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黔产红禾麻中总鞣质及缩合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总鞣质含量;以儿茶素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缩合鞣质含量。结果红禾麻中总鞣质与缩合鞣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18.04±17.80)mg/g和(97.80±17.67)mg/g,红禾麻中鞣质以缩合鞣质为主要类型。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红禾麻中总鞣质及缩合鞣质含量。

  • 标签: 红禾麻 鞣质 含量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第113届会议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全球健康新战略。健康新战略认为,不健康的饮食是导致众多疾病以及一些癌症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最佳食物 非传染性疾病 生活习惯 健康 饮食
  • 简介:目的:了解普外科清洁手术(Ⅰ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5月324例符合条件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在手术前0.5~2h用药者50例(15.4%),手术前2~24h用药者64例(19.8%),手术后用药者185例(64.8%);持续用药时间≤1d的16例(4.9%),≤3d的80例(24.7%),4~7d的198例(61.1%),〉7d的46例(14.2%);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3d。预防用药品种最多为克林霉素磷酸酯169例,其他以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该院I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干预管理。

  • 标签: 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通过对直肠癌病例的诊治分析,探索较为合适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局部切除后行补充手术的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64个月(1~352月)。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的直径与有无肌层浸润相关(P〈0.001),肿瘤直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肿瘤直径≤1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3.6%,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4%;肿瘤直径〉2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75%,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0%。结论对于局部切除后的直肠癌,如存在肌层浸润、直径大于2cm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建议应行补充根治术;如仅为局部残留,则行补充局部切除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类癌瘤 局部切除 补充切除
  • 简介:当前麻风的漏诊和误诊率居高不下,通过培训加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于麻风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将会更为可靠地降低麻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现报道1例界线偏瘤型麻风患者,初诊时误诊为Sweet综合征,后经组织病理和抗酸染色确诊为界线偏瘤型麻风伴I型反应。

  • 标签: 麻风病 多菌型 误诊
  • 简介: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髌骨软骨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腰肌纤维支炎等风湿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共计616例,全部病例在用药期间停用其它治疗药物,单纯使用痹祺胶囊治疗。结果起效时间最短1天,平均5天余。除类风湿性关节炎(67.61%)外,治疗其余各病的有效率均在94%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约5.36%,且均很轻微。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髌骨软骨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腰肌纤维织炎等疾病在中医中都属于痹症范畴,其病因是由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从而导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痹症。痹祺胶囊采用党参、白术等补气血之不足,丹参、马钱子等通经活络,祛除瘀阻,茯苓等利湿养肾,诸药合用针对痹症病因共同发挥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通过616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痹祺胶囊治疗风湿疾病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可作为多种风湿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向临床医疗单位推广。

  • 标签: 痹祺胶囊 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风湿类疾病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响应面法优化哈蟆油肌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加热提取哈蟆油核苷成分肌苷得率的主要因素(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肌苷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为o,即为纯水提取,时间为67.0min,料液比(g:m1)为1:71,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肌苷的含量为23.31μg/g,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哈蟆油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哈蟆油 肌苷 响应面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 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I切口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针对100份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病历中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剂量不适宜1份,占比1%;用药时机不当3份,占比3%;用药疗程过长11份,占比11%;遴选的药品不适宜6份,占比为6%;用药频次不适宜2份,占比为2%。结论:I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用药剂量不适宜、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药频次不适宜等。根据医院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该及时采取针对性方法解决,保证抗菌用药合理性。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风湿疾病关节炎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外治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此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3年10月之间接收的66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编码双数及单数分类为一般组与研究组,分别应用不同治疗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关节部位健康状态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关节健康水平高于一般组风湿关节炎患者且研究组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一般组风湿关节炎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外治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在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积极作用,且可提升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风湿类关节炎 中医外治治疗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大疱性天疱疮患者行细节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58例大疱性天疱疮患者分为实验组(29例,应用细节护理)、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ESCA评分、护理前后SF-36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度(96.55%,28/29)高于对照组(72.41%,21/29),P<0.05;实验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42.06±4.12)分、健康知识认知评分(52.67±5.33)分、自我概念评分(36.17±4.25)分、自护责任感评分(33.92±3.8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SF-36评分(88.72±3.35)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合理运用细节护理,利于大疱性天疱疮患者自护能力与生命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大疱性类天疱疮 自护能力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以风湿疾病关节炎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外治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此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3年10月之间接收的66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编码双数及单数分类为一般组与研究组,分别应用不同治疗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关节部位健康状态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关节健康水平高于一般组风湿关节炎患者且研究组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一般组风湿关节炎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外治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在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积极作用,且可提升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风湿类关节炎 中医外治治疗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学龄前儿背地里头发中锌、铁、、钙、锰、铅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集江门市区0-7岁健康儿童3255的头发,用混合酸消化至无色透明,蒸发近干后定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各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幼儿期的发锌含量最低(P<0.05),学龄前期的发钙含量最高(P<0.05),铁缺乏(P<0.05)的流行率则以学龄前期儿童较高,铜缺乏及铅中毒的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发铅与发锌呈负相关(P<0.01),发铅与发铜,发钙,性别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微量元素之间也有一定相关关系。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微量元素 含量 相关性分析 统计分析
  • 简介:血液流变学是由Copley等1951年首次提出,它是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的分支,以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包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内容,血液流变学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液流变学变化 生物流变学 全血黏度 血小板聚集性 血浆黏度 血小板黏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中医在经间期治疗妇科病症(特别是月经病和不孕症)方面的经验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第一至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的著作和近30年的研究文献,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主要包括方剂应用频率、单味药物应用频率和中医理论与用药关联性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5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和80首方剂,涉及97种单味药物。当归、菟丝子、和丹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药。综合调节气血和活化血液循环是治疗经间期妇科病症的关键。结论:老中医在经间期治疗妇科病症方面展示了丰富的经验和明确的用药规律。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名老中医 妇科病症 月经病 不孕症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杨少山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规律。方法 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杨少山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方剂资料挖掘分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算法等方法,分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剂中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等。结果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医处方323张,涉及中药142味,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方剂中较高频次中药有62味,药物关联度较高的药对10组,得到8个方剂组合。结论 通过证治规律的分析与挖掘,为总结杨少山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提供了参考,也为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提供了借鉴。

  • 标签: []  数据挖掘 名老中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