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循环烷烃净化过程中吸附剂13X分子筛的再生工艺。冲洗剂选用低碳直链烷烃(代号WV),最佳冲洗操作条件:塔温80℃,冲洗剂空速2.25h-1;脱附剂选用芳烃(代号DV),最佳脱附操作条件:塔温150℃,脱附剂空速1.5h-1。结果表明,上述条件下,脱附剂可将所吸附的芳烃类杂质充分地脱附,吸附剂13X分子筛再生效果良好。

  • 标签: 烷基苯 循环 烷烃 净化 芳烃类杂质 分子筛
  • 简介:德国德固萨公司和美国Headwaters公司以50:50股份合资组建公司共同开发和工业应用H2O2直接法工艺。合作双方的目标是开发和建设大型的低成本H2O2生产装置,生产的H2O2将用作环氧丙烷(PO)等生产装置的原料。预定于2007年完成工艺开发,2008年建设第一套工业化装置。

  • 标签: 生产装置 H2O2 PO 合作开发 工业化装置 环氧丙烷
  • 简介:日本静冈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由生物质(如来自纸浆和造纸工业的黑液、城市垃圾、造纸污泥,甚至猪粪)制氢气的一步法工艺。该工艺过程在超临界水(SCW)中进行,比传统转化和气化工艺产生的氢气高2~5倍。

  • 标签: 一步法工艺 生物质 氢气 开发 大学 日本
  • 简介:JohnsonMatthey的子公司Davy技术公司获得了他们开发的新一代甘油转化成丙二醇(GTPG)工艺的第一个许可证合同。由Ashland和Cargill的合资公司计划的第一个利用该技术的项目,将在欧洲生产65kt/a的丙二醇,但具体的厂址还未公开。预计该项目将在2009年初投产。

  • 标签: 丙二醇 工艺 转化 甘油 工业化 气相法
  • 简介:计划于2010年投产的,位于中国上海300kt/a的一体化装置,将是第一个使用德国Bayer材料科技公司(BMS)开发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新工艺的世界级装置。BMS聚氨酯事业部负责人最近指出,这一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运营费用和投资成本都大幅降低。

  • 标签: 甲苯二异氰酸酯 生产新工艺 工业化 一体化装置 种用 材料科技
  • 简介:以硫酸二甲酯和茶碱钠盐为原料,通过直接甲基化反应合成咖啡因。用气相色谱法对咖啡因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合成咖啡因工艺中硫酸二甲酯降耗的适宜工艺条件,即:采用液下加料方式,反应温度为30-35℃,pH为8.0-8.5,催化剂用量为茶碱钠盐质量的1%。在此条件下,m(硫酸二甲酯)∶m(茶碱钠盐)=1.24,咖啡因产率大于95%。

  • 标签: 咖啡因 茶碱钠盐 硫酸二甲酯 甲基化
  • 简介: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百佳”表彰大会上,聚氨酯事业部聚合物多元醇GPOP-2042新工艺获2006年度市“百佳”项目奖。聚合物多元醇GPOP-2042是一种高固含量、粘度适中、稳定性好、残留量低和制品性能优良的新型聚氨酯原料,提高了聚氨酯泡沫制品的开孔性和承载性,降低了泡沫密度和生产成本,可广泛应用于高档家具、汽车等领域。GPOP-2042性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的制作工艺“制备高稳定性、低粘度聚合物多元醇的连续法”(即事业部自行开发的DMC聚醚新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 标签: 聚合物多元醇 制作工艺 聚氨酯 事业 高新技术成果 国家发明专利
  • 简介:为提高节能水平,日前,精细化工事业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节能措施。节能措施主要包括工艺改进和加强管理二个方面。工艺(设备)改进方面主要有,采用二次反应新工艺降低还原污水处理量,节约能耗物耗;12kt/aDCP精馏塔部分预热器蒸汽改用热水预热项目,利用各塔的余热,加热精馏塔部分预热器,以减少蒸汽消耗;三乙精馏塔冷却热的利用项目,对三乙精馏装置精馏三乙回收循环水的热量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动力装置风机的负荷。

  • 标签: 节能措施 污水处理 精细化工 工艺 事业 技术
  • 简介:使用过氧化氢使丙烯氧化为环氧丙烷(PO)的新工艺,将首次由巴斯夫公司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建设300kt/a装置。该装置2006年建设,2008年投产。该HPPO工艺由巴斯夫和陶氏化学公司联合开发,不生成副产物。相比之下,常规的氯醇法或苯乙烯单体(SMPO)法生产PO。会分别产生含氯废物或大量苯乙烯单体。

  • 标签: 新工艺 PO 工业化装置 氯化法 环氧丙烷 氯醇法
  • 简介:美国加州Beta油田与我国辽东湾SZ36-1油田具有相似的特点。Beta油田具油稠(平均比重0.96)、埋深适中、含油井段长、储层疏松易出砂等特点。壳牌石油公司采用了防砂系统,电潜泵采油,注水保持压力以及多井槽、弯导管平台钻井等工艺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笔者通过Beta油田与SZ36-1油田的对比,对开发SZ36-1油田试验区开发井网、完井工艺、采油方式以及钻井平台选型等,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工艺 Beta油田开发 SZ36-1油田开发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性。

  • 标签: 堵水调剖 参数优化 油藏适应性 物理模拟 渤海SZ36-1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