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225例的个人资料,对其体重、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超重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措施.结果:肥胖组SBP与DBP分别为(134.2±15.32)mmHg(88.54±9.21)mmHg,超重组SBP与DBP分别为(121.6±12.54)mmHg、(81.63±8.45)mmHg,体质量正常组SBP与DBP分别为(114.6±11.28)mmHg、(72.31±8.11)mmHg,低体质量组SBP与DBP分别为(102.3±10.35)mmHg、(67.21±8.22)mmHg,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对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

  • 标签: 体质指数 大学生 血压 相关性
  • 简介:急性疲劳后,通过针刺“足三里,内关、百会、三阴交”,对脑电图、心率、血乳酸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可使大脑皮质稳定性加强,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心率、血乳酸恢复加快,对急性疲劳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急性疲劳 受试者 消除疲劳 脑电图 针刺疗法 血乳酸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快走训练对绝经女性密度的影响,探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和作用。方法:筛选出36名绝经两年以上的女性,随机分为A(核心稳定性训练组)、B(快走训练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三组腰椎L2-4、左侧股骨近端BMD以及血液、尿液生化指标BGP、Ca、P、ALP、U-Pyd等。结果:(1)BMD变化:A组、B组的腰椎和股骨颈BMD均在实验后增加,C组略微降低但不明显。A组腰椎BMD增幅明显高于B组(P〈0.05);(2)生化指标变化:A组BGP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略低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U-Pyd排泄水平略低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增加绝经女性骨密度;核心稳定性训练能使人体更多部位骨骼得到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效果更好。

  • 标签: 绝经女性 核心稳定性训练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雾霾天气对体育锻炼者的影响。指出治理污染是根本所在,对于户外体育锻炼而言,在积极应对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应采取增加改善体育锻炼健身场所、科学合理安排户外体育锻炼时间和区域、开展新式体育锻炼活动等有效措施,以保证户外体育锻炼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雾霾天气 体育锻炼
  • 简介:通过对2006年规则和2007年北京奥运会采用补充版女子跳马规则变化的分析,结合对1997年版、2001年版规则的查阅归纳对比,从深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了规则变化对女子跳马技术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新的规则促使女子跳马技术难度大幅攀升、扣分权重显著变化、难度动作表成开放型趋势、扣分力度明显加大、动作类型更趋集中;对规则的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把握未来世界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材、训练与比赛提供合理决策。

  • 标签: 体操规则 女子跳马 技术 影响
  • 简介:对参加国际24小时超长跑比赛的11名运动员进行了安静状态、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电监测,发现24小时超长跑运动员的安静心率均值低于60次/分,P-R间期均值比一般运动员稍高,而QRS波群和Q-T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心电轴也全部正常。另外,24小时超长跑运动员的心电图异常出现率较高,但大多属功能性,且长时间的运动没有对其造成明显不良影响。运动员赛后QRS波群时间显著高于安静状态,表明超长跑运动对心宝功能可造成一定影响

  • 标签: 超长跑 心电图 早搏
  • 简介:良好的球感是优秀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含对球的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等的精确感知。表征动量是个体普遍拥有的一种空间记忆错觉现象,即观察者对运动物体的最终位置的记忆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移。表征动量会影响到个体对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准确感知和判断。通过2个试验比较国家健将级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表征动量现象上的差异,探讨排球运动水平对表征动量的影响。试验一的表征动量任务使用诱导运动范式和被动判断反应方式,试验二的表征动量任务使用平滑运动范式和鼠标主动定位反应方式。结果发现:诱导运动范式下,在水平向右运动方向上,学生比运动员的偏移加权均数更大;平滑运动范式下,在高速运动条件下,学生比运动员的水平移位差更大。综合2个试验结果可以发现,专家级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均出现了表征动量现象,表明表征动量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性。同时,在诱导运动范式水平向右运动条件及在平滑运动范式高速运动条件下,健将级排球运动员的表征动量效应小于普通大学生,但是二者的差异与以往采用真实运动场景作为试验材料的表征动量研究结果相反。

