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越南陷入冷战后的安全困境。如何维护越共政权的稳定、如何走出经济社会的恐慌,越南内部展开激烈的争论。国际局势的剧变与安全困境的威胁迫使越南认识到时代特点已从冲突向和平过渡.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合作。从世界观,到经济领域,再到外交政策,越南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确立其“增友减敌”、“开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外交政策。在战略上,越南注重地缘政治,回归地区,寻求以区域集体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确立了其与东南亚政策,并最终成为东盟中的一员。多元化外交与东盟成员身份,为越南政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强调民族国家利益与区域合作则成为越南外交不断演进的一条主线。

  • 标签: 越南 安全困境 外交政策
  • 简介:编者按:当前,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衰退仍在深化,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资本主义长波危机的新发展.从那时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大大低于战后黄金时期,而且生产能力一直过剩.其后由于有苏联崩溃、资本全球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等因素的有利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些扩张.但是由于这轮扩张的主导模式是新自由主义的,是通过扩大对全球劳工和第三世界的剥削来增大利润空间的,因此虽然有新技术、新市场,却没有大规模的新需求,世界资本主义仍没有摆脱这一次长波危机,其发展和演化将直接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变化.为此本刊将陆续推出一批关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的文章,本期先推出3篇如下.

  • 标签: 冷战后 全球资本主义 代表 危机 第三世界 新发展
  • 简介:<正>冷战结束以后,亚洲局势呈现了相对缓和与稳定的特征。在政治上,各国相互关系普遍改善,建立地区安全对话机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经济上,东亚崛起带动了亚太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内经济合作保持了良好势头。但是,亚洲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

  • 标签: 中日美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美日关系 三角关系 日本
  • 简介:战后非洲华人的人数不断增多。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文化娱乐活动颇为丰富。非洲华人战后文化生活的特点因时代而不同,早期主要表现出一种激情和燥动,以及由于两岸关系带来的意识形态分歧。随着一些青年组织和文化中心的创建,华人文化活动表现出注重体育竞技和文艺演出等方面。华文教育有起有落。华人对当地文化的陌生和社会环境及习俗上的不同,致使他们处于各种文化困境之中,如种族隔离带来的体育竞技上的歧视现象以及语言隔阂带来的孤独与苦闷。文章最后剖析了华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倾向。

  • 标签: 非洲华侨华人 移民文化生活 华人竞技体育 文化活动中心 华文教育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鉴于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分别探讨了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关系来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并由此得出三边互动中存在的特点.

  • 标签: 三边关系 中美关系 中印关系 美印关系
  • 简介:战后各国间的一系列条约被认为与现今南海诸岛的主权争议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试图依据国际法上的条约解释规则,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旧金山和约》以及《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中与南海诸岛主权归属有关的条款进行解读;通过探查条约与第三国的关系,明确约文对南海诸岛主权的指向——中国;通过对国际法上政府继承理论的探究并结合两岸实际,阐明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政府与国民政府就南沙诸岛主权的交接。

  • 标签: 条约解释 南沙诸岛主权 条约与第三国 政府继承
  • 简介:抗战胜利后,以胡文虎为首的一批东南亚(也称南洋)闽侨,发起了一场群体投资祖国,全面开发、建设八闽的福建经济建设运动(以下简称“经建运动”)。这是一场计划筹资300亿元国币,用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来开发建设福建的山海、工农业及金融业,以南洋为依托,以厦门为基地,覆盖全省的建设新福建的建设运动。然而,这场运动兴起后仅维持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没有获得任何成果便夭折了。“侨”的问题对于福建来说,

  • 标签: 南洋 抗战胜利 胡文虎 战后 兴起 开发建设
  • 简介:泰国与菲律宾的贸易二次大战以前,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泰国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两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各有自己的联系渠道,传统的贸易关系比较疏淡。战后,美国依然是菲律宾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尽管为了实现贸易多边化,菲律宾与日本、西政扩大了贸易关系,但与东盟伙伴的贸易却仍发展缓慢。另外,在制造业结构和制成品的出口结构方面,东盟五国中,泰国与菲律宾具有更多的共同点,食品(主要是榨糖)和纺织都是制

