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母婴结局。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7例妊娠相关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4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5例伴有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合并脑血管畸形、肾脏损害、贫血、感染各1例。5例孕产妇死亡,1例胎儿死亡。结论妊娠相关脑血管病发病危急,子痫前期/子痫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如诊疗及时,母婴可能获得较好结局。

  • 标签: 妊娠 脑血管意外 子 颅内动静脉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瘤致癫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37例脑胶质瘤中51例(37.23%)伴发癫痫。肿瘤主体位于额叶、颞叶部位者癫痫发病率高,具有钙化、肿瘤累及皮层和没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胶质瘤容易引发癫痫,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0.05)。结论胶质瘤伴发癫痫与其病理类型、肿瘤生长部位及特征有关;癫痫发作类型与肿瘤所在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癫痫 胶质瘤 水肿 占位效应 钙化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方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表达水平,分析这两项免疫学指标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以眼睑下垂(95例,84.07%)为首发症状,少数以复视(18例,15.93%)起病。疲劳试验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9.44%(85/107)和84.85%(84/9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和血清甲状腺抗体异常率分别为44.32%(39/88)和28%(14/50),胸腺增生和胸腺瘤阳性率分别为16.67%(17/102)和11.76%(12/102);血清AChR抗体阳性率为62.83%(71/113);但MuSK抗体均呈阴性。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向全身型转化率为12.39%(14/113),其中血清AChR抗体强阳性者(13例,28.26%)显著高于弱阳性者(1例,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7,P=0.032)。结论成年发病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大多数患者伴发胸腺和甲状腺异常。血清AChR抗体表达水平升高预示向全身型转化率升高,鲜有MuSK抗体阳性反应。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眼肌麻痹 受体 胆碱能 电刺激 荧光抗体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IAC患者53例,其中47例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微创囊肿切除加局部的蛛网膜下腔及相关脑池开放术、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术及囊肿-腹腔分流术等;6例未手术者临床随访观察。结果大部手术治疗者获得良好疗效,癫痫能得到控制或发作次数减少。结论对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应积极手术治疗,蛛网膜囊肿部分切除加局部蛛网膜下腔及相关脑池开放术是首选的外科方法。

  • 标签: 颅内蛛网膜囊肿 手术治疗 分流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0年7月门诊或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面对面采集临床资料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就诊症状、诊断延误时间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人组,男4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7.19±3.40)岁,平均诊断延误时间(13.76±11.38)年。均以肢体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20例(95.24%)呈现晨轻暮重现象,6例(28.57%)伴帕金森样症状,2例(9.52%)伴痉挛性截瘫;经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随访18例患者,仅1例治疗后仍遗留肢体残疾;3例失访。随访期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平均维持剂量(175.35±113.51)mg/d,3例患者辅助应用盐酸苯海索(4.6mg/d)治疗。结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多于儿童期以肢体肌张力障碍发病,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或青年帕金森样症状患者应行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诊断性治疗,以降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误诊率。

  • 标签: 张力失调 左旋多巴
  • 简介: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7年内25例此类患者,对其发生原因、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青少年、老年人,全身多发损伤病人及不适当的治疗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脑梗死;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预后大多良好。结论对轻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讨论对预防其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鲁西南地区103例烟雾病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结果103例患者中以脑出血表现为主的有43例,以缺血症状为主的有55例,以反复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表现的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例,产前子痫1例,1例儿童以溶血性贫血为首要表现,发现动脉瘤6例,单侧烟雾病15例。103例患者中均未发现有家族史,11例钩端螺旋体试验阳性,4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结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缺血症状为主,烟雾病发病与甲亢、钩端螺旋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烟雾病 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综合医院失眠患者的相关心理状态。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3318例接受明尼苏达多项测验量表(MMPI)检测患者,分为失眠组1586例与非失眠组1732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眠组患者多表现为抑郁或焦虑性障碍(占65%),失眠组患者的癔病、疑病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态因子分表现为异常(分别为68.5±10.41、67.8±10.96、65.7±11.16、64.8±10.52、61.0±11.99),与非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患者常伴有癔病、疑病症、抑郁症、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态。

