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1960年"新台光""柏华"与"牡丹桂"三个台湾歌仔戏班受邀到星马巡回商演,为"义发""东南亚""凯旋""罗盘"与"星洲凤凰唱片"等新加坡唱片公司所看中,剧团成员被邀请在当地録制唱片并发行销售。这些在"星国留声"的唱片,因并未在台湾发售,俨然成为当时台湾歌仔戏与新加坡交流的珍贵信史,也是"流落"在海外的台湾歌仔戏文物。本文以此"特定时空场域"録制的歌仔戏唱片,作为重返历史现场的线索,结合史料爬梳、报刊检索、文物考证、口述访谈与田野采録等研究策略,考察梳理"新台光""柏华"与"牡丹桂"等剧团出国的邀约模式与成员组成,在新马的演出性质与表演场域,展演形态与剧艺形态,管窥剧团在新加坡録制唱片的因缘、唱片剧目与音乐特色及电台传播等面向,初步建构台湾歌仔戏的星马演出印记,填补台湾歌仔戏半世纪之遥的海外传播史页缝隙。

  • 标签: 台湾 歌仔戏 戏曲唱片 新加坡 马来西亚
  • 简介:本文结合"现象学写实主义"理论,从作者表达欲望的角度出发,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探讨了中国新生导演的影像创作中去符码化的影像实践及产生的社会根源。

  • 标签: 符码化 写实主义
  • 简介:自《红楼梦》诞生起就有不少著作提及《红楼梦》和戏曲的关系,民国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关注这个话题,而相关研究却正式开启于20世纪70年。本文试图将三十余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分为“讨论《红楼梦》之后的戏曲改编”、“探讨《红楼梦》展现的戏剧活动”、“以戏曲为视角讨论《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以及“讨论《红楼梦》涉及的戏曲剧目”四类进行回顾与评析,努力在回顾过程中发掘其中的经典之作,评析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藉此勾勒20世纪70年末以来《红楼梦》与戏曲研究的发展态势。

  • 标签: 《红楼梦》 戏曲 小说 比较研究
  • 简介:2006年2月18日下午,黄梅戏第二领军人物之一,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安徽省文联隆重举行,安徽省宣传部、中国剧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文化厅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戏曲界同仁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艺术研讨会 黄梅戏 第二代 人物 安徽省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对话热,尤其是海外公演交流活动为剧学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新词汇、新观念。中外以及知识界与梨园界的互动都达NT新的层面。此间“象征主义”成为各方进行戏曲理论探讨的关键词。这一概念近20年间在戏曲讨论中的由显至隐,展现了在“他者”的刺激下,思想界的启蒙诉求与梨园界的艺术理论探索进行的对接,并因此启发和影响了“剧学”的构建和实践。

  • 标签: 剧学 象征主义 海外交流 梅兰芳 程砚秋 新知识界
  • 简介:2004年11月22日至28日,第三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共有来自国内外的九台剧目参加演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的《黑暗中的洞穴》表现了世界的匆忙和混乱;法国牛蒡剧团的《布朗小姐》对于历史与人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日本熊本卡拉拉剧团的《骨铺》对人性进行了无情剖析和直接探索;中国香港树宁现在式剧团的《独行侠与乱世佳人》;

  • 标签: 剧团 小剧场戏剧 实验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 演出 剧目
  • 简介:2008年9月15日,是滁州市黄梅戏剧团建团5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一百多名三新老演职员欢聚一堂,谈今说昔,群情激奋。50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啊,他们生活、工作在一起.练功、排戏、装台、演出,从一个台口走向另一个台口,把黄梅戏的歌声撒向九省50多个地、市,200多个县城、1000多个乡村,在数十万里的行程中,迎寒送暑,一路颠簸,既留下了辛酸,也收获了喜悦。

  • 标签: 黄梅戏 滁州市 三代 接力赛 理想 演员
  • 简介:在建党三十九周年的前夕——六月三十日,上海市一九六○年现代题材剧目观摩演出开幕了,我們热烈地祝賀这次演出胜利和成功.今年上半年,上海戏剧工作者在党的領导下,进一步实踐了毛澤东文艺思想,繼續发揚了大跃进的精神,无論是现代題材、历史題材的剧目創作和演出,都获得了出色的成就。由于群众創作的繼續开展,領导、群众、专家三結合的創作方法的广泛运用,使剧目創作,不仅发展了数量,而且提高了质量。据不完全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創作了反映技术革命的剧目有三十个,歌頌城市人民公社的剧目有二十二个,表现人民反美帝斗爭的剧目八十七个,反美帝的街头小演唱四百八十八个,新創作的历史剧八个,新整理的傳統剧目有一百三十七个。其中象京剧《晴空迅雷》,沪剧《鸡毛飞上天》、《烈火春风》,話剧《春城无处不飞花》,《闖将》,儿童剧《一旗高插万旗紅》,越剧《最美的图画》,昆曲《风雨送菜》,方言話剧《紅杏出墙》,滑稽剧《滿园春色》,淮剧《百花迎春》,評彈《春雷曲》、《姊妹俩》等現題材剧目;象京剧《唐賽儿》,越剧《金山战鼓》、

  • 标签: 观摩演出 现代题材剧目 九六 戏剧工作者 表演体系 金山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