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心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患者为护理满意度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间到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B组,A组患者的发病时间小于4h为30例,B组患者发病时间在4~8h之间为3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健康组,参与本实验的全部人员均行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CRP、cTnI水平变化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B组患者的血清CRP、cTnI水平变化情况显著高于A组、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血清CRP、cTnI水平变化情与健康组相比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急性心肌梗死阳性检出率较高,A组与B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联合cTnI检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检出率较高,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等优势,为患者对症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 标签: 血清CRP cTnI检验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肌标志物联合定量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整理典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同期确定100名健康人员进行对照。收治时间2017.09至2018.02,监测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T(cTnT)。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hs-CRP、CK-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2~24h内不同时间段hs-CRP、CK-MB、cTnT均持续升高。结论联合hs-CRP、CK-MB、cTnT定量检测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便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定量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8例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8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89.28%,效果满意。结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好有效的观察及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预防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分析目标是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纳入且参与诊治的5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案将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实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实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分析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和计率、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和计率、TC、LDL-C、HDL-C、TG、hs-CRP、TNF-α、IL-8、与参照组数值对比,统计学显示数据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瑞舒伐他汀治疗应用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并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8例患者静脉推注倍他乐克10mg之后血压及心率下降至要求范围之内,其余38例患者静脉推注15mg倍他乐克之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10~33/8~18mmHg,心率较治疗前下降20~35次/min;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进行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倍他乐克联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者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倍他乐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干预在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并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23/24)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0/23)86.96%(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4)4.17%显著低于对照组(5/23)21.74%(P<0.05)。结论在急诊行冠脉介入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及预后效果显著,辅助提高手术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冠脉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32例,该组患者行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对照组32例,行常规的护理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干预,其监测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比较后,结果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其早期康复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尿激酶溶血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溶栓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再通25例,未再通5例,再通率83.33%。溶栓时间90±30min,发生心源性休克1例,一年内生存28例,生存率93.33%。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改善预后,改善心肌供血,患者获益较大。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优质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抢救期间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急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并发症率与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各项更理想(P<0.05)。结论临床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诊效果,该法深受临床欢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ESCA)、功能状态(KPS)、幸福感(MUNSH)、生活质量(QOLS),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与实验组(3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与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呼吸平稳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PCI时间及进出急诊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抢救效率及恢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多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抢救效率及病人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疾病复发率仅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诊持续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同时还能够缩短病人的卧床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恢复效果,固急诊护理路径较适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率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急救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35)。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胸闷气促、疼痛以及心悸缓解的时间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加速患者症状缓解的速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急救 系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差异。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采取传统护理,B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卧床时间等均显著短于A组;B组组复发率为7.5%,A组为27.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相比于传统护理而言可以明显提高急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院前急救中价值。方法将符合急性AMI临床表现及相关体征,诊断标准,心电图的患者80例,发病时间为10分钟内(呼救120前),分为治疗组I组(B受体阻滞剂组),II为对照组,同时各组给于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仃,替格瑞洛,入院后观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清乳酸,心力衰竭,指脉氧氧饱和度,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时限,观察时间点分别用药后30分钟,1小时二个基准点,B受体阻滞剂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改变竭,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B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B受体阻滞剂 心机梗塞 院前急救 恶性事件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其发病类型分为U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稳定性心绞痛)、AMI组(急性心肌梗死),各4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4组均采用免疫层析法、凝血酶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对H-FABP、cTnI、Fg、Hs-CRP、DD、CK-MB等进行测定。结果AMI组入院12h时H-FABP、CK-MB、cTnI的检测阳性率均比其他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AMI组H-FABP、CK-MB、cTnI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等,与三者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显著,P<0.05;AMI组Fg、Hs-CRP、DD等水平与其他3组相比均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AMI患者采用H-FABP、CK-MB、cTnI联合检测,既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又能避免患者出现误诊,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多项指标 联合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其中对照组采取急诊急救方法,观察组先采取院前急救,在进行急诊急救。通过两组的死亡率和急救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具有很高的抢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