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入组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5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51例(心衰组),不合并心衰患者74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水平。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肌酐、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醛固酮、D-二聚体、叶酸、肾素等指标作相关分析,对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8(12.4,23)mmol/L明显升高。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肌酐、叶酸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肌酐(r=0.479,p=0.000)、尿素氮(r=0.371,p=0.000)、尿酸(r=0.4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78,p=0.047)、BNP(r=0.278,p=0.002)、醛固酮(r=0.363,p=0.000)呈正相关,与叶酸(r=-0.374,p=0.000)呈负相关。对同型半胱氨酸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同型半胱氨酸=尿酸×0.225-叶酸×0.342+尿素氮×0.206。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尿酸、叶酸、尿素氮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尿酸,叶酸
  • 简介:抗癌药物-聚合物偶合物的应用是抗癌治疗的一个有效发展方向。抗癌药物-聚合物偶合物是将适合的聚合物载体、生物可降解的连接体以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癌药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新型抗癌药物的发展方向。多聚(L-谷氨酸)-紫杉醇偶合物(PG-PTX),将传统抗癌药物紫杉醇和多聚谷氨酸接连起来,是抗癌药物-聚合物偶合物中极具代表性的药物。PG-PTX偶合物能够提高紫杉醇的抗癌活性,增强紫杉醇治疗的安全性和效能,以及改善单独应用紫杉醇引起的不良药动学特性等。因此,PG-PTX偶合物的应用对于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多聚(L-谷氨酸)-紫杉醇偶合物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时间段收治冠心病患者6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2名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所得肌酸激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检测数值低于对照组在本研究中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存在密切相关性,能准确的反映出病患心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能确定危险因素,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

  • 标签: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多项生化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间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盐酸氨溴索治疗)和观察组(行N-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FVC(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一秒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盐酸氨溴索单一治疗相比,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应用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可提高有效率,改善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盐酸氨溴索 小儿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偏瘫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温胆汤联合穴位贴敷的联合应用,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来我院中医科治疗中风偏瘫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80例,对照组、治疗组人数分别为4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自拟方中药温胆汤加味组方,做好治疗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型半胱氨酸的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指标的比较,其中治疗后患者的Hcy水平明显好转,整体效果较优(p<0.05)。结论:对偏瘫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温胆汤联合穴位贴敷应用,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整体情况较为优良。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温胆汤 穴位贴敷 临床研究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肾脏功能主要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排出代谢产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可自由透过’肾小球基底膜,且披近曲小管吸收,同时无’肾小管的分泌,在所有组织中产生速率是恒定的,不受人体肌肉量、代谢、年龄、性别及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 标签: 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肾功能 临床应用
  • 简介:氨酸激酶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HGF/c-Met信号通路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HGF/c-Met通路成为靶向抗肿瘤治疗的新手段。本文着重介绍近期已上市和处于临床后期的c-Met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HGF C-MET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内源性抗氧化剂褪黑激素(M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MT(5mg/kg)组、NAC(75mg/kg)组、MT+NAC(5mg/kg+75mg/kg)组。参照杜冠华的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在再灌注0.5hr、2hr和6hr时取全脑制成10%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

  • 标签: 脑缺血 N-乙酰半胱氨酸 退黑激素 联合应用 MDA SOD
  • 简介:肽基环氧酮类化合物对20S蛋白酶体具有抑制作用,使之成为可能的抗肿瘤药物。根据此类抑制剂的结构和特殊抑制机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连接环氧酮部分(C-末端药效团)和肽骨架的化合物。合成工作方面,我们使用了经过Weinreb酰胺得到关键中间体末端α,β-不饱和酮的新合成方法,产率为62%-65%。

  • 标签: 环氧酮 合成 Α Β-不饱和酮 Weinreb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胸腺肽对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本院78例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9例,行胸腺肽治疗,观察组39例,联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FEV1、VE和T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联合用药疗效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胸腺肽 慢阻肺 肺部感染 阿莫西林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验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诊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为研究组,另选年龄相匹配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然后将脑梗死组分为研究组有斑块组与研究组无斑块组;对照组分为对照有斑块组与对照无斑块组。运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仪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脑梗死有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p

