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实时动态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结果:全面记录患者72h血糖参数,及时发现了严重低血糖高血糖。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能有效解决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的盲点,能指导医生更精准的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糖尿病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8月-2017年3月间87例出现低血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具体原因有:37.93%为用药不当,32.18%为进餐延迟,17.24%为进食减少,6.90%为饮食控制过度,3.45%为运动量过大,饮酒占2.30%。结论在临床上有多种因素可致老年患者出现低血糖,要及时了解,并给予有效措施,只有此才可将他们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减少。

  • 标签: 老年患者 糖尿病 低血糖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对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DM组,分别进行个体化干预一年。结果:①组内比较:在干预前后,组内FPG、2hPG、WC、BMI都有显著差异(P值〈0.001);②组间比较:FPG、2hPG、WC、BMI都有显著差异(P值〈0.002、〈0.05、〈0.05),而BMI变化不明显(P值〉0.4)。结论:社区干预对IGR组和DM组都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社区干预 糖调节受损(IGR) 糖尿病(DM)
  • 简介:患者,女,56岁,确诊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三级极高危,并给予氨氯地平片5mgqd,依那普利片10mgbid,卡维地洛片10mgbid口服,非诺贝特20mgqn口服,诺和锐6u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8u每晚十时皮下注射。空腹血糖基本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基本控制在10mmol/L以下。3月26日下午3时50分,患者因要外出就餐,提出要在就餐时自行皮下注射餐前的诺和锐6u,

  • 标签: 诺和锐 低血糖 大剂量 自行皮下注射 抢救 重症
  • 简介:以76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低血糖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饮食、用药不合理等因素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结论加强教育,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

  • 标签: 老年病 糖尿病 低血糖 护理
  • 简介: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糖尿病伴发低血糖的诱发因素及对其采取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患者在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伴发低血糖患者采取适当干预措施,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减少并预防低血糖发生。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干预 遵医行为
  • 简介: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低血糖得到及时纠正,未引起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无症状低血糖病重在预防,提高对低血糖病的认识,加强预见性护理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低血糖病的发生。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无症状低血糖 预防 护理
  • 简介:病例张明(化名)老大爷年逾七旬,近年来一直饱受便秘的折磨,常常是4~5天才大便一次,每次排便都弄得他筋疲力尽,有时还不得不去医院灌肠才能解决问题。为此,他曾到多家医院诊

  • 标签: 糖尿病肠病 血糖控制 诊治 肠道 医院
  • 简介:将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按照入院的末梢血糖、HbA1c水平不同分成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根、、据血糖控制的目标值不同,了解各组的预后差异。结果无论糖尿病组,还是应激性高血糖组,常规治疗良好率都有统计学差异,说明血糖控制目标在6.2—8.3mmol/L预后最佳。结论对于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糖升高患者,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在6.2~8.3mmol/L预后最佳。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高血糖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我院选择行术中输血的76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n=38例)和糖尿病组(n=38例),结果:(1)关于血糖浓度,糖尿病组术前(7.23±1.08)mmol/L、(8.92±1.35)mmol/L、(12.95±1.77)mmol/L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4.38±1.19)mmol/L、(6.32±1.57)mmol/L、(8.44±1.84)mmol/L(P〈0.05);(2)糖尿病组高血压发生率76.32%、冠心病发生率63.16%、糖尿病肾病发生率50.00%、视网膜病变发生率28.95%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21.05%、15.79%、10.53%、5.26%(P〈0.05)。结论:术中输血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大幅度上升。

  • 标签: 糖尿病 术中输血 血糖浓度
  • 简介:目的该研究重点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88例患者,均对其进行血糖控制指导及治疗,同时按照治疗结果将其分为研究1组(血糖控制达标)和研究2组(血糖控制未达标),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妊娠且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120名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研究2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2组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新生儿低血糖指标对比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 母婴结局 影响
  • 简介: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及血糖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行为能力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有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患关节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四倍以上,且糖尿病的病程延长,其发生率增加。因此,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骨关节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由此可见,防治糖尿病骨关节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寻找新的诊治方法也已经迫在眉睫。

  • 标签: 糖尿病骨关节病 血管生成因子 糖尿病并发症 非糖尿病 病程延长 临床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该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以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组间人数相等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再实施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包括患者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血糖值(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组间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及生活干预对促进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 生活护理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对血糖以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并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终末期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血糖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透析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透析期间对血糖以及血压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透析 血糖 血压
  • 简介:自从“糖脂宁事件”之后,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的问题再次为人们所关注。这其中,尤以标榜有降糖作用的中成药最受关注。对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启煜,他告诉记者:“许多打着降糖旗号的中成药,大多都含有西药成分。这其中有些做得比较正规,有些则不做说明,给医生用药带来很大不便,更给广大患者带来不少隐患。”

  • 标签: 成分 西药 低血糖 消渴丸 降糖作用 记者采访
  • 简介:120例T2DM病人随机分为果糖组(60例)和盐水组(60例),每日分别给予250ml果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5小时输入。于输液第Oh、1.5h测定静脉血糖水平。结果两组的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生理盐水比较,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糖尿病血糖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果糖氯化钠 输注 血糖
  • 简介:60例T2DM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按其结果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血糖标准差(SDNG)、LAGE、CV、CV—FPG、MBG,并记录年龄、病程、BMI、WHR、血压、血脂、(FBG)、HbA1c。结果LDM患者下肢血管异常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SDBG、LAGE、CV、CV—FPG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 下肢血管病变(L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