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9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27例)与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2例)在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生物补片进行腹腔镜与开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患者手术时间为90.7±11.5分钟,开腹组手术时间为130.7±32.4分钟;开腹组术后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暂,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使用生物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腹股沟嵌顿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镜 生物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微创术与内侧入路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到我科诊治的228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术,研究组采用内侧入路联合空心钉及钢丝张力带的治疗方法,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侧入路联合空心钉及钢丝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明确,整体疗效优于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术 内侧入路 空心钉 钢丝环张力带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三甲医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通过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通过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可及早促使患儿获得肺氧合能力,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氨溴索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呼吸窘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照组37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儿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及吸氧浓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对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加强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足月 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完成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从而比较两种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组50例硬膜外阻滞组和5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组。观察、监测并统计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牵拉、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从而得出两种麻醉阻滞方式的效果佳、安全性好的麻醉方式。结果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牵拉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等。结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相较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术中牵拉及术后疼痛、发生并发症率低,应用价值高级安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与分次紧线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创面肉芽组织中面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等研究,寻找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式愈合时间短于分次紧线术式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60名受试者分为持续张力紧线组和分次紧线组。以两组患者术后创面不同时间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张力紧线组比分次紧线组治疗高位肛瘘创面愈合快,与其通过显著增加创面b-FGF水平,从而促进创面胶原的合成和上皮的生长,增加VEGF合成和释放,促进创面血管形成以修复创面有关,为今后一次性持续张力紧线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持续张力紧线术 高位肛瘘 创面修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的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H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静态肺顺应性、吸气峰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增加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PaCO2降低更明显,PaO2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HMD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转归,患儿的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