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笔者在进行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概率题的解答,计算往往十分繁杂。特别在计算中常常会用到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计算量大不说,而且容易出错。但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了对古典概率的要求,在解题时只要能选取适当的样本空间,复杂的排列组合计算也是可以避免的。关键词:古典概率样本空间巧在解答古典概率题时,首先要计算样本空间Ω的样本点数即基本事件数n和某一事件A的有利事件数m,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但我们往往会计算很复杂,而且在计算中常常会用到排列组合的公式计算,就会使一些问题的计算量很大,容易计算错误,而功亏一篑。

  • 标签:
  • 简介:摘要压裂改造地层进行是提高油井产量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目的是达到增加地层渗流通道、清理堵塞、扩大渗流截面积,最终实现产液产油目标。压裂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各种原因造成管柱砂卡,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奏效。通过分析压裂管柱砂卡原因,结合现场实际,采用组合卡工艺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加快修井施工进度,同时缩短修井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 标签: 压裂管柱 砂卡 解卡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油页岩热过程和性质,对比不同尺度下其热性质的变化。研究表明,油页岩热可分为三个阶段常温至300℃为第一阶段,300℃~550℃为第二阶段,550℃~700℃为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热主要阶段,该阶段可分为三个小阶段第1阶段在300℃~400℃,油母开始热;第2阶段在400℃~500℃,热进行;第3阶段在500℃~550℃,矿物质发生脱水或分解。并且尺度的增大主要影响热过程中第一、第二阶段,会导致其失重率以及失重速率的降低,造成产生的油气减少甚至热不完全现象。

  • 标签: 油页岩 大尺度 热解特性 热重分析 尺度分析
  • 作者: 刘金成
  • 学科: 社会学
  • 创建时间:2019-11-22
  • 出处:《科学与技术(学术版)》 2019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在修井作业中较常见的就是管柱砂卡,也是发生频率较多的一种现象,砂卡大多发生在冲砂过程中,发生时比较突然,容易造成转大修。想要避免作业中这种砂卡现象的发生就要采用合适的操作方法,在大多数作业中,只要处理及时,操作方法正确,砂卡情况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所以砂卡发生次数的减少有助于修井费用的降低,修井周期的缩短,有效提高修井效率。冲管解卡工艺可以利用在沉砂上下面建立压差的方式,促使砂子出现下沉现象,最终达到解卡管柱的目的。
  • 简介:摘要集的分布性是集的重要性能之一。结合“可变影响空间”和“边界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可变影响空间的集分布性保持机制。该方法通过可变影响空间保持集的均匀性,并加入边界集来保持集的分布广度。以经典算法NSGA-II为算法框架,将基于可变影响空间的集分布性保持机制替代NSGA-II中的分布性保持机制--聚集距离。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分布性保持机制 NSGA-II 边界集 可变影响空间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给我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生物质能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够得到深入全面的开发,就能够较好的进行能源替代,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能源危机,避免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本文先阐述了生物质热技术的相关内容,接着从热催化剂和生物质热反应器两个方面来展示了当前这项技术在制备生物油方面的具体现状,最后还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生物质 生物油 热解技术 热催化剂
  • 简介:摘要在我国快速的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的增加,我国作为重工业发展的大国,一直在重工业的发展上颇为重视,其中现代高炉炼铁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力求能更适应现代化的发展。笔者作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就这些年的工作中如何精准的针对所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达到精准操控,获得好的经济指标上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高炉炼铁 技术问题 探索思考
  • 简介:分析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理性”与“实用性”冲突,指出这种冲突的形成原因,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3个方面探寻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理性”与“实用性”冲突

  • 标签: 数字信号处理 理性 实用性 冲突解
  • 简介:牟宗三以现代主客二分的认知论把朱熹的“格物致知”诠释为“泛认知主义”,又认为朱熹以《大学》“格物致知”诠释《孟子》“尽心知性”,因而“尽心”是“认知地尽”,非孟子意。但事实上,朱熹的“格物致知”之“知”是主客一体的“德性之知”,并非主客二分的认知论,而且朱熹把“格物致知”与“尽心知性”联系起来,主要是为了从语言结构次序上说明“格物”对应于“知性”而为先,“致知”对应于“尽心”而在后,并不是要用“格物致知”诠释“尽心知性”。从“格物致知”的角度看,朱熹《孟子集注》“尽心知性”可以被看作是格心之为物,而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则是要求以格心之为物为中心,并进一步推展格“天下之物”。这样的理解,不仅可以看到《孟子集注》“尽心知性”对于《大学章句》“格物致知”的密切而互补的关系,而且能够揭示出《大学章句》“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又能避免把朱熹《孟子集注》“尽心知性”看作“认知地尽”。

  • 标签: 朱熹 尽心知性 格物致知 牟宗三 主客二分 德性之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台北人》中的所谓'风尘女性系列'指的是《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与《孤恋花》这样四篇小说作品,它们讲述的都是风尘女性(曾经的或现在的)的故事,并且拥有近乎相同的故事结构框架:风尘女子与豪门巨商的恩怨情恨纠葛。这篇论文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解析这些小说文本是如何戏剧性地呈示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风尘女性的命运情状与性格心理的,并揭示这些小说文本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关联。

  • 标签: 《台北人》 “风尘女性系列” 叙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