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见习带教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见习的20例实习生,设其为对照组,为其采取常规见习带教模式;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见习的20例实习生,设其为研究组,为其采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率(95%)也高于对照组(65%),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见习带教中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升实习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实习生也对这种带教模式更加满意。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见习带教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探讨合理缩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手术路径操作范围。方法采集15例成人尸头标本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岩骨和后颅窝的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在颅盖中选取乳突尖部为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志点,在颅底中选择颈静脉结节前缘为目标显露区的标志点,以开颅和显露标志点连线为轴线作出直径为2em的圆柱状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再缩小圆柱直径至1cm进行微创化设计;观察和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化前路径中包含乙状窦前缘、颈静脉球下端、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包含部分颈内动脉的体积为(41.57±2.38)mm3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为(60.64±2.13)mm3。微创化后手术路径经过部分颈静脉球、颈内静脉和岩下窦,经过副神经。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所包含骨性结构、颅神经、静脉结构体积分别为(2168.00±12.90)mm3、(26.43±1.71)mm3和(780.32±18.74)mm3,均小于微创化前的(7083.40±156.24)mm3、(130.24±1.88)mm3和(2411.00±162.86)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49、217.286、54.402,P值均〈0.01)。结论模拟手术路径中,操作方向和范围确定,可实现量化比较。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结节的微创化手术路径有助于减少术中对骨性结构的磨除和神经血管的损伤。

  • 标签: 乙状窦前入路 虚拟现实 三维解剖 颈静脉结节 颅底
  • 作者: 刘金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9-12
  • 出处:《医师在线》 2023年第12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浙江杭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的精确度,探讨3D打印截骨模块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是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收治的行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纳入28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的术中和术前虚拟截骨数值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术后28例患者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各部分截骨厚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前虚拟截骨的精确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3D打印截骨模块 虚拟截骨 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