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传染病的社会流行性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地区常见传染病乙肝、结核等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比采取预防措施后传染病的发病率。结果本地区在实施预防控制前结核发病率为5.3%,乙肝发病率为4.1%。经过有效预防后结核发病率为3.0%,乙肝发病率为2.2%。经过预防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原因进行积极预防控制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 标签: 传染病 社会流行性 预防控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会支持和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初产妇分娩应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产前干预,观察组用常规产前+社会支持+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分娩疼痛评分低、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临床干预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经社会支持及分娩自我效能增强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分娩应对能力。

  • 标签: 社会支持 分娩自我效能 分娩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03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50例);并对100例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值<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还能提高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社区 日间照料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影响,评价心理与社会干预必要性。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社会干预。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BPRS、SDSS、ADL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A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擅自停药,对照组出现1例复发、3例攻击行为、3例停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有助于稳定病情,增进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病房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2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RBANS、社会功能评分组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可加强患者执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认知功能,并且社会认知功能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 RBANS 社会认知功能 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共1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接受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时、6月末结束时及12月末时随访,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末和12月末,两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6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远期康复及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和SSFP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GQOLI-74和SSFPI评分较护理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I-74和SSFPI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P<0.05,且比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标签: 舒适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 简介: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②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网络成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遂宁地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现况及相关社会因素,为PS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量表调查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结果3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检出PSD130例,PSD患病率为35.81%;其中,轻度抑郁78例,检出率为21.49%,中度抑郁40例,检出率为11.02%,重度抑郁12例,检出率为3.31%。老年PSD患者和脑卒中非抑郁患者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家庭关系、健康状况、睡眠质量、脑卒中后社会支持得分在PSD患者与脑卒中非抑郁患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学历越高、个人平均月收入越高、家庭关系越差、健康状况越差、睡眠质量越低、社会支持程度越低,发生PSD的风险越高。结论四川省遂宁地区老年PSD患病率较高,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程度等社会因素对老年PSD的发生存在影响。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后抑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施以药品实施治疗,试验组29例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等。结果比较表明,试验组治疗以后的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具备明显的成效,值得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张兴贵的《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叶悦妹、戴晓阳的《社会支持量表》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234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施测。通过研究此地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来比较两种文化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当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减轻社交回避以及苦恼,有利于促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 标签: 社会功能缺陷 精神分裂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从环境、人文、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活动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QLS)评分变化。结果质护理后病人SSPI总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动性与社会交往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优质护理后患者在动力与精力、心理社会方面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病人社会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社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及语言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抽取64名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及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后,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0名急诊科护士纳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给予了解分析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结果急诊科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密切。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不乐观,特别是社会支持状况以及自身应对方法,医院科室需结合实况给予急诊科护士支持鼓励,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更好的利用社会支持。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抑郁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观察对他们病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患有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46例,分成均匀等量的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参考组住院抑郁症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抑郁的药物护理,实验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然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症的康复情况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治疗情况,主要的调查方法是让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评分表。结果由表格观察可知,两组住院抑郁患者治疗后的抑郁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抑郁患者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参考组,且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结论在对住院抑郁患者治疗时,除了让其服用常规药物外,鼓励进行运动治疗,能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病情,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更加健康和满意。

  • 标签: 住院 抑郁患者 运动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理模式。干预4周后,采取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NOSIE评分中激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理模式 住院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施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合用碳酸锂治疗,均持续治疗6周,分别在入组前及治疗2、4、6周后,运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应指标与内容。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的社会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但观察组在治疗2、4、6周时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要显著好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抑障碍郁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显著而又快速的改善其社会功能。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碳酸锂 复发性抑郁障碍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