的1265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分别采用ELISA、TRUST法进行检测,针对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给予明确,评定并比较ELISA、TRUST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在1265例疑似患者中,60例患者初筛呈阳性,占比为4.74%,其中,7例患者仅TRUST阳性,22例患者仅ELISA阳性,二者皆阳性31例。与TRUST法(66.04%)相比,ELISA的灵敏度(96.23%)更高(P<0.05)。结论:在对梅毒进行筛查检验时,ELISA法优于TRUST,灵敏度更高。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对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RPR/TRUST)转阴率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评估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分析患者RPR/TRUST转阴率。结果共纳入14个病例对照研究1 160例梅毒患者,联合组585例,单用组575例。结果显示,联合组血清RPR/TRUST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组[OR=3.70,95% CI(2.71,5.06),P < 0.001]。按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OR=3.68,95% CI(2.26,5.98),P < 0.001]、6个月[OR=3.11,95% CI(2.26,4.27),P < 0.001]及12个月时[OR=4.35,95% CI(2.81,6.73),P < 0.001]RPR/TRUST转阴率均高于单用组。结论与苄星青霉素相比,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能更有效地促进血清RPR/TRUST转阴。

  • 标签: 梅毒 苄星青霉素G 头孢曲松 药物疗法,联合 梅毒血清诊断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