  • 标签: 表征动量 移位 运动水平 诱导运动 平滑运动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新对两宋时期城乡结社组织进行审视;通过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分析两宋时期城乡结社组织对武术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武术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两宋时期 结社组织 武术
  • 简介:如何在和平年代培育未经历实战的革命军人不怕苦、不怕死、练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界定军人意志品质内涵及其维度的基础上,对剌训练中可测量的枪数或时间。经配对实验前后数据样本t检验表明,“自觉性”维度有显著作用,对“果断性”维度无显著作用,对“坚韧性”高于常人的意志品质,是军事训将军人意志品质三个维度量化为刺杀训练对提高军人意志品质的维度有高度显著作用。

  • 标签: 刺杀训练 意志力 影响 实验
  • 简介:对中国羽毛球技术风格的起源、演变,技术风格对中国男双竞技实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快、狠、准、活"技术风格源于单打项目,又发展于单打项目,对中国男双的早期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男子单、双技术的日益分化,这一技术风格对男双训练指导作用的局限性日益凸现,由于对技术风格、指导思想和制胜规律三个概念的认识模糊,旨在区分单、双技术差异的双打指导思想的概念并不全面,不但没有起到区分单双技术体系的目的,反而使对男双制胜核心的把握偏离了轨道,所以男双项目多年的改革实践治标不治本.

  • 标签: 羽毛球 技术风格 指导思想 制胜规律 男子双打
  • 简介:奥运会的国际影响研究,是当前中国奥林匹克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然而相关的研究成果,反映出研究方法的不成熟.参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和国外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些初步认识,进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奥运会国际影响研究方法论体系:从整体和宏观到具体和微观的阐释原则,结构性静态分析和功能性动态研究原则,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分析原则,前瞻性和对策性相结合的探究原则,理性思辨与制度构建原则.

  • 标签: 奥运会 国际影响 研究 方法论
  • 简介:一、前言中国篮球高举改革大旗,勇敢地走向市场已有三年了,回顾主客场赛制的CBA联赛几年来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值得欣慰的是这一赛制对推动篮球改革的深化,发展和培育篮球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拟就篮球主客场赛制对裁判工作所产生的...

  • 标签: 裁判工作 篮球裁判员 心理因素 主客场 篮球管理中心 临场裁判
  • 简介: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有: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其生理功能基础,又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得知,“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等。”因此,本研究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青少年平时的训练中,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核心力量训练 身体素质 青少年 运动能力 机能能力 生理功能
  • 简介:阐述了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着重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 标签: 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大学生
  • 简介:人口状况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人口流动加剧、贫富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残疾人口社会需求增强和人口肥胖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瓶颈。社会体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需要承担更多的缓解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和提升人口素质的职责,在社会和谐、民族体质和人口安全等更高的层面上发挥积极功能。

  • 标签: 社会体育 人口问题 和谐发展
  • 简介:大型体育赛事在广州举办可为广州带来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国际知名度和旅游形象提升,体育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客源结构改善,旅游业的软硬件水平提高,旅游产业政策优化等积极影响,但也可能带来交通拥挤、物价上涨、亏损风险、威胁安全、破坏环境、文化冲击等不利影响

  • 标签: 体育赛事 旅游业 广州2010年亚运会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实验对比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名参加太极拳短期(三个月)锻炼前后的老年人、20名参加太极拳长期(三年及以上)锻炼者与20名参加其他锻炼项目的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或短期参加太极拳锻炼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机能、改善骨骼、关节活动的能力和提高肌肉力量(主要是下肢肌肉),进而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参加太极拳锻炼组静态平衡能力与动态平衡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老年人 太极拳 平衡能力 实验研究
  • 简介:随着对大众心理健康领域日益深入的研究,利用传统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调查实验研究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太极拳作为干种优秀而独特的健心运动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及机制,分析了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映现和生理学依据。

  • 标签: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太极拳 大学生 抑郁心理 调节作用
  • 简介: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功应用,以及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三教合一 少林武术 文化 影响
  • 简介:举办奥运会已成为国家开展国家营销、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战略手段和重要举措。在北京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借鉴赛事赞助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研究奥运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作用机制,找出其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北京2022冬奥会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提供参考。研究从冬奥会与国家形象的关系入手,借助认知心理学视角的图示理论与关联网络记忆模型,深入分析了冬奥会影响主办国国家形象的作用机制,归纳了影响品牌形象转移过程与效果的可能因素,论述了冬奥会与主办国之间的品牌形象转移关系。

  • 标签: 冬奥会 国家形象 软实力 品牌形象转移 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