  • 标签: 失眠 心理状态 明尼苏达多项测验量表
  • 简介: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心理干预提供借鉴,方法运用量表和自编问卷,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测量.结果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因于分为1.98)、人际敏感(因于分为2.00)、偏执(因子分为1.84)和敌封(因于分为1.92)。通过自编问卷,我们进一步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意志力、情绪调控、自我认识和价值观上也存在一定偏差。结论笔者系统地探讨了形成原因,以便今后能够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中职 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 生存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ICU病房接收的98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98例ICU患者中睡眠质量好、一般及差分别占据9.18%、71.43%、19.39%,其睡眠质量平均总分为(47.76±22.84)分;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及护理因素,分别占据23.60%、21.35%、20.22%、17.98%及16.85%。结论:ICU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大多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了解ICU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及时给予预防干预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情况 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垂体腺瘤切除术后(32只眼)视力较术前下降(下降0.2以上)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术后即完全失明3只眼,视力下降21只眼;术后24h出现视力下降5只眼:术后48h出现视力下降3只眼。结论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是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术中损伤视神经或视交叉、瘤腔内血肿形成、瘤床填塞物过多、视神经血管痉挛、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视力下降 原因 分析
  • 简介:小儿头部轻微外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偏瘫,多无意识改变及颅内高压症状,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所致,其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表现不易区别,容易误诊。我院自1995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18例创伤性脑梗死患儿,对其发病原因、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以总结其临床发病特点。

  • 标签: 创伤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小儿 头部CT检查 急性偏瘫 不同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韦格纳肉芽肿(WG)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24例WG患者,年龄16岁~60岁。结果其中以鼻部为首发症状者15例,占62.5%,肺部3例,占12.5%,病理检查是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鼻黏膜活检,15例经反复鼻黏膜活检,阳性率达100%,另外,C-ANCA在WG中阳性率达80%~90%。结论对可疑WG的患者应早期做病理检查及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尤其以上呼吸道为首发症状者应早期反复多次做鼻黏膜活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早期的确诊率,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韦格纳肉芽肿 WG 治疗 诊断 病理检查 ANCA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记忆和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伴精神障碍1年多,意识模糊2d于2010年1月收入广东省司法警察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1年多前出现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偶有头晕、头痛,偶伴精神障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两便失禁。

  • 标签: 神经梅毒 脑积水
  • 简介:目的研究某军区基层部队战士自尊水平,并探求影响战士自尊水平的环境因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以团体测试方式,统一指导语,对470名战士进行测评。结果470名战士的自尊水平总体均分为29.91±3、76。不同性别、来源、军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身份战士的自尊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关系好的战士自尊水平为30.06±3.72,差的为28.19±3.93,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

  • 标签: 战士 基层部队 不同性别 影响 文化程度 军人
  • 简介:目的评估后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时间<7d的急性后循环梗死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15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在后循环供血区存在缺血病灶.在病后2年内(平均随访时间13.4±5.0月)对惠者进行残障量表(mRS)、Barthel指数(BI)评估,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价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5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病后2年内无残障及轻度残障(mRS0~3分)者占76.3%,严重残障(mRS4~5分)者占19.9%,死亡者占3.8%.mRS和BI两种评估方法一致性较好(P<0.01).BI评估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9,95%C/1.034~1.125,P<0.01)、多病灶(OR3.463、95%C/1.294~9.267,P=0.013)、卒中史(OR2.505,95%C/1.103~5.685,P=0.025)与病后2年的预后相关.结论后循环梗死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死亡率低.年龄小、单病灶、既往无卒中史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初次诊断烟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烟雾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和伴发疾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男性患者为33.6岁,女性为41.5岁,不同性别患者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患者间临床表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比例1:2.38,发病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x2=4.481,P=0.034);患者起病形式为缺血性卒中表现者占59.25%;本组中3例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占11.11%;40.74%患者合并高血压。结论本组成人烟雾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受累血管可以合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 标签: 成人 烟雾病 回顾分析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约75%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目前,对中量(30~40ml)出血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仍存争议。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42例中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探讨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笔者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2267)在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的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的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的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1.678,95%C/1.489~1.891)、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0R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的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

  • 标签: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人员的现状,为提高神经介入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2017年在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学员,对相关介入操作"零"基础的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单位级别及学习后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等。结果在112例介入操作"零"基础学员中,男性学员108例(96%),中高级专业职称101例(90%);经过6个月的学习,熟练或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92例(83%),熟练或较熟练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ractionangiography,DSA)81例(72%)。理论与实践均取得较好成绩的年龄集中在26-35岁之间。结论神经介入技术与理论的最佳学习年龄在26-35岁之间。针对"零"基础的神经介入学员,应根据学员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教育基础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

  • 标签: 神经介入 教学 进修医生 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