  • 标签: 东盟国家 贸易关系 工业品贸易 贸易对象 出口结构 出口贸易额
  • 简介:<正>二战一结速,在西欧,除在西,葡、希几个独裁政权国家外,各国社民党都迅速发展成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此后,在其发展进程中,高潮和低潮交替出现,呈周期性。战后45年来,从总体看,西欧社民党的发展共经历了3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1945年至50年代末。战后,西欧多数右翼政党因其在纳粹占领时的不光彩历史而威信扫地,

  • 标签: 瑞典社民党 民主社会主义 西欧共产党 英国工党 法国社会党 社会党国际
  • 简介: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华侨已多数归化于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的公民,华侨社会的这巨大变化,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采取加速归化的政策和步骤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归化战略、政策及其对华侨社会变化的影响作一些探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的战略和政策战后,东南亚各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在反殖、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中是具有进步性质的。但在独立以后对待异族采取盲目排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反帝斗争 华人社团 政治独立 东南亚华人 国籍问题
  • 简介:华人在菲律宾的同化和融合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史家亦各有撰述,但多囿于某些方面,如有关论述较多地集中于菲化政策对华人同化和融合的影响等方面。据此,本文拟从菲律宾的国家政策、中华文化传播及其保留程度、华菲通婚影响、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菲律宾华人同化和融合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有利于华人同化和融合的因素(一)政府政策(1)菲化运动二战后,菲律宾实现了政治独立,新政府全力推行菲化运动,借以翦除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所谓菲化运动,是由菲律宾的既得利益集团、政界等,通过国会立法或有关当局的行政法令,规定菲律宾境内的企业、事业经营及某些职业,只有菲律宾人才享有经营就业的权力,禁止外侨涉足的一种民族主义运动。因此,菲化运动是在立法上采取排斥、限制措施为其特征。通过的菲化法案包括:菲化公共市场摊位法案,菲化零售业法案,菲化米麦业法案。第一个法案于1948年获得通过,它禁止华人在公共市场经营菜摊;1954年的零售业菲化案则规定:1954年5月15日以后有菲律宾公民可以从事零售业。在这一天以前已从事零售业的外侨,可以继续到他们死亡或退休为止,但他们的后裔须于6个月后开店。在法令获得通过的10年内,外侨的公司与合伙企...

  • 标签: 二战影响 化融合 华人化
  • 简介:战后美国两党政治的一些显著变化吕其昌美国是一个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今天,民主、共和两党仍垄断着美国的政治舞台,影响到美国政治的各个层面,这种情况还将长期维持下去。但是,多年来,特别是冷战之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美国两党政治的一些方...

  • 标签: 两党政治 冷战后 利益集团 联邦政府 民主党和共和党 第三党
  • 简介: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经历了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到“中国机遇论”的转变。这种社会认知的转变直接影响俄罗斯对华外交政策的制订,未来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线将是平衡策略下的互利合作,友谊与合作将始终是双方关系发展的主流。

  • 标签: 冷战后时期 俄罗斯“中国观” 中俄关系
  • 简介:北约的公共外交可区分为集团和成员国两个层面,北约拥有体系化的公共外交机构和国际化的公共外交队伍,其主要内容包括承办新闻媒体活动、协调对外关系和传播电子及硬拷贝信息等。进入21世纪,北约的公共外交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公共外交已成为北约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北约 公共外交 特点
  • 简介:关于日本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向来为中国学人所重视,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与中国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国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负着主要作用。日本社区治理采用国家主导模式,且国家发挥了立法、建制、规划、发展社区的“元治理”作用。应立足文化传统,因应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发挥国家的“元治理”功能,并从自治制度、精细管理、科学规划、社区福利等方面借鉴和改进我国社区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 标签: 社会治理 社区治理 元治理 社区服务 社会福利 日本
  • 简介:安全机制是当今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本文中,“安全机制”将被界定为“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的标准和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的一种合作形式”。而所谓东盟地区安全机制,在文中则主要指的是以下两类机制:一是东盟组织框架内、涉及东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二是由东盟主导的、有区域外因家参加的、

  • 标签: 地区安全机制 东盟 冷战后 中国 东南亚地区 安全研究
  • 简介: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陆战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陆战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 标签: 冷战后 美国 欧亚大陆战略 全球战略 地区战略 地缘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