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学不能期待培养“完人”,但它在全面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熏陶,使之具有知识交叉的优势。首先,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知识分化日趋精细,专业教育更使知识失去了整体面貌,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之间的距离更是日益扩大。因此,全面知识熏陶应重视各个知识领域的整合。其次,知识间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要能融会贯通。而贯通的原则,应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为核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贯通,基本上是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

  • 标签: 人文主义精神 大学 综合素质培养 知识分化 素质教育 自然学科
  • 简介:人文教育作为关于文化和人性的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高校普遍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在基础课程教学、专业学习与研究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开展人文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表现为课程不够丰富、导师力量偏弱以及学生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加强研究生人文教育,需要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课程意识、导师意识和自我意识,并从培养目标、经典阅读、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四个方面着力推进,进而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造就一批具有学识扎实、理想坚定、境界高远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标签: 研究生 人文教育 课程改革 经典阅读
  • 简介:为了突出高校教育的目的性,在教育方式上要增加师生互动中的人文关怀。高校师生互动中人文关怀是可以具体把握和操作的,这种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以符合伦理关照为核心,以文化为主导内容.以提升人的自觉、潜能和创造力为预期目的来进行的。

  • 标签: 师生互动 人文关怀 伦理 考量
  • 简介: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举办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暨韦政通先生八十八寿诞学庆"于2014年11月30日圆满结束。2014年11月27日晚,韦政通先生应邀抵达深圳。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宏敏博士亦先后到达。

  • 标签: 韦政通 教育研讨会 人文思想 张宏敏 国学研究 张京
  • 简介: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战争观 战争起源 战争定义 战争性质
  • 简介:毛泽东文艺价值是我党文艺政策的重要依据。从理论表述和创作、欣赏实践看,毛泽东的个体文艺价值有政治的、学术的、生活的等多种取向。它既有系统整体性,又有矛盾性,既是传统的继承,又有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 标签: 毛泽东 文艺价值观 系统整体性 参照系
  • 简介:本文概要描述了澳门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并作了初步的评价

  • 标签: 澳门 女性文学 概观
  • 简介:梭罗在散文《越橘》中,对生长在新英格兰地区的越橘及其历史记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越橘可谓情有独钟,他认为越橘是人类快乐和精神健康的源泉,建议多建公地和树林等以保存乡村生活方式,使城市生活与自然相融。

  • 标签: 越橘 梭罗 自然生活
  • 简介:在《诗经》时代,普遍的审美标准是以硕大为美。《诗经》中有些爱情诗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审美取向。《诗经》中对于男女的审美标准是生长于原野上的野性之花,是自然的灵物,是华夏文明之初勃勃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健康质朴的美。

  • 标签: 诗经 审美标准 硕大
  • 简介:素材鉴读:上君尽人之知,中君尽人之力,下君尽己之能。现实生活中,常见一些单位的领导总是感叹身边没有人才。事实上,只要做到知人善用,何愁没有人才.在识人与用人方面,只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个团队就不愁没有发展。适用文题:知人善用/善于发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司马迁(汉)何谓人才?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不同的人才

  • 标签: 朱元璋人才观 李世民朱元璋
  • 简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必由之路.其内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科学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在创新中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思想,观念创新是前提,体制创新是重要保证.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创新 解析
  • 简介:在20世纪,古典德性论在基督教世界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严肃的讨论。阿伯拉尔是第一个认真对待古典德性论的人。他对德性概念作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解读,详细考察了古典德性论的四主德,提升了正义的地位,将正义与基督教爱的德性联系起来,成为其德性论中极具特色的内容,其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 标签: 阿伯拉尔 德性 正义
  • 简介: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词,并且依此阐发其词学主张,着重于“论词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词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词学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词学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周济 尊体
  • 简介:庄子与卢梭作为中西方哲学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上既有契合之处,也存在着明显分歧。契合之处在于,二者都以追寻"自由"为目标,并且认同"自然",批判"文明";分歧之处在于,二者实现"自由"的途径不同:庄子立足于"个体",认为"自然"即是"自由",卢梭则诉诸"社会",认为人类必将走出"自然","自由"只能依靠社会契约来实现。庄子与卢梭的自由充满着个体与社会的张力:庄子关注"个体"的同时饱含着对"社会"的隐忧,卢梭诉诸"社会"的同时也倾注了对"个体"的关怀。通过比较庄子与卢梭的自由,有助于我们加深"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促进个体自由与社会进步。

  • 标签: 庄子 卢梭 自然 文明 自由 个体
  • 简介:在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大师中,休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给予审美和艺术问题以极大关注。他在美学上坚持经验论的传统,从心理方面深入探讨审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艺术的规律及其艺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等问题作了独特的阐述,从而奠定了经验主义美学的基础。其基本观点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古典美学以至新经验主义(即美国实用主义)的美学

  • 标签: 美学 情感 趣味 经验主义
  • 简介:作为伊斯兰教最高经典的《古兰经》,从宗教与道德角度提出了许多和谐思想,《古兰经》的和谐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正确借鉴《古兰经》的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古兰经》 和谐观 现代价值
  • 简介:作为叛逆哲人,庄子和尼采哲学都是超越哲学,出于对生命之热爱,他们对传统思想观念作了深刻的反省与批判并致力于转换。对两人的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进行比较,发现尼采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与庄子的无争、顺应自然以提高精神境界大异其趣,但他们在各自超越思想中所倡导的个性独立之精神无疑为时代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体现出一种人本主义精神。

  • 标签: 庄子 尼采 超越哲学观
  • 简介:非谓语动词是汉语中没有的语言现象,它在英语中的作用仅次于动词的时态.非谓语动词的特点是,它在句中不作谓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但它可以作其他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等.该知识的学习难点是它的动词特点,即有自己的宾语、状语以及时态和语态的形式变化.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语法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同时也是高考英语考查的热点和失分点.

  • 标签: 非谓语动词 语法知识 高考英语 语言现象 句子成分 学习难点