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美,如艺术美、自然美、人体美,还有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等等。各种美虽然都是美,有其共同的给人以美感的属性,但各种美有自己不同的美的特色,否则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我们谈论奇石,赏玩奇石,鉴评奇石,无论说它怎么怎么美,但如果不抓住其本质特性,说来说去,只是说到些直观感觉的东西,只能是作些观赏描述而已,但如果要说奇石美的根本属性,其主要特色应该是地质美。奇石美是天工作美,地动出奇。这是奇石美的物质基础,没有这种地质美的物质基础,巧妇也难作无米之炊,发现力再强,想象力再丰富,感悟力再好,也难以出美。艺术家苦心经营,挖空心思,创造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等等具有审美内涵的艺术形象,让人从中获得美感。他们凭其聪明才智想象灵感,积几年、几十年乃至百年的功力,创造出艺术品,是人创作出来的艺术美。大自然地壳形成,地质变动,有时是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才能形成给人以某种美感的岩石,有时则

  • 标签: 地质美 山石盘景 艺术造型 纯净美 构造美 韵律美
  • 简介:中国盆景要持续发展,实现走入千家万户的愿景,需要疏通的瓶颈固然有很多,其中市场上能否提供源源不断、物美价廉的桩材,而又与自然保护不相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 标签: 育桩 人工 持续发展 中国盆景 自然保护 和谐相处
  • 简介:松树以其寿命长、树势挺拔、苍雄伟、可塑性强,且能较易表达创作的思想情感,塑造诗情画意的盆景术意境,而深受广大盆景爱好者的爱。松树有其独特的习性,与其它树有很大差异性。如不了解和掌握其性,在栽培过程中,因技法不当或管不善易造成松树死亡。为让有限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和挖掘,减少人造成的浪费,我们在借鉴盆景专业士创作经验,学习专业理论书籍来导实践的同时,

  • 标签: 松树盆景 栽培过程 中值 诗情画意 可塑性 差异性
  • 简介:榔榆,别名榆树、小叶榆、脱皮榆、鸡瘤、铁枝子树等,榆科榆属,是我国南北各地的重要盆景用材。同属常见栽培的有:裂叶榆、大果榆、红果榆、长序榆、琅琊榆、醉翁榆。

  • 标签: 榔榆盆景 养护 制作 脱皮榆 长序榆 琅琊榆
  • 简介:<正>庄文其先生的《树木盆景短暂性的美的意义浅谈》(载本刊2002年第6期)一文将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生拉硬扯在一起,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以至于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庄文提到"树木盆景的美存在短暂性现象"是由"季节交替和植物生命所需的光合量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这是自然事物的物理属性,并非审美属性。庄文还讲到"由短暂性而永恒"是在"不知觉"中。我们认为:永恒性是艺术美被物态化而凝冻所产生的永久意义。这种产生有一个审美、实践、创造的复杂过程,怎么可以说"不知觉"!严格说,仅有自然事物的物理属性还不能构成自然美。自然事物的物理属性为审美属性提供了客观前提,自然美的构成必须有人的审美活动、社会实践的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当它和人发生了一定的关系,自然美才能显示出来。因为自然事物的物理属性是独立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意识之外而只能依附于自然事物本身的,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但自然美不等于艺术美,艺术美离不开人的创造活动。所以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它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树木盆景美属艺术美范畴。因此,单靠几片绿叶取悦观众,树

  • 标签: 树木盆景 庄文其 盆景美 短暂性 艺术美
  • 简介:当前,我国生态建设已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针对“机遇与挑战并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新形势,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在”治理与破坏相持”这个关键阶段,政策绝不可以动摇,精神绝不可以松懈,干劲绝不可以减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机遇变为责任,把挑战变为动力.把成绩看成压力,把问题看成潜力,反骄破满,乘胜前进,

  • 标签: 《中国林业》 生态建设 林业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
  • 简介:近年来,我国切花百合产业发展迅速,福建地区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增长,从2008年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主要品种为‘索邦’、‘西伯利亚’、‘罗宾娜’、‘木门’、‘马可波罗’等。

  • 标签: 福建地区 切花百合 产存 种植面积 西伯利亚 马可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