  • 标签: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在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100例,按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分为3个亚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和Hcy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I组血清脂联素水平(6.4±1.5)m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2.5±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28例)、中梗死组(42例)、大梗死组(30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8.8±1.9)、(5.6±1.3)、(2.7±0.8)mg/L]逐渐降低,轻型组(27例)、中型组(42例)、重型组(31例)患者[(8.5±1.7)、(5.4±1.1)、(2.5±0.7)mg/L]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亦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Hcy及hs-CRP参与了ACI的发病;并且它们的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这3个指标有助于对ACI患者病情及预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 标签: 脑梗塞 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评估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这两种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儿,分别采用包含L-asp(L-asp组)及Peg-asp联合化疗方案(Peg-asp组)进行诱导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ALL患儿共427例,其中L-asp组233例、Peg-asp组194例。2组患儿第15天及第33天完全缓解率(M1)及部分缓解率(M2)等骨髓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组的过敏反应、谷丙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抗凝血酶Ⅲ降低的发生率高于Peg-a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类似,但Peg-asp的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等发生率较L-asp更低。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不良反应
  • 简介:本文在先前的虚拟筛选发现的命中化合物B51(IC50=37.4μM)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甲基异噁唑/异噻唑衍生物类BACE1抑制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将B51结构中的氰基嘧啶酮片段转化为甲基异恶唑/异噻唑,同时缩短连接氰基嘧啶酮环和酰胺键另一侧咪唑环之间的连接链长度,可以使分子与BACE1的S1'和S2'口袋的契合程度更好,从而提高活性。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20个甲基异噁唑/异噻唑类衍生物并对其抑制BACE1酶活性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在这些化合物中,5t显示出比B51提高了近10倍的效力。SPR实验结果显示,其与BACE1结合动力学呈现"快结合,慢解离"的特征。所获得的活性甲基异噻唑类化合物分子量小,对正常细胞安全无毒,经PAMPA实验测试具有透过BBB的可能,可作为BACE1抑制剂类抗AD药物设计的新结构骨架。

  • 标签: 阿尔茨海默氏病 BACE1抑制剂 甲基异噁唑/异噻唑
  • 简介:目的对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47例肝硬化早期肾损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7例单纯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同期47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测定结果阳性人数。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水平(51.38±4.34)U/g·Cr高于研究2组(23.80±4.09)U/g·Cr和对照组(12.67±1.73)U/g·Cr;研究2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结果阳性人数38例(80.9%)多于研究2组13例(27.7%)和对照组1例(2.1%);研究2组尿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方式对出现早期肾损伤症状的肝硬化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早期肾损伤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目的为了合成天冬氨酸三肽醛衍生物前体,Weinreb酰胺Boc-Asp(OBzl)-β-Ala-Asp-(OBzl)-N(OMe)Me.方法采用DCC,IBCF法合成Weinreb酰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用于肽合成;Boc作为氨基酸的N-保护基.结果成功合成了Boc-Asp(OBzl)-N(OMe)Me(3),Boc-β-Ala-Asp(OBzl)-N(OMe)Me(5),andBoc-Asp(OBzl)-β-Ala-Asp(OBzl)-N(OMe)Me(7).结论合成了有用的天冬氨酸三肽醛衍生物前体.

  • 标签: 天冬氨酸肽醛 衍生物 Weinreb酰胺 Boc保护基 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亚麻子辅助B族维生素对防治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本院社区门诊接收的16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自由组合为两组。对照组:本组H型高血压患者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亚麻子辅助B族维生素,经过两个疗程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压、治疗12周后血压、治疗30周后血压、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12周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30周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情况进行对比,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亚麻子辅助B族维生素H型高血压在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明显改良患者的血压、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亚麻子 B族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B(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从我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中截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2组,1组为单一应用氨溴索治疗的参照组(42例),1组为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治疗的联合组(42例);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 、I L-8)、氧化应激(SOD、MDA)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联合组(4.76%)同参照组(7.12%)对比差异较小(P>0.05)。在治疗后血清TNF-α 、 I L-8水平方面,联合组(14.76±1.41ng•L -1、351.38±33.05ng•L -1)同参照组(20.82±1.81ng•L -1、380.63±44.26ng•L -1)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治疗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方面,联合组(88.96±6.87U•mL -1)同参照组(81.46±6.13U•mL -1)相比明显较高;在MDA(丙二醛)水平方面,联合组(5.61±0.72mmol•L-1 )同参照组(6.82±1.03mmol•L-1 )相比明显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联合组(97.62%)同参照组(78.57%)相比较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联合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炎症反应,还可在改善其病症表现的同时提升其肺功能,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CB) 急性发作 乙酰半胱氨酸 氨溴索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对miRNA及相应的靶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模型。HE染色观察幼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microRNA芯片检测肝组织的miRNA表达谱;荧光定量PCR对miRNA进行验证;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对目标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行验证。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初步确定miRNA199a-5p和miRNA-378-5p是NAFLD的关键miRNA,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Lpl)是miRNA199a-5p的靶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s-1,Srebp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alfa,C/EBP-α)是miRNA-378-5p的靶基因。结论:推测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可能通过上调Lpl表达水平,下调Srebp1和C/EBP-α表达水平。这些基因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可能对幼鼠NAFLD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MIRNA LPL Srebp1 C/EBP-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