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强化血液安全,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2009〔123〕号)要求,湖北省卫生厅决定开展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工作。2009年8月荆州市卫生局组织两个督导组以卫生部发布的《县级医院输血科(血库)督导检查表》和《县级血库人员应知应会一百问》为标准,采取实地查看、现场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县级医院输血科和血液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安全 检查
  • 简介:目的:监控净化室的消毒效果,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利用测控仪测试尘埃粒子、风速、噪音,用平皿进行空气沉降菌的检测。结果:风速、噪音符合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尘埃粒子、细菌菌落数低于规定的界限,只是季节不同、检测的位置不同,少有差别。结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无菌观念,质控科定期监控,就能保证净化间工作状态下始终符合标准

  • 标签: 净化 净化室 消毒效果 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稀释剂Ⅲ在血液保养液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将血液保养液先用稀释剂Ⅲ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后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供试品干扰初筛试验和供试品干扰试验均无干扰。结论:在血液保养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可用稀释剂Ⅲ将供试品先稀释11倍,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2倍,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按规定进行检查

  • 标签: 稀释剂Ⅲ 内毒素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相关检测项目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30min内使用MandryBC-5800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h,血小板计数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h达到捐献前水平。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在捐献后24h达到最低值,在捐献后96h恢复捐献前水平。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常规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本地区ABO血型定型困难,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与血小板抗体阳性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发生状况,探讨其输血前检查的难点与重点。方法:使用试管法对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抗体鉴定,使用固相凝集方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易发生改变导致定型困难,自身与同种抗体常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供受者红细胞与血小板的不相配合,血型异常与抗体阳性的情况与血液病的种类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发生血型异常、易产生红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应结合其病史和输血史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ABO定型 不规则抗体 血小板抗体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的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查使用Combas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例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例阳性,阳性率53.9%,70例良性肿瘤仅1例阳性,阳性率1.4%;细胞学检查,39例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阳性16例,阳性率41.0%,70例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为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为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学、DNA异倍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联合灵敏度为87.0%,联合特异度为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 标签: DNA异倍体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