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LDQ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L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CL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CLDQ评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式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CLDQ评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您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信封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通气模式的呼吸比为21,对照组实施通气模式的呼吸比为12,对比2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PaO2水平、CL、Ppea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为患者实施反比通气,可以促进其肺顺应性的增加,对炎症因子释放进行控制。

  • 标签: 腹腔镜 通气模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医保保险为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提供了医保服务。但是医院在医保管理工作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传统的医保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改的需求。基本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医改大环境下医院医保管理新模式

  • 标签: 医改大环境 医保管理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研究组的生理机能(27.8±10.2)明显高于对照组(16.1±7.1),社会生活能力(89.3±18.9)显著高于对照组(32.4±10.6),而且研究组的自我能动意识(29.7±15.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6.1±8.3)。结论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医护合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脊髓损伤伴截瘫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医护合作模式。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康复护理中,医护合作模式的开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医护合作 康复干预 脊髓损伤伴截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015年 10月 -2016年 11月在本院心外科接受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治疗的 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 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57%(

  • 标签: 瓣膜病 冠心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护理实习带教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89名护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用PBL教学法,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除操作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外,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对提高护生实习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教学模式 眼科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健康教育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知识知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知晓率为70.59%低于研究组91.18%,存在统计学差异(X2=4.660,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知晓率高,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14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240例实施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此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手术部位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的新生儿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新生儿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新生儿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 新生儿护理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带状疱疹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为带状疱疹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带状疱疹患者,对症治疗基础上分为2组护理。对照组48例带状疱疹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带状疱疹患者加行舒适护理模式,对比2组带状疱疹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止痛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带状疱疹患者舒适护理模式利于患者症状改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的提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带状疱疹 舒适度 症状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疼痛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先选取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选取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试验组创伤骨科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创伤骨科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护理前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6.68±1.71),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6.48±1.6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54±0.82),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29±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5.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创伤骨科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创伤骨科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预防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职护士152名,基于护士个人意愿分组,观察组76名,开展六西格玛(DMAIC)管理模式探析护理人员针刺伤核心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管理方案;对照组76名,无意愿参加DMAIC小组管理模式者,比较两组针刺伤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预防护士针刺伤效果良好,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减少护士血源性感染率,亦为护理工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即理念。

  • 标签: 职业伤害 护士 针刺伤 六西格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我科室顺利分娩的单胎妊娠的新生儿12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能力评分以及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产妇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0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4.52%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92%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48%的满意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利于出院后新生儿的自我护理;同时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床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导医台护士实施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导医台护士实施护理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对比分析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沟通能力、业务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护士形象)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门诊导医台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门诊导医台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将78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评分(19.19±1.24)分和抑郁评分(19.11±1.12)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0.46±1.56)分和抑郁评分(29.33±1.31)分,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技能评分(92.46±1.48)分、护理态度评分(96.78±1.21)和产妇产后生活质量评分(91.55±1.46)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技能评分(89.45±1.21)分、护理态度评分(90.12±0.56)和产妇产后生活质量评分(80.14±1.21)分,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状况,有利于患者身体情况的进一步改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妇产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手术室护理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管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品管圈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失误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改善,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品管圈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质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10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开展同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癌知识掌握评分为(92.7±6.1)分,对照组患者胃癌知识掌握评分为(71.5±3.4)分,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护理采用同质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胃癌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同质健康教育模式 胃癌 术后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协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结果协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其中,肺不张及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2.56%及5.13%。患者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使患者、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与护理人员一同参与护理,实现协同护理,可有效降低有创呼吸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有创呼